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帆
1984 年楊先生的母親88 歲,身體精神都健旺,楊先生和弟妹們接母親到美國探親游玩,前后在美國住了8 個月,十分開心。其間有一天楊先生特別陪母親去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BNL),看1954 與1956 年兩個夏天他在該實驗室的住處、辦公室與圖書館。
這張相片(圖1)是那天照的。背景是一座一層樓工廠式的建筑(現已拆除),相片中的窗子后面是那兩年夏天楊先生的辦公室,是他寫下一生最重要的兩篇文稿的地方。

圖1.楊振寧與其母親合影

圖2.1954 年文稿的封面

圖3.1954 年文稿第7 頁
這兩篇文稿都是布魯克海文的秘書芭芭拉·凱克(Barbara Keck)用打字機打出來的,有BNL 的預印本編號:BNL1938 與BNL2819,各復印了多份①1956 年夏張文裕先生回國時帶了一份1956 年的BNL2819,何祚庥先生當時曾見過。。很幸運,這兩份文稿的復印本都保留下來了,現存香港中文大學楊振寧檔案館。

圖4.1956 年文稿的封面

圖5.1956 年文稿第18 頁

圖6.1990 年楊先生致張首晟的一份傳真的一頁
兩份文稿楊先生各 于1954 和1956 年的6 月間投至Physical Review,恰巧也都在當年的10 月1 日印出。
最近,楊先生在整理舊作時將它們打印出來給我看(圖2—5)。有意思的是,那時打字機沒有希臘字母,文稿中的希臘字母和一些數學符號都是用圓珠筆填上去的。我一看就認出是楊先生的筆跡(請比較圖6)。我說:“好了,你留下雪泥鴻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