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濤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穩步推進,國民素質不斷攀升,信息技術得到飛速發展,我國進入了融媒體時代。本文對新聞敏感性的含義與重要性展開探討,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有助于新聞編輯記者新聞敏感性提升的具體辦法,供廣大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借鑒。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 新聞敏感性 知識面
現階段新聞媒體之間競爭激烈,對新聞編輯記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一定的新聞敏感性,在日常工作中,搜尋具備較高價值的新聞線索,從新穎的角度分析新聞熱點,對事件展開細致的報道。
一、新聞敏感性的含義和重要性
1.新聞敏感性的含義。新聞敏感性可以比喻為普通人的第六感。對新聞編輯記者來說,具備一定的新聞敏感性能夠提高工作能力,及時報道熱點信息。新聞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要拓寬思維,結合工作經驗,提高綜合素養,從獨特的角度,敏銳觀察事物本質。應用新媒體技術,結合過去積累的職業經驗,搜集符合大眾需求的新聞信息。簡而言之,新聞敏感性是一種較為完備的工作態度,可以讓自身工作有效結合實際,從而將與百姓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如實報道給公眾。
2.新聞敏感性的重要性。針對現階段新聞編輯記者而言,具備一定的新聞敏感性是其工作所必備的能力之一。現階段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人們生活中充斥著眾多的網絡信息,這些信息一方面滿足了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其中不真實的信息困擾著社會公眾。新聞編輯記者需要從大量信息中去篩選具有一定價值的信息,結合職業素養,將這些信息整理之后報道給公眾,幫助人們在復雜的社會大環境中作出正確判斷。新聞敏感性可以幫助記者從眾多復雜的信息中進行合理篩選,幫助新聞從業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幫助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細致地了解整個社會,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提高對社會的認知程度。新聞敏感性涉及的內容包括公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政治敏感性,需要編輯記者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提高工作能力。
二、如何提升新聞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性
1.拓寬自身知識面。現階段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不斷出現,新聞媒體的發展呈現多樣化趨勢。新聞編輯記者在工作中需要加強自身修養,拓寬自身知識面。新聞編輯記者在工作中,需要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注重對其他知識的掌握,不斷提高自身文化修養。新聞編輯記者在工作中需要將新聞按照頻道和欄目展開細致劃分,一般而言,需要將新聞按照不同的類別詳細區分,比如劃分為財經新聞、教育新聞、軍事新聞等。新聞編輯記者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涉獵更多的內容,提高工作能力,開展學習活動,結合自身情況,結合新聞傳播理論與實踐,不斷提高專業水準和報道能力,加強自身編輯能力,完成工作任務。
例如,教育頻道新聞編輯記者在工作中需要加強對現代傳播理論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不斷夯實基礎,提高自身能力。在工作中,不斷深化對教育的認知,深入院校,展開現場采訪,將第一手的新聞以獨特的視角呈現在觀眾面前。
傳媒行業是信息服務行業,內容既是其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傳媒業的核心競爭力。“內容為王”依然是支撐其發展的信條。在受眾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媒體從業者應當從簡單的“信息提供者”轉型為“知識管理者”,努力使自己成為某個領域的意見領袖。
2.提高綜合素質。編輯記者在工作中需要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以日常生活為出發點,為公眾做好新聞報道。新聞編輯記者在工作中需要具備一定的黨性修養,具備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聞編輯記者需要對新聞熱點展開細致分析,折射社會面貌。通過新聞報道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將新聞如實報道給公眾,堅守職業道德與社會良知。
3.提升新聞編輯記者的分析能力。我國信息技術不斷普及,人們獲取新聞的方式越來越多,新聞編輯記者可以通過更多的途徑去獲取新聞資源,由于數量龐大,需要提高對新聞信息的分析能力。
新聞編輯記者要結合新聞要素,展開細致分析,對時效性高、具備良好的社會效益的新聞進行報道。在報道中,對新聞的真實性展開細致調查,同時確保新聞時效性。要注重新聞質量,在落筆之前綜合考慮,從不同視角展開細致剖析。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刻意扭曲事實,給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甚至誤導群眾。
4.提高編輯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為了加強新聞的感染力,新聞編輯記者需要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抓住新聞點。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將報道如實呈現給公眾,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
新媒體的發展給新聞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但也是一種機遇,在實際工作中,新聞編輯記者需要結合實踐,對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展開判斷,結合工作經驗,對新聞價值展開有效分析,充分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確保新聞價值的體現。
不同新聞記者的報道觀念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從業人員借鑒分析他人的報道,取長補短,學會運用新視角和新方法展開深度挖掘,拓展新聞的廣度,促進新聞敏感性的不斷提升。
5.提高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做好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疊加互動。傳統媒體編輯記者應當利用新媒體開拓自己的市場,同時新媒體也需要利用傳統媒體的權威和公信力聚集粉絲。傳播效果同時取決于內容的質量與技術的水平。新聞編輯記者除了做好傳播內容,還應當為受眾的互動創造機會。創作者與受眾早已不是傳統媒體的單向傳達與被動接受關系,大眾已經習慣根據自己的感受對內容表達觀點、留評反饋。網紅經濟的奧秘就在于,徹底顛覆了傳統媒體和讀者之間的關系,自媒體與受眾培養的是朋友關系,大家一起分享知識趣事、共享喜怒哀樂。微博的互動、微信的推送、粉絲的管理、用戶的維護,都是新聞編輯記者在融媒體時代應當掌握的渠道。
三、結論
總而言之,新聞編輯記者在工作中需要具備一定的新聞敏感性,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加強知識儲備,不斷提升自身分析能力,加強思想觀念,提高認識,在工作中穩步前進。
(作者單位:東莞日報)
【參考文獻】
[1]彭濟恢.融媒時代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性探析[J].新聞前哨,2019(12):39-40;[2]段曉宇.融媒時代編輯記者的機遇和挑戰[J].中國傳媒科技,2019(09):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