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濤 李書卉
(1、河北水利電力學院,河北 滄州061001 2、大元建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滄州061001)
隨著目前國內交通行業的發展,城市道路系統日益完善,為居民生活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條件[1]。但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出現頻率,提高了道路風險[2]。掌握道路交通事故的發展變化趨勢,分析不同類型車輛事故發生率走勢,成為了道路交通管理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
雖然國內對道路交通風險預測已有了部分研究,但精度普遍較低。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基于極限學習機(ELM)模型、廣義回歸神經網絡(GRNN)模型和小波神經網絡(WNN)模型3 種機器學習模型對道路交通風險數據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不同隱含層個數對機器學習模型模擬過程的影響,找出機器學習模型的最優輸入參數,并針對小汽車、客車和貨車等不同車型進行預測。
極限學習機模型(ELM)[3]可以很好地克服傳統神經網絡收斂速度慢的缺點,在回歸檢驗、模型預測領域已得到了極大的應用。
廣義回歸神經網絡模型(GRNN)[4]是以樣本數據為后驗條件,執行Parzen 非參數估計,依據概率最大原則計算網絡輸出的徑向基網絡。
小波神經網絡模型(WNN)[5]是一種以BP 神經網絡拓撲結構為基礎,將小波基函數作為隱含層節點傳遞函數,(轉下頁)信號向前傳播的神經網絡。
利用均方根誤差(RMSE)、模型效率系數(Ens)和決定系數(R2)分析各模型模擬精度。

圖1 ELM 模型隱含層個數確定(圖中字母分別代表:a 隱含層個數為3 個,b 隱含層個數為6 個,c 隱含層個數為10 個,d 隱含層個數為12 個)
下表為不同模型對道路2014~2018 年道路風險檢測數據的預測。ELM模型的精度最高,其RMSE 的值最高僅為0.207,而Ens和R2的值均在0.88 以上,與實測值的相關性達到了極顯著水平(P<0.01)。

不同模型模擬精度對比
圖2 為不同模型對不同車型事故發生率的預測。圖4 顯示,ELM模型對不同車型事故分擔率模擬結果與實測值最為接近,WNN 模型和GRNN 模型的模擬結果雖與實測值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不同車型的事故發生率,ELM模型為精度最高的模型。

圖2 不同模型對不同事故車型分擔率的預測結果
本文通過分析不同車型事故發生分擔率,掌握了不同車型在近幾年發生事故概率的變化情況,同時基于極限學習機(ELM)模型、廣義回歸神經網絡(GRNN)模型和小波神經網絡(WNN)模型等3 種機器學習模型,建立了道路風險檢測的預測模型,可為相關部門預防措施制定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