謝君晴 湯恩琪
摘要:積極健康的友誼關系能夠促進幼兒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并有利于幼兒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繪畫活動中,鑒于繪畫活動對幼兒發展友誼關系的影響, 可以提出以下教育建議:在繪畫活動中關注幼兒建立友誼的愿望;關注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的親社會行為;為幼兒自主建立友誼創造機會;結合具體情境,恰當介入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
關鍵詞:繪畫活動? ?幼兒? ?友誼關系
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2-0170-03
友誼是幼兒與親近的同伴建立起來的特殊親密關系,對兒童的發展有重要影響,積極健康的友誼能夠給予幼兒情感上的的支持。朋友之間經常進行互動,不管是生活中進行互動、合作、分享,還是在教學活動中,彼此互動,都能夠促進朋友之間產生情感聯系;積極健康的友誼不僅能夠促進幼兒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幫助幼兒奠定自我概念發展的基礎;還會影響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幼兒社會性行為。幼兒在友誼關系當中需要解決矛盾、沖突,共同面對問題,這些經驗都能夠促進兒童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進而影響社會性行為,促進友誼關系。
美術教育是提升幼兒綜合素質和審美情趣的有效途徑,美術教育在幼兒這個年齡段多為設置幼兒繪畫活動。繪畫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熱愛的一項藝術活動,設計科學、內容有趣的繪畫活動能夠豐富幼兒的視覺感受,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激活幼兒的創造思維,促進幼兒個性發展。幼兒早期的繪畫學習有利于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幼兒往往通過繪畫將其對生活的感受呈現給大眾,在繪畫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架構自己的世界。同時,在繪畫活動中,幼兒不僅需要調動自身的視覺、觸覺等多方面的感覺去感受與創作,還需要積極與老師及同伴交流溝通,分享與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及發展積極主動的友誼關系也有促進作用。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繪畫活動中鼓勵、引導和幫助幼兒建立健康的友誼關系呢?根據繪畫活動本身的環節以及幼兒自身的交友特點,提出以下建議。
一、教育建議
(一)在繪畫活動中應主動關注幼兒建立友誼的愿望
良好的友誼關系有利于幼兒的個性化及社會性發展,幼兒自身也愿意與其他同伴建立親密友好的友誼關系。在日?;顒赢斨?,幼兒會表達出對建立友誼的渴望,繪畫活動當中也不例外。并且,每次繪畫活動都是一次快樂輕松的體驗,幼兒在輕松愉快的體驗中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愿望。
因此,在繪畫活動中,幼兒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繪畫特點,并且密切關注幼兒的交友心愿。由于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強,更容易在繪畫中通過畫面表達自己的感情,宣泄自己的情緒,教師應及時關注幼兒的情緒。但是當幼兒想要與他人交流分享時,幼兒教師可以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加幼兒之間交流的機會。一定情況下,可以適當的幫助幼兒與他人建立友誼關系。研究者、老師、家長都應該重視幼兒對友誼關系的渴望,重視幼兒想與他人建立友誼關系的愿望。
(二)教師應主動關注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的親社會行為
分享、合作等行為屬于幼兒社會行為中的親社會行為,而親社會行為與建立友誼關系顯著相關。換句話說,更樂意與他人分享、交流、合作的幼兒可能更容易與他人建立友誼關系。在繪畫活動中,經常出現需要共享畫筆、顏料,雙人、小組合作創作等情況,當出現此類情況時,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會比平時出現的更多。此時,教師應該主動關注,以身作則,肯定與鼓勵幼兒的分享行為。
但是,不管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推崇真心實意的分享行為,避免偽分享行為的發生,要在尊重幼兒自身意愿的前提下,積極鼓勵幼兒分享,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不僅要注意幼兒親社會行為(如正確的分享行為)的培養,幫助幼兒將其運用在自我友誼關系的建立上,為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起到促進作用。而且又不能過渡干預,應該尊重幼兒自身的意愿,避免幼兒在成人思維下產生偽分享行為。從而幫助幼兒意識到:建立在朋友平等關系基礎上的友愛,是建立友誼關系的情感需要,建立在自主自愿意識上的分享行為,才能夠有利于發展自主健康的友誼關系。
