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一諾
查,顧名思義,是檢查、審查的意思。古人常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物,“查”也就成為現實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幫助我們達到完善、完美的目標。
“查”可以使我們的品行更高尚。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又陪同趙王去澠池與秦昭王會見,使趙王免受欺辱。為獎勵藺相如,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對此不服,便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后來廉頗通過自查,明白了無論什么時候,都要以大局為重,做人要有寬闊的胸懷,便向藺相如負荊請罪。最后將相和好,二人共同輔佐趙王。這種“查”,讓人在迷茫的大海上找到正確的航向,抵達理想的彼岸。
“查”可以使人和人的關系更和諧。毛主席說:“人不能沒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那樣一個人就不能進步。”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經到朋友家作詩會友,在創作時因為情緒激動打翻了一只碗,朋友覺得沒事。但韓愈回家后自我檢查,心想:雖然打破了一個碗事小,但如果毫無歉意,豈不傷了朋友感情?如果在辦公上也這樣的話,那就是大事了啊!韓愈于是剪下一把頭發登門謝罪,朋友也被他的舉動感動,從此把他當親人一樣對待。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從不自查,盲目堅信自己的觀點,如果一直這樣,那么至親好友也會離他而去。
不“查”會讓人走向不歸路。秦滅亡以后,項羽自稱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戰爭初期,項羽實力雄厚,有四十萬大軍,而劉邦只有十萬人。劉邦關注民心,重視人才,進駐咸陽時,宣布廢除秦朝的嚴酷法令,與老百姓“約法三章”:殺人的要被處死,打傷人的辦罪,偷盜的辦罪。而項羽驕傲自大,不自我檢查也不聽取意見,放任士兵燒殺搶掠,使得百姓流離失所。最終,贏得民心的漢軍緊追項羽,使其困于垓下,形勢十分危急。項羽雖殺出重圍,但至烏江時,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省”就是“查”,可見古人對“查”之重視。“查”仿若湖面上的倒影,只有心平氣和,水波平靜,才能看清楚真正的自己。
(河北邯鄲市育華中學初二·2班)
作者感言
老師在課堂上出了“查”這個作文題,既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議論文。我之前寫記敘文較多,這次特別想挑戰一下議論文。在寫這篇作文的過程中,添加了幾個小故事,用來例證古人之“查”,“查”之輕重,這些不僅是簡單的歷史故事,更是我對“查”最真實的理解。在我們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考試是自查,回眸是自查,反思是自查,當然還有許多情況與“查”有關——調查、探查、核查……自查與我們學生,甚至和成年人緊密相連,事關成敗,至關重要。同時也希望用古人的故事和經典的名言警句來感染大家,讓讀者體會到“查”這個字對我們的重要性以及“多查”對成長的好處。“查”不僅僅是嘴上說說、紙上寫寫,更要真正去行動,“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同窗評說
我驚訝于曹同學的勇氣,因為議論文不好寫,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需要清晰的邏輯思維,更需要自然貼切、老道嫻熟的論證技巧。閱讀課上,同學們逐一分享自己的作文。傾聽曹同學朗讀這篇議論文,我對“查”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提醒我并教會了我自查。這篇議論文的論點很清晰,分論點簡明扼要,使作文結構嚴謹,論據也選取正反兩面事例,充分有力。但美中不足的是,論據如果能有現代的事例,可能會更加貼近生活。另外,課間翻看曹同學的作文本,她的書寫也是相當美觀哦!
(賈卓源)
老師評說
假期,帶孩子們做幾個中考作文練習,那天抽中了2020年江蘇鎮江市中考的作文題目,大家很是一驚。因為歷年來,江蘇的作文考題相對較難,考生往往覺得出題深奧,難以下筆。
難嗎?難也。就一個字——查,再無其他信息和提示,剩下的全靠學生自己去理解,去講述,去發表觀點,寫作范圍不可謂不寬。然而越是寬泛,選擇越多,學生越是猶豫不定,不能快速定題,思前想后,茫然無措。
難嗎?易也。如果你的語文基礎和理解能力足夠強,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將“查”這個字的含義以及延伸意義思考清楚,進而進一步確立主題。再加上平時閱讀量足夠,課外知識儲備豐富,雖就一個字,但可寫之言還是頗多的。
作文中,一諾同學思路清晰,由“查”引出檢查、審查,明確主題論點。進而,她從道德品行和人際關系兩方面論證“查”的意義,令人信服。然后,她又逆向思維,從反方面論證不查之失誤,引起讀者反思,進一步強化論點。
“吾日三省吾身”,作為一個初中生,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觀點,能把“查”這個字看透,寫出有理有據的一篇作文,細細讀來,叫人欣喜,欣慰。
(郭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