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容
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來給熱門游戲“刺客信條”寫劇情,會把背景設定在哪里?馬伯庸看到后覺得挺有趣,便將背景設定在唐朝帝都長安,并隨手寫了一段腦洞大開的回答:“俯瞰長安城,一百零八坊如棋盤般排布,晴空之上一頭雄鷹飛過。鏡頭逐漸拉近,最終落在了長安縣西市。一個披著波斯長袍的客商自熱鬧的西市大門緩緩進入……”
后來根據這個構思,馬伯庸創作出了一部備受歡迎、被讀者稱之為唐朝版《反恐24小時》的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真可謂一鳴驚人。
有一次,馬伯庸和幾位好友小聚,大家問他:“怎么才能讓腦洞大開?”馬伯庸笑了笑說:“我的腦洞大開往往都是從無聊開始的,比如坐地鐵太擁擠,擠到你刷不了手機、看不了書;比如飛機晚點,你在機場剛好手機沒電、沒人聊天。這個時候,你要是瞎琢磨,往往能琢磨出一整個故事的框架來。”
然后,馬伯庸以“在沙漠里發現了一噸黃金”為例,講述了腦洞怎么大開的過程:“我先想象自己在沙漠的一處發現了一塊長方體、重達一噸的黃金。一般人想的無非是這下我發大財了!但我細想后又意識到,從發現黃金到發財之間存在太多問題,比如運輸問題。一噸重的黃金方塊雖然體積不大,估算后也就一個微波爐那么大,可我一個人肯定扛不出去。我又不想跟別人共享這塊黃金,所以可能去沙漠邊緣的小鎮借一部切割機,先把黃金切成小塊。可黃金切成小塊之后,我要存在哪里?別人會不會發現?接著,我要怎樣將黃金運到我生活的城市?是自己一次帶一點出去,還是干脆雇一輛車全部裝走?如果雇車,司機勢必會知道運的是黃金,那么他會不會心生歹念?就算我運氣好,找了一個只管收錢運東西的司機,但我把黃金運回家后要怎么辦?我要告訴父母、妻子和親戚朋友發現黃金的事嗎?父母年邁,他們的心臟會不會受得了?妻子會不會高興得忘乎所以,一不小心把我的秘密泄露出去?親戚朋友得知后會不會來我家借錢?另一方面,我要怎么把黃金變現?一噸黃金若一次性拋入市場,黃金市場可能會崩掉,很多部門將注意到我……”
聽到這里,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馬伯庸詼諧地說:“說實在的,關于沙漠里發現的一噸黃金,我腦子里有一整套計劃。怎么借切割機,怎么不被發現,怎么找人運輸,怎么和家人交代,怎么巧妙變現,我都會把一小個一小個的細節補充完整。若有一處想不到怎么補充,我就再回過頭去,把整個計劃捋一遍,直到沒有漏洞為止。到現在為止,這個計劃已經非常完整,就差那一噸黃金了!”
馬伯庸講這個例子的用意是:要想創作一部好的小說,就得常常給自己一個思維命題,然后不斷地去填充每一個細節。這,就是所謂的“腦洞大開”。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也曾講述了一個關于富士山的故事:有一天,一對朋友約著去看富士山。聰明的那個走到富士山腳下便停住,仰頭看了看,心中了然:富士山原來長這樣,于是心滿意足地打道回府了。稍笨的那個一直吭哧吭哧地往上爬,路上還不斷地停駐、測量、觀摩。雖然爬到山頂后已筋疲力盡,但他從不同高度、各種角度看到了更美的富士山。
村上春樹說:“為什么太聰明的人寫不了小說?因為他總能一眼看透結局,抓不住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