(三)為幼兒自主建立友誼創造機會
1.創設合適的繪畫環境,給予幼兒交友機會
《指南》中提出“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開展活動”的教育建議。安全舒適的環境,能夠幫助幼兒放松心情,激發幼兒的潛能,有利于幼兒安心的自由交往和游戲。作為幼兒教師,不僅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繪畫材料,適宜的物質環境,還要為幼兒提供安全舒適的心理環境,給予幼兒自主結伴游戲的機會。幼兒常常在游戲過程中交友,與他人一起玩耍是建立友誼關系的途徑。繪畫活動中會產生許多需要與他人分享、交換、合作的機會,幼兒能夠在游戲中發展與他人相處的合作能力、協商能力,從而發展友誼關系。因此,在幼兒園開展繪畫活動時,可以盡可能為幼兒提供適合的場地、豐富的材料以及充足的時間。
在繪畫活動的實踐當中,可以在傳統繪畫活動環境創設的基礎上,縮小位置之間的空間距離,打破繪畫時固定桌椅位置的擺放,拉近幼兒彼此的距離;也可以將繪畫空間搬到室外,與自然親近,與其他班級幼兒接觸,增加幼兒自主交往的媒介;在投放繪畫材料時,可以分類擺放,不同幼兒分到不同類別區域,從而增加幼兒互相交流的機會。適合的場地有利于幼兒之間交流溝通,了解對方;豐富的材料能夠一定程度上降低沖突行為的產生,每個幼兒都有材料,能夠增強彼此的交流;而充足的繪畫時間也有利于幼兒與同伴之間深入溝通,深化友誼關系,不至于溝通匆匆結束。安全舒適的心理環境也是幼兒交友的前提,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精神氛圍當中,幼兒能夠更快的放松,對待他人也會更加耐心友愛,從而促進友誼關系。
2.開展園區、社區繪畫活動,創造幼兒交友條件
幼兒的交友范圍一般多為幼兒園班級、小區伙伴、家長的人際關系,交往范圍十分有限,長此以往,幼兒往往容易產生“好朋友就是接觸很近的人”此類的認知。因此,社會要對幼兒發展友誼關系給予更多的關注,不管是幼兒園還是社區都可以多多開展關于幼兒的游戲活動,比如親子繪畫活動等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多元化的親子活動及社區活動,不僅可以加強家園聯系,促進親子關系,更好地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還能夠有效擴大幼兒的交友范圍,使幼兒的交友圈不再局限于封閉的小范圍,從而增加幼兒的交友機會。
并且,在園區、社區內的繪畫活動中,幼兒經常會產生與他人共享顏料、輪流使用畫筆等行為,這些都有利于增加幼兒之間的接觸。還可以在繪畫活動中組織小組分享環節,幼兒彼此分享,邀請同伴一起分享,不僅有利于幼兒表達自我感受,有利于增強幼兒的小組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彼此的討論分享中,還能夠增加幼兒彼此間的接觸,從而增加交友機會。
(四)結合具體情境,恰當介入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
那教育者在什么時候放手?什么時候介入呢?筆者認為,家長及老師應該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或放手或介入。放手并不意味著完全沒有任何介入,實際上它意味著不對幼兒交友進行過渡干預,并且不用成人的標準去評判幼兒建立友誼關系的好與壞。
幼兒在繪畫活動時也可能出現一些打鬧、無規則行為,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多與好朋友分享,從而深化幼兒的友誼關系;活動結束時,引導幼兒互相幫助。家長要配合幼兒教師的工作,積極主動的與幼兒教師溝通,了解幼兒在學校的表現,注重家園教育的一致性,積極參加幼兒園及社區組織的各種親子繪畫活動,為幼兒發展友誼關系提供支持。與此同時,要恰當處理幼兒與同伴交往中產生的問題,利用生活中的機會不定時開展社會教育。
二、結語
幼兒需要發展健康積極的友誼關系,親密的友誼關系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促進作用。有利于幼兒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幼兒社會性行為的發展。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關注幼兒建立友誼的愿望,對幼兒的親社會行為給予肯定與鼓勵。在為幼兒提供更多交友機會,多舉辦繪畫活動的同時,也要在繪畫活動的課程設計當中,融入有利于幼兒發展友誼關系的相關環節。總的來說,教育者可以在繪畫活動中鼓勵、引導和幫助幼兒建立健康的友誼關系,并結合具體情境,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適當的介入或放手,為幼兒發展自主健康的友誼關系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梁素珍.繪畫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課件豐富幼兒經驗的嘗試[J].幼兒教育研究,2019,(05).
[2]袁磊.幼兒園繪畫活動中的教師指導策略[A].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八)[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年.
[3]王俊紅.4-6歲幼兒社會性行為、同伴接納對友誼質量的影響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