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我在深圳繁華地段有一家上千平米的餐廳,因為還有其他事務要忙,微信就成了日常管理餐廳的主要工具。作為餐廳的現金出入口,出納崗位成為我最關注的崗位之一。餐廳出納是一個26歲的廣東姑娘小林,是前同事介紹的。
有一天,我正在外地與合作伙伴談生意,微信的語音聊天突然很刺耳地響起,我一看,是小林的。迅速按下接聽按扭,對伙伴示意了一下抱歉,然后離席接聽。“李總,現在是下午3點了,說好的那筆款還沒有到賬,按以前,今天是應該發工資的,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那筆費用已經走完流程了,要催也不是催我吧?作為一個出納,這點小問題不知道怎么辦了?你不會給大家解釋一下,流程出了點問題,工資可能要晚一天發,請大家等一等?”
“我給對方的財務總監打電話了,對方要我給你打電話,讓你再催他們的老板。”
“我上次給你說過的,我的流程只是到付款申請書簽完字,交到對方手里,接下來的流程是你跟進,不是我……他讓你給我打電話,你就不會動動腦子,說你打過電話給我,但沒有打通啊?你說打不通我的電話,他自然就會想辦法了,做事動動腦子,不要動不動就說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按下電話,很不開心地回到了交流席位。
在職業崗位上,一些細微舉動直接影響領導對你的印象。比如有時候讓小林發一下銀行卡的信息,她會二話不說扔過圖片。有時候要開發票的信息,她也是如此操作。她發圖片方便自己,但是使用人卻要一一輸入相關的數字信息,而且很多時候,因為圖片在手機里,又要用手機操作輸入數字信息,實在是不方便。有次我直接提醒她:小林,以后給我發賬號相關的數字信息,請輸入給我,不要發圖片。你方便了,我卻麻煩了。
是麻煩領導還是麻煩自己?我相信聰明人選擇麻煩自己。這其實和發語音一樣,自己方便了,對方卻不方便。
小林還有一個習慣,喜歡發了信息再撤回,甚至有時候連撤回3條未讀信息,然后也不解釋一下錯發了什么,就沒有了下文。
在實際工作中,偶爾發錯信息,也是在所難免,但是處理的方法肯定不是撤回和不解釋。聰明人會在發錯的信息后面重新更正一條正確的信息,可以附上“以后一條信息為準”字樣。但小林一直沒有改過。
有一次,負責我餐廳寬帶業務的小張給我打電話:“李總,餐廳的寬帶我給免費升級到500M了,3間宿舍升級需要另外加錢。你們的出納林小姐同意了,我說要不要給你申請一下,林小姐說不用跟你說。”
說實話,那一刻我是非常生氣的。她一個出納是沒有權利做這種支出決定的。但寬帶業務員是無辜的,我只好說:“沒事,辛苦你了。”事情過去很久了,一直沒有聽到過小林說這筆增加的費用。
餐廳員工餐要采購一批醬油,我讓小林通過網上的大平臺采購。3天后,我看到了采購單,價格竟然比供應商送上門的還貴。我微信問小林:這款醬油我有看過的,最便宜的14.9元,最貴的22.9元,你怎么買了最貴的?你沒有比價嗎?員工餐一個月要用好幾箱,算下來,貴了不少錢啊!
結果,小林回了一個字:嗯。
我真的是火了,我問了你幾個問題,你回復一個“嗯”,是什么意思?我以為接下來,會有解釋,但是也沒有。想起私自答應增加帶寬的事情,我又給她發了一條微信:你是一個出納,你有權利擅自作主給員工宿舍增加寬帶費用嗎?
她極快地回了一條語音:不好意思,這是小事情,我沒敢打擾你。
我給店長發了一條信息,從明天開始,讓小林到庫房去做出入庫登記。出納,我另外安排。
其實,這樣的“不愉快”是很小的事情,但確實影響上下級關系。尤其是微信語音電話功能,建議慎用。
看到一則新聞:某公司老板和員工微信交流工作。老板問了員工幾個問題,包括會議什么時候開始,有沒有安排好接機,活動流程有沒有……沒想到,這個員工只回了一個字:嗯。
這個員工被領導批評了一頓:“你要么回復‘好的,要么回復‘嗯嗯,和領導、客戶溝通,任何時候都不要回復‘嗯,這是微信的基本禮貌。另外,你告訴我,你的一個‘嗯是回復了我哪個問題呢?”
說句干貨,遇到領導這樣的微信溝通,最好的回復是逐一回復每個問題,或者以1、2、3的形式回復領導的若干問題。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領導過于在意細節,但我想了一下,并不這么認為。職場溝通和人際交流不同,在很多人看來,回復一個“嗯”字代表著不尊重。在那新聞后面,我看到了無數網友的評論,90%的網友認為,老板做得沒錯。
社交有禮儀,職場有規則,和上司相處,尤其如此。
(從容摘自《女報》2019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