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海裝西安局,陜西 西安710089)
CNI 是綜合航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飛機作戰、訓練過程中以及飛行人員通信、地空指揮引導、歸航、轉場飛行提供話音通信、數據通信、航路導航所需的方位和距離信息及進場著陸所需的方位和距離信息,CNI 系統的安全可靠直接關乎飛行安全。
CNI 維護自檢時,出現敵我識別卡、數臺、BPU、高度表、超短波、短波、塔康、組合設備、無線電羅盤(下文簡稱CNI 分系統)報故。維護自檢前,需要啟動系統各設備電源,然后控制AAP 上的CNI 啟動鍵控制各設備上電,上電后通過顯示器按鍵控制系統進行維護自檢,命令由顯控計算機通過一級總線下發給CCU,再通過二級總線下發給下行設備,下行設備自檢后按原路徑將結果反饋給顯控計算機,最后發送給顯示器顯示。
在CNI 維護自檢過程中,CNI 分系統全部報故,而CNI 分系統是CCU 的下行設備,所以導致報故的因素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啟動故障導致自檢報故。
(2)總線網絡信號傳輸障礙導致自檢報故。
(3)上行設備故障導致自檢報故。
針對以上三類報故因素進行分析和排查,定位故障。
當某設備未啟動時進行自檢則報故。CNI 分系統通過匯流條供電,由AAP 控制啟動及關閉,設備上電及啟動工作原理如圖1 所示。

圖1 CNI 上電啟動原理圖
由CNI 上電啟動原理圖,首先分析上電故障點:
各設備通過六根單獨的匯流條采電,CCU 與數臺、詢問機共用后艙左直流正常匯流條,由于CCU 不報故,說明CCU 已經上電并啟動,后艙左直流正常匯流條供電正常,對接插頭連接正確。斷開其他設備上的電源線插頭,接通供電斷路器,分別對設備進行電壓測量,供電均正常,排除匯流條供電故障和插頭連接故障點。
排除存在上電故障點后,分析啟動故障點:
設備啟動通過AAP 和PCU 控制,若存在AAP 或者CNI 啟動開關故障、PCU 電源線路故障、CNI 啟動線路故障、繼電器吸合功能故障,都將導致CCU 無法啟動,由于CNI 一直在網且CCU 不報故,故可排除以上故障。可能出現的故障點為啟動線路對應的對接插頭連接故障或PCU 繼電器內報故設備啟動線路對應的觸點接觸故障。針對這兩個故障點進行排查:通過導通各設備啟動線路和啟動回路的通斷可以排查以上風險點,斷開各設備上的啟動線路插頭,接通PCU 電源斷路器,使繼電器處于吸合狀態,然后進行啟動線路到啟動回路的導通檢查,線路均為通路,說明繼電器觸點工作正常,對接插頭連接可靠。可以排除啟動故障點。
系統維護自檢時,系統自檢信號和反饋信號都通過CCU 與上行系統交聯,若CCU 與一級總線交聯的通訊鏈路存在故障,會導致CNI 不在網或CCU 報故。通過系統原理,排查總線網絡。
(1)在CNI 報故時顯示器顯示該系統在網,若此時顯控系統因為系統過熱等因素出現卡滯,可能導致在網信息顯示滯后。由于系統通過CCU 與顯控交聯,可以通過接通/斷開CCU與一級總線的通訊檢查在網信息是否隨變。分析CNI 上電啟動原理發現,當通過前艙或者后艙備份顯示控制面板激活BPU時,CCU 停止運行,BPU 啟動并能通過備份顯示控制面板控制系統工作,最后通過備份顯示控制面板顯示運行結果,而BPU不與上行系統的一級總線交聯,所以激活BPU 時,系統與一級總線的通訊中斷,顯控顯示系統不在網。通過上述方法檢查在網信息隨變情況,切換到BPU 時,CNI 不在網,切換回CCU 時,CNI 在網,所以排除顯控卡滯故障點。
(2)CNI 分系統全報故且CCU 不報故,可以排除因報故系統成品故障或二級總線短截線分支故障導致報故,可以把故障點定位到二級總線主線通訊故障。由于總線為雙余度總線,兩根總線主干線同時發生故障的可能性較低,但是為徹底排除二級總線網絡存在故障的可能性,需對總線進行檢測。CNI 二級總線為1553B 總線,其物理組成及其連接關系如圖2所示
處于可靠性的考慮,1553B 總線設計成不可分割的整體,但這也帶來了一些弊端,一旦某一部位故障,整個總線將無法正常工作且故障位置難以確定,也無法進行故障隔離,要對二級總線主干線電纜進行檢測,需要通過總線上間隔距離最長的短截線電纜分別連接到BC 和BM上,將BC 接插件連接在塔康對應的總線接插件上,將BM接插件連接在無線電羅盤對應的總線接插件上,組成總線檢測儀。用總線檢測儀檢測雙余度總線的通訊狀態,檢測結果為通訊無斷點,衰減范圍符合設計要求,能夠排除二級總線網絡通訊故障點。[1]
(3)若CCU 上的二級總線接插件連接不可靠,也會導致下行系統全部報故。分解CCU 接插件并進行檢查,未發現異常,恢復CCU 并重新插好電纜及總線接插件進行通電檢查,故障現象不變。
通過總線交聯分析及排查,已經排除存在一級和二級總線通訊故障的可能性,將故障點定位到CNI 上行設備自檢信號處理障礙上。檢查顯控計算機對CCU、CCU 對下行設備的接口定義,核對CCU 及其上行設備和下行設備軟件版本,均符合設計狀態和成品狀態。串裝顯控計算機進行通電檢查,故障現象不變,排除顯控計算機硬件故障點,CNI 上行設備軟件、硬件運行均正常。
通過以上排查過程,排除CNI 啟動故障、總線網絡通訊故障、系統上行、下行設備故障,最終將故障點定位到CCU 硬件故障。對其進行串裝后通電檢查,報故現象消失。通過成品廠家和特設系統檢查CCU,懷疑其內部二級總線信號收發模塊存在故障。為了證實故障點,將已檢查校驗的CCU 內部二級總線信號收發模塊換裝至故障機再次進行通電檢查,故障排除。
通過分析CNI 設備報故現象、設備自檢原理、總線網絡通訊交聯關系,對故障點進行逐一排查,最終定位為CNI 二級總線信號收發模塊存在故障,經過檢查校驗后更換故障模塊排除故障,排故過程原理分析透徹,排查思路嚴謹,沒有遺漏故障點,最終消除因CNI 故障引起的飛行、作戰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