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春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李蓉構建了一套主要包括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和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兩個層面能力的區域知識產權能力評價指標體系[1]。趙喜倉,丁玲玲從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及運營能力兩個維度構建了全方位的知識產權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對全國七大區域知識產權能力評價[2]。宋東林構建了由創造、運用與保護能力3個子系統共同組成的知識產權能力系統,構建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3]。綜上所述,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及實證的可操作性,本文著重參考趙喜倉、李蓉等的研究,選取專利創造、運營能力兩部分進行研究。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本文研究主題及數據的可獲得性,遵循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系統性、可比性等原則,從專利能力的創造、運營、保護這三個方面對初步指標進行進一步的篩選設計,選擇、采用一些在現實中容易操作、簡便易行的指標。
專利創造能力指標設置為專利創造投入和專利創造產出。專利創造投入包括研發人員占企業人員比重、從業人員平均人數、新產品開發經費、技術改造經費支出、消化吸收經費支出、R&D經費內部支出;專利創造產出包括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申請量、有效發明專利占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的比重。
專利運營能力指標設置為專利實施數量和專利運營收益。專利實施數量包括技術輸出合同數、專利所有權轉讓及許可數、新產品開發項目數、研發項目實施數、形成國家或行業標準數;專利運營收益包括技術輸出合同金額、新產品銷售收入、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及專利所有權轉讓及許可收入。
由于本文選用主成份分析法對專利能力進行評價,各個指標的權重是根據指標之間的方差貢獻率確定,表明主成分在整體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方差貢獻率越大則該主成分的重要性越高,對整體的影響就越高,因此選取作為權重具有客觀性,可以避免系統誤差。
本文專利能力指標數據源于《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黑龍江省統計年報、省科技廳網站以及中高級人民法院網站等。
1)數據檢驗。選取的數據在數量級方面相差較多,需消除數量級不同對變量造成的影響,本文采取標準化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在確定主成分之前,首先要對數據進行KMO和Bartlett球度檢驗。由于專利運營的評價過程與創造能力完全相同,這里只詳細列出創造能力評價過程,下文不過多贅述。專利創造能力數據檢驗如表1:

表1 KMO和Bartlett的檢驗
從該表可以看出,得到KMO的值是大于0.7的,代表比較適合做因子分析;由SPSS檢驗結果顯示Sig.<0.05時,說明各變量間具有相關性,因子分析有效。
1)專利創造能力評價。本文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專利創造能力的主成分,得到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提取的兩個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了88%以上,因此確定為兩個主成分。從表中提取平方和載入可以看出第一個主因子的特征值是7.005,解釋了方差總數的77.835%;第二個主因子的特征值0.987,解釋了方差總數的10.962%,累計方差貢獻率為 88.797%。主成分載荷矩陣表示對應的變量與對應的主成分的相關系數,經SPSS計算得出主成分1的貢獻率最大,占據指標數量多;主成分2的貢獻率為10.962%,是影響專利創造能力的次要因子。
表2為成份得分系數矩陣,主成分的系數必須由未經旋轉過的初始因子載荷矩陣來計算,而且初始因子載荷的值并不能直接作為主成分中的每個指標的系數。需要用初始因子載荷矩陣中的數據除以成分對應的特征值的平方根才能得到四個主成分中每個指標所對應的系數。

表3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表3 解釋的總方差
將每個主成分中的指標各自的系數與指標原始數據標準化后的矩陣做乘法,可算出主成分表達式,主成分得分計算公式如下:

根據特征根方差貢獻率,第一主成分F1的權重為0.77835,第二主成分F2的權重為0.10962,綜合因子得分計算公式為:

最終計算得出31個省市高新技術企業專利創造能力綜合得分以及排名如圖1所示:

圖1 2018年全國31省市高新技術企業專利創造能力評價結果
從圖1排名結果可以看出,黑龍江省高新技術企業專利能力在全國排名第24名,已經處于比較落后的位置,2018年,黑龍江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人員占從業人員比重為6.862%,遠小于全國平均值8.1227%,而科技人員投入是提升專利創造能力的必備條件。由于缺乏科技活動人員及研發經費的投入,導致科技成果產出明顯不足,這表明黑龍江省高新技術企業專利創造投入及產出能力亟待提升。
2)專利運營能力評價。專利運營能力評價結果如圖2:
從圖2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黑龍江省的高新技術企業專利運營能力在全國31省市中排名居第22位,處于全國中等偏下的位置,專利實施能力方面處于較弱的階段,科技成果實施能力有待提升,在專利運營收益方面黑龍江省各個指標表現均不盡人意,均小于全國平均值,黑龍江省的高新技術企業專利運營能力相對較弱,無論是專利實施能力還是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都有待進一步提升。

圖2 2018年全國31省市高新技術企業專利運營能力評價結果
在人才資源方面,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關鍵之一。首先,加大人才引進扶持力度,以較高的報酬吸引外部人才,壯大高新技術人才隊伍;其次,完善人才激勵與培養制度,以明確的個人發展方向留住內部人才,在增加人才數量的同時,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在資金資源方面,企業需加大研發資金投入,除企業自身外,吸引政府政策扶持,形成企業內外聯動資金投入鏈,以保證專利創造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企業需高度重視專利實施全過程,將專利實施納入企業整體發展戰略和技術創新戰略有助于推進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加速技術改造和產品結構升級調整,提高企業產品實施率。企業需按照戰略規劃具體落實專利實施措施,一旦確定實施,企業需在人員、經費、資源配置上做好準備,對專利實施進行有效管理,同時建立反映專利技術實施效果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有利于促進企業專利技術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