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奕,李 黎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急診科,上海 200021)
左心室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種心臟舒張功能下降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其左心室射血分數正常,由于室壁的順應性下降引起心室充盈受損,引起左心室舒張末壓力增高,肺淤血和心搏量減少[1-2]。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往往伴發各種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如何早期預測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3]。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對心肌重構和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具有一定的聯系,是預后的評價指標[4]。可溶性抑瘤作用-2(sST-2)與心肌纖維化和重構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腦鈉肽(BNP)是由于心臟容量負荷導致心室肌被牽拉分泌的神經內分泌激素,與心臟收縮具有密切關系[6]。本組研究通過觀察血清Gal-3、sST-2和 BNP對HfpEF患者并發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臨床價值。
1.1病例選擇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診斷和治療的HfpEF患者126例,為HfpEF組。其中男76例,女50例,年齡45~79歲,平均(61.38±7.19)歲,體質量指數(BMI)(23.46±3.46) kg/m2,合并疾病:高血壓56例,糖尿病43例和冠心病62例。按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的心功能標準分為:Ⅱ級56例,Ⅲ級44例和Ⅳ級2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ESC2008年的HfpEF診斷標準[7]滿足以下3個條件:存在心力衰竭的癥狀和體征;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45%;并有左心室舒張功能不全。納入標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排除標準:擴張性心臟病;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心瓣膜病和心包炎;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選擇同期在我院健康體檢者60例,為健康對照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45~79歲,平均(62.18±6.38)歲,BMI(23.09±4.17) kg/m2,合并疾病:高血壓27例,糖尿病23例和冠心病29例。兩組在年齡、性別、BMI和合并疾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予以吸氧,控制血壓,利尿,治療房顫、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等,主要包括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和血管擴張劑,并予以積極飲食調整,運動和鍛煉身體。
1.2.2血液標本抽取和檢測 患者入院后抽取肘靜脈血10 ml,采用抗凝管收集血液,采用離心機將血液離心,離心半徑15 cm,離心速度3 000 r/min,離心15 min,抽取上清液放置在除酶管內,放置在-70 ℃冰箱中保存。Gal-3、sST-2和 BNP采用酶聯免疫法進行檢測,試劑盒采用上海森玨公司,根據試劑盒說明操作。
1.2.3隨訪 所有HfpEF患者出院后均隨訪1年,每隔2月隨訪1次。1年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定義:心力衰竭再住院、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根據是否發生MACE分為MACE組(28例)和非MACE組(98例)。
1.2.4心功能超聲檢測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美國 GE Vivid7)進行心功能檢測,對心動周期檢測3個周期,測定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并計算出左心房容積指數(LAVI)=8×[3π(A1×A2/L)]-1×體表面積-1,其中分別為心尖四腔和二腔切面測定左心房最大面積,而L為左心房室瓣環連線中點到心房頂部的距離。并對心臟結構進行測定,測量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舒張末期后壁厚度和舒張末期室間隔厚度,并根據公式計算出左心室質量。所有患者均由同一醫生操作完成。
1.2.5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血清Gal-3、sST-2、BNP、LAVI和LVEF變化,與心功能分級和MACE發生關系,及HfpEF患者血清Gal-3、sST-2和BNP血清在預測MACE靈敏度和特異度。

2.1血清Gal-3、sST-2、BNP、LAVI和LVEF變化 HfpEF組血清Gal-3、sST-2、BNP和LAVI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0.01),而兩組的LVEF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Gal-3、sST-2、BNP、LAVI和LVEF變化
2.2血清Gal-3、sST-2、BNP、LAVI和LVEF與 HfpEF患者心功能分級的關系 HfpEF患者血清Gal-3、sST-2、BNP和LAVI水平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加而升高(P<0.01),而LVEF與心功能分級無明顯相關性(P>0.05),見表2。

表2 血清Gal-3、sST-2、BNP、LAVI和LVEF與 HfpEF患者心功能分級的關系
注:與Ⅱ級比較,*P<0.01;與Ⅲ級比較,#P<0.01
2.3血清Gal-3、sST-2、BNP、LAVI和LVEF與 HfpEF患者不良事件的關系 HfpEF患者MACE組的血清Gal-3、sST-2、BNP和LAVI水平明顯高于非MACE組(P<0.01),而LVEF在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血清Gal-3、sST-2、BNP、LAVI和LVEF與 HfpEF患者不良事件的關系
2.4HFpEF患者血清Gal-3、sST-2和 BNP水平在預測不良事件的效能 HFpEF患者血清Gal-3、sST-2和BNP水平在預測不良事件方面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將3個指標進行logistics分析得方程0.294×XGal-3+1.736×XsST-2+0.011×XBNP-28.308,發現聯合3個指標(Gal-3+sST-2+BNP)在預測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更高的診斷效能,其靈敏度為96.4%,特異度為91.8%,其曲線下面積(AUC)明顯高于Gal-3(Z=3.328,P<0.01)、sST-2(Z=2.316,P<0.01)和BNP(Z=2.985,P<0.01),而3個Gal-3、sST-2和 BNP指標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和圖1。

