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 要:針對目前城際鐵路900t箱梁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技術運用過程存在的問題,文章從實踐角度出發,分析了箱梁預制混凝土的質量控制要點,并提出了優化控制方法。結果表明,只有與工程建設具體情況相結合,才能使箱梁混凝土澆筑與養護質量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京雄城際鐵路;900t箱梁;混凝土;澆筑;養護
中圖分類號:U446?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09-0102-02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of 900t box girder in inter-city railw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of precast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of box gird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al contro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when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a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oncrete pouring and maintenance of box girders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Keywords: Jing-Xiong intercity railway; 900t box girder; concrete; pouring; maintenance
引言
城際鐵路,作為促進涉及地區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其建設使用的安全穩定性尤為關鍵。為此,相關參建人員應對城際鐵路的建設要求、工程量以及所處環境條件進行充分掌握,以便對箱梁混凝土的澆筑與養護作業方式進行針對性調整。這是提升城際鐵路工程箱梁混凝土建設效果與質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措施,建設人員應將其重視起來,以使箱梁混凝土施工質量得到有效控制,箱梁預制質量滿足規范及標準要求。
1 研究京雄城際鐵路900t箱梁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技術的現實意義
京雄城際鐵路六標項目箱梁架設長度為19.58km,箱梁預制任務包括:雙線900t簡支箱梁354榀(32m梁338榀、24m梁13榀、非標梁3榀),單線450t簡支箱梁190榀(32m梁175榀、24m梁13榀、非標梁2榀),施工工期18個月。項目設計要求高以及所處建設環境復雜,增加了質量控制難度。為此,相關參建人員應對以往城際鐵路工程建設情況進行分析,以解決京雄城際鐵路建設可能面臨的質量控制風險。具體以城際鐵路900t箱梁混凝土質量控制過程為例,通過分析箱梁預制施工過程要點,來提升箱梁混凝土質量控制技術應用的科學有效性[1]。
2 城際鐵路900t箱梁預制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1)城際鐵路900t箱梁預制施工過程控制需從嚴格按照既定規范標準入手開始。在批量生產預制梁過程,每5000m3混凝土就通過抽取混凝土制作試件來檢驗其電通量、抗滲性以及抗凍融循環效果。每20000m3混凝土要抽樣檢驗抗堿-骨料反應、耐久性、氯離子滲透性。此過程,耐久性試驗的測試要按照規范標準操作,以使箱梁混凝土耐久性與設計預期一致。
(2)澆筑箱梁混凝土時,應通過隨機取樣制作試件來對箱梁混凝土強度、養護效果以及彈性模量等進行質量控制。這里的試件制作需從箱梁底板、腹板、頂板分別取樣,來強化檢驗的可靠性。此外,混凝土試件應在梁體同條件下震動成型與養護,且按照28d試件標準養護來處理。值得注意的是,為保證箱梁混凝土質量控制可靠性,每榀箱梁應制作26組抗壓強度試件,6組彈性模量試件[2]。
(3)為使900t箱梁混凝土抗腐蝕性與抗裂性等耐久性指標檢驗結果與設計一致,應遵循規范性原則,即嚴格按照規范標準規定的試驗方法、檢驗項目以及檢驗頻率進行質量控制工作。
(4)在確定箱外觀、尺寸、檢查頻率以及檢查方法時,也應按照規范標準進行。
3 京雄城際鐵路900t箱梁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實例分析
京雄城際鐵路900t箱梁混凝土施工,應按照規范及設計要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工作應從澆筑與養護兩方面入手。
3.1 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技術
在保證混凝土拌合與運輸效果前提下。每榀箱梁混凝土的澆筑需采用兩套設備同時運行方案。這里的設備是指,布料桿與混凝土輸送泵。前一設備的回轉半徑設置為18cm,且分別對稱布置在制梁臺座兩側。澆筑混凝土順序,應采用一次成型方法,經斜向分段與水平分層,按照兩端向中間布料原則進行澆筑作業。此過程,還要在梁跨上設置交叉搭接。斜向分段的長度應在4m上下,斜度在3-5°之間;水平分層最好在20-30cm范圍內。對于新舊混凝土澆筑間隔時間,要比混凝土初凝時間短[3]。
