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簡
回到工作的城市已經10天了,還在隔離期,這可能是從我上幼兒園以來最長的一次持續室內生活。據說21天能養成一個習慣,加上之前在家待的十幾天,我深感自己的生活狀態已經穩定切換到了另一種模式。
這種生活模式簡而言之可以稱之為,極簡。
比如,以前每天早上我在臉上整體耗時約一小時。至于早飯,可吃可不吃,可路上吃也可到單位再吃。
現在,在反正見不到人的情況下,我對自己這張臉極其漫不經心。但出人意料的,沒有了各種瓶瓶罐罐的“滋潤”,臉不長痘了,也不油光滿面了,皮膚出奇的好。
比如,以前有很多吃的,是一周內必須要“臨幸”的,咖啡奶茶冰淇淋,炸雞披薩小火鍋,即便周末在家,外賣來份夜宵也是常見操作。
現在,我已經很久沒有打開大眾點評和美團外賣了,網購最大的需求是買菜——各種食物原材料。
除了基本生活需求變得極簡,我的社交也變得簡單起來。原來,很多聚會是并無必要的:有的人,你見再頻繁也不熟;有的人,好久不見她上來第一句話就是,“我搶到一些口罩,地址發來,給你寄點”。
有的事情被簡化了,有的事情卻增加了。比如,以前的夜晚總是會被工作或者聚會占據,現在每天晚上,我都會跟爸媽連個視頻,講講一天的生活。我突然發現,全家人都健康,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每天這十幾分鐘的“見面”,也能給空巢的父母帶來莫大的安慰。
有個“極簡生活”小組,有近20萬組員。小組宣稱:“極簡生活方式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種更為人性化的、經濟的、環保的、輕松愉悅的生活方式。”就像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它原本就存在于石頭里,藝術家要做的,只是要把多余的石頭去掉。
“極簡生活”小組的組長總結過一套“極簡哲學”——像植物一樣生活:積極的生活態度,像植物的向陽性;享受安靜,像植物一樣;創造雙贏,就像植物的光合作用;優雅的舉止,你見過植物發脾氣嗎;保護家庭和身邊的人,要勇敢地像植物大戰僵尸一樣。
疫情解除后,也許我們又會回到以前的生活,但這一個暫停鍵讓我們知道,有些東西并非必要,有些珍貴的東西觸手可及。
(摘自《廣州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