表4 HFpEF患者血清Gal-3、sST-2和 BNP水平在預測不良事件的效能
圖1 HFpEF患者血清Gal-3、sST-2和 BNP水平在預測不良事件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長期以來LVEF是診斷收縮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的參考指標,一般認為LVEF正常,左心室功能不存在收縮功能障礙,而近些年的研究發現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舒張功能障礙,這類患者稱為HFpEF。此類患者往往缺乏特異度的癥狀和體征,故早期診斷和預后的判斷存在一定的困難,多發生與老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常常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基礎疾病。本組研究顯示HFpEF組的LAVI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并且隨著心力衰竭分級增高而增高,并且發現發生MACE組患者的LAVI水平明顯高于非發生MACE組,符合HFpEF患者的特點。現超聲診斷HFpEF具有便攜,廉價和無創等優勢,但其檢查結果易受到檢測醫師技能水平的影響,故尋找快速,準確和客觀的方法診斷HFpEF已經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
Gal-3是凝集素家族的成員之一,主要表達于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等,參與多種病理生理過程,尤其在纖維化的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現有研究表明Gal-3可以誘導纖維細胞的增值和膠原纖維的沉積,促進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心力衰竭患者Gal-3水平明顯升高,是心肌重構的重要標記物,也是心力衰竭預后的重要指標[8-9]。本組研究顯示HFpEF組血清Gal-3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并且發現隨著心力衰竭分級的升高,其水平逐漸升高,說明Gal-3水平與HFpEF疾病有一定的相關性。與文獻報道HFpEF患者出現Gal-3水平增高結果一致[10]。當HFpEF患者出現心力衰竭時,神經內分泌激素長期刺激促進心室重構,對心肌損傷和心功能惡化具有促進作用,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故有這些學者認為Gal-3是心力衰竭時溝通炎癥反應和神經內分泌激素系統之間的橋梁[11]。在是否發生MACE方面的研究發現,與未發生MACE組比較血清Gal-3水平出現明顯升高,并且通過隨訪1年發現Gal-3水平在診斷MACE發生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當Gal-3>23.77 ng/ml,其靈敏度為85.7%,特異度為67.3%,曲線下面積為0.821,故對發生MACE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與文獻報道Gal-3水平是預測心力衰竭預后的重要指標一致[12],說明Gal-3有望成為預測MACE發生的重要指標。
ST-2屬于白細胞介素(IL)-1家族成員,1989年首次被發現,位于2q12染色體上,分為跨模型ST-2(ST2L)和水溶性ST-2兩種形式,ST2L和sST2存在競爭結合配體蛋白的關系,IL-33/ sST-2信號通路具有促進心臟纖維化和心肌重構作用,而IL-33/ST2L信號通路具有抑制心肌重構和纖維化的作用。當心肌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受到機械性牽張時,可誘導sST-2的表達,從而抑制IL-33/ST2L信號通路對心臟的保護作用受到抑制[13-14]。近年來研究證實sST-2與心肌纖維化、心室重構和心肌功能障礙具有密切關系,是反映心肌重構和纖維化的重要標記物,且不受年齡、性別和瓣膜性心臟病的影響[15]。本組研究顯示HFpEF組患者血清sST-2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并且隨著心功能分級升高而升高,說明sST-2水平是反映HFpEF患者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與文獻報道的結果類似[16]。本組研究還發現MACE組血清sST-2水平明顯高于非MACE組,并且在預測1年內發生MACE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當血清sST-2>6.21 pg/ml時,其靈敏度為89.3%,特異度80.6%,曲線下面積為0.907,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與文獻報道sST-2水平能夠預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和預測1年HFpEF患者心力衰竭不良事件發生率類似[17]。
BNP是由心肌細胞分泌的內分泌激素,具有排鈉利尿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交感神經興奮,降低心臟負荷[18]。BNP對心臟負荷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靈敏度。當心肌肥厚,心臟出現擴大,心功能不全時,心室肌細胞分泌BNP明顯增加,并通過與利鈉肽受體A結合,發揮其病理生理過程[19]。本組研究顯示HfpEF組患者血清BNP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并且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升高而升高,與文獻報道的結果一致[20],說明BNP是反映HfpEF疾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本組研究還顯示發生MACE血清BNP水平明顯高于非MACE組,并且在預測1年內發生MACE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本組研究顯示聯合Gal-3、sST-2和 BNP檢測在預測MACE發生,其靈敏度高達96.4%,特異度91.8%,曲線下面積為0.983明顯高于單個指標的檢測,說明3個指標具有某種聯系,在預測MACE發生具有一定的互補作用,其確切機制需要進一步研究。
總之,血清Gal-3、sST-2和 BNP水平與HfpEF疾病的嚴重程度相關,并且在預測MACE發生具有重要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