箱梁底板與腹板交接部位澆筑施工時,應采用由兩端對稱朝著中間澆筑方法,布料機需同時工作。由于此作業環境具有鋼筋密、橡膠棒密集以及錨板多的特點,混凝土振搗作業應選用高頻率附著式的振動器設備,振動作業時間在10-15s之間。振動棒,應選用插入式,且通過引料來振搗局部區域。施工過程,應控制好料口部位與振搗時間,可由專人復核內模壓漿板,以及時向頂板技術人員反饋信息,如返漿正常與否。對于腹板下半部分的混凝土澆筑,除了順序與分層厚度不變,要在施工過程利用插入式振動棒搗實。實際作業應按照若干小作業面進行人員分配,并對各個區域的交叉部位進行重疊操作,以規避漏振。當下層混凝土澆筑作業完成后,上層混凝土澆筑應將振動棒插至下層混凝土10-15cm上下,以杜絕漏振與過振現象[4]。
900t箱梁內腔的混凝土澆筑,在著手底板部位時,布料機應從兩端向中間進行布料,并保證內模頂部預留有天窗。為避免混凝土出現離析與濺射現象,布料中間部位應從天窗開始下料,并在下料口設置串筒。對于串筒底部與混凝土澆筑面的距離,應控制在1m以內。當混凝土澆筑工程量能夠滿足底板厚度要求,就可停止下料,并將多余混凝土進行清出處理。此外,在采用中間向兩端振搗作業過程,應控制好振搗棒位置、操作過程以及作用半徑,并按照快插慢拔原則,避免腹板混凝土出現下沉現象。振搗作業不要在壓漿板邊緣10cm范圍內進行,這是控制混凝土塌陷的關鍵。當底板混凝土振搗密實度達到預期后,就可按照標高對混凝土厚度進行控制。同時,還要進行初步的壓頂抹面處理,待混凝土初凝就可著手二次抹面收光操作。
腹板上半部分的混凝土澆筑與腹板下半部分澆筑方式一致。但頂板混凝土的澆筑要對工作責任區進行劃分,通過落實到個人來強化各區域交叉重疊作業的可靠性。為避免松頂現象出現,應先用振動棒振搗,并在工藝與施工操作方式不變情況下利用提漿整平機進行處理。而后,就可著手第一次抹面,并待混凝土初凝開始,進行第二次抹面收光作業。值得注意的是,室內試驗,要結合不同施工部位將混凝土試件抽取出來,并標明箱梁日期與編號,以便為箱梁后續混凝土強度評價控制提供依據[5]。
3.2 混凝土養護質量控制技術
900t箱梁混凝土的養護作業方式應集中在以下兩種:
(1)蒸汽養護,顧名思義,就是在養護棚內進行,該設施由大塊鋼骨架拼裝組成。蒸養供氣操作,應由兩臺2t的蒸汽鍋對稱工作。實際操作過程,當澆筑完混凝土后,應立即將養護棚經滑道移至預制梁部位。同時,在箱梁兩側與內部設施蒸汽管道,并把雙層棉被,即帆布覆蓋進行兩端密封處理。蒸養作業過程,是由靜停、升溫、恒溫以及降溫四個階段組成。靜停期間,應將養護棚內的溫度控制在5℃以上。如此,灌注作業完成后4h內就可實現升溫,但升溫速度應控制在10℃/h以下。恒溫階段,梁體芯部的混凝土溫度最高控制在60℃,降溫速度需控制在10℃/h以下。上述養護過程除了對梁體芯部、表層、箱內外進行控制,還要將表層與環境溫度差異控制在15℃以下。監測溫度工作開展,應利用多臺多點的全自動報警測溫儀器,以作用于梁體芯部、環境溫度與表層。該儀器設備的最高報警溫度應設置在55℃,最低溫度報警設置為40℃。表層與環境溫度的監測,儀器最高報警溫度最高與最低溫度分別設置為50℃、45℃。對于溫度監測梁體表層、芯部、表層與環境溫差超出15℃,就要立即增大供氣量或是減小供氣量,來避免箱梁出現開裂現象。當蒸汽養護結束,要立即進入自然養護階段[6]。
(2)自然養護,具體操作過程需利用麻袋或是草袋覆蓋灑水,并通過覆蓋塑料薄膜進行混凝土養護控制。拆模作業完成后,需通過噴涂養護劑與覆蓋塑料布來使養護工藝具有保溫效果。對于暴露在大氣環境中的新澆筑混凝土,應及時噴涂養護劑,以使養護劑與混凝土表面溫度差控制在15℃以內。養護劑,應按照規范要求選用。而養護灑水,應利用自動噴水系統或是噴霧器進行,以保證濕養護的連續性。灑水的時間間隔應按照氣溫條件來確定,以使拆模前的混凝土表面處于濕潤狀態。這里的氣溫條件是指,環境濕度在60%以下,養護應在14d以上;相對濕度在60%以上,養護則在10d以上。當氣溫在5℃以下,應在噴涂養護劑的同時,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保溫覆蓋處理,且不得采用灑水養護方式。
由此,900t箱梁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工作才能與工程建設設計使用預期一致,進而使城際鐵路更趨安全穩定地服務于所處地區的現代化建設[7]。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京雄城際鐵路900t箱梁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應在按照既定規范標準、設計要求與實際建設條件背景下,對施工過程各個工序操作分別進行質量效果控制。事實證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箱梁混凝土施工質量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
參考文獻:
[1]胡松松,劉一平,李盼到,等.城際鐵路預應力混凝土U形梁先-后張法力學性能及經濟性對比分析[J].市政技術,2019,37(06):64-68.
[2]廖威.城際鐵路大跨度矮塔斜拉橋工后收縮徐變計算與控制研究[J].廣東建材,2019,35(06):64-66.
[3]成秀敏.城際鐵路聯跨雙梁并置現澆箱梁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29):98.
[4]陳巨美.預應力混凝土鐵路橋簡支梁靜載彎曲試驗[J].工程技術研究,2018(09):4-5.
[5]田楊,李輝.市域鐵路常用跨度梁梁型選擇與橋面布置分析[J].中國鐵路,2018(08):64-69.
[6]曹凱.西北寒冷地區城際鐵路連續梁冬季施工技術研究[J].施工技術,2018,47(S1):599-601.
[7]劉宏偉.蕪湖長江公路跨寧安城際鐵路混凝土連續箱梁橋懸臂澆筑施工工藝[J].青海交通科技,2018(02):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