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4日晚上10點半左右,17歲的少年小莽(化名)駕駛一輛兩輪摩托車,后座還載著一個朋友,行駛至一個十字路口時,直接闖紅燈進入路口,結果,與路口正常左轉彎的一輛小型越野車撞了個正著。事故造成小莽和后座上的朋友及越野車駕駛員受傷,兩車不同程度受損。而越野車駕駛員鄭某被查出是醉酒后駕駛,血液酒精含量檢測結果為87mg/100ml,車是鄭某妻子所有。經交警部門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證明,鄭某醉酒后駕駛機動車,轉彎時疏忽大意,承擔事故次要責任;小莽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未經登記的普通兩輪摩托車,未戴頭盔,存在闖紅燈的違法行為,承擔事故主要責任。
3名傷員中,小莽的傷勢比較嚴重。事故造成他左股骨頸、股骨頭粉碎性骨折,全身多處挫裂傷,后接受了人工左側全髖關節置換術,住院治療63天。同年10月,已回重慶老家養病的小莽又因濕疹伴感染等至當地醫院住院治療15天。經司法鑒定,其因本起事故致殘程度為九級。
因為醉駕,鄭某受到了刑事處罰。2019年5月,小莽向慈溪法院起訴鄭某夫妻及越野車所投保的保險公司,主張自己由于本次事故造成的損失,扣除鄭某夫婦事發后已賠付的5萬余元醫療費,要求鄭某夫妻再共同賠償各項損失32.4萬余元,保險公司在交強險和商業險范圍內賠償。
法院查明,小莽因此次事故所造成的各項損失,包括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殘疾賠償金、后續治療費等,共計68.7萬余元。但對于越野車保險公司在商業險范圍內是否賠付,成了案件的主要爭議焦點。
保險公司主張,事發時鄭某醉駕,根據保險條款約定,在交強險和商業險范圍內不承擔賠償責任,若法院判決交強險承擔責任,將繼續追償當事人責任。保險公司提供了保單、《機動車綜合商業保險免責事項說明書》及《客戶銷案注銷(放棄索賠)申請書》作為證據。而鄭某和妻子則認為,保險公司未明確告知免責事項,《機動車綜合商業保險免責事項說明書》非妻子本人簽字,《客戶銷案注銷(放棄索賠)申請書》雖是妻子本人簽字,但當時并未注意上面寫有放棄商業險賠償的權利。
法院經審理認為,我國法律、法規明令禁止醉酒后駕駛機動車,這也是社會公眾應當知悉的公共秩序,保險公司在送交鄭某妻子的保險單上明確要求其注意保險條款中的免責條款,商業三者險條款內對于免責條款進行了加黑加粗,保險公司已盡到了提示義務,鄭某妻子又簽訂了《客戶銷案注銷(放棄索賠)申請書》,故對于鄭某夫妻辯稱不予采信,保險公司關于商業險拒賠的主張成立。
最終,法院判決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賠付小莽約10.9萬元,小莽的其余損失57.8萬余元不屬于交強險賠償范圍,應由交通事故責任人按照各自所負的事故責任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現鄭某對本次事故的發生負有次要責任,法院認定鄭某對原告的其余損失承擔30%的賠償責任,計17.3萬余元,扣除鄭某妻子已墊付的錢,尚需賠償11.7萬余元。鄭某妻子作為車主,自愿對丈夫應賠償款項承擔責任,法院予以批準。
鄭某妻子不服該判決,向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寧波中院最終駁回了上訴申請,維持原判。目前,賠償問題已妥善處理完畢。(摘自《法治周末》)
事故雙方均違法不能互抵責任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保險公司應當在機動車第三者強制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先行賠償的責任,不足部分由交通事故責任人按照其所負的事故責任,對因交通事故受損的一方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盡管本案中原告小莽自己存在不符合交通規則的駕駛行為,但這并不意味著兩方的責任可以相互抵消。事實上,鄭某仍需為自己違法駕駛的行為以及給對方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