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從春耕春播到制造業,再到生活服務業;從外省到湖北,為全人類抵擋了新冠病毒第一波全面攻擊的中國率先戰勝了本土疫情,正在逐步走向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但是,海外疫情蔓延升級卻日甚一日。
筆者通過計算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占總人口比例(本文稱之為“確診率”),對各個國家和地區疫情嚴重程度做了一個簡單衡量。截至3月26日,中國“確診率”約為0.58人/萬人。按此標準衡量,截至北京時間3月26日,至少已有以下45個國家疫情嚴重程度超過中國:韓國、新加坡、文萊、以色列、伊朗、卡塔爾、巴林、美國、加拿大、巴拿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意大
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瑞典、斯洛文尼亞、希臘、塞浦路斯、馬耳他、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瑞士、挪威、冰島、列支敦士登、圣馬力諾、安道爾、黎巴嫩、亞美尼亞、烏拉圭、北馬其頓、黑山、法屬圭亞那。
審視這份名單,可以看到,除日本以外的七國集團(G7)成員國疫情嚴重程度全部超過中國,27個歐盟成員國中有21個疫情嚴重程度超過中國。而且,據筆者的計算,北美和歐洲發達國家“確診率”最高者已達中國的20多倍,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美國“確診率”已經是中國的3.6倍,紐約已成為僅次于武漢的全世界確診病例第二多城市,世衛組織警示美國將取代歐洲成為全球疫情新的“震中”。
面對這樣的現實,無論是為了本國利益,還是為了全球共同利益,作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第一出口大國,除了發揮全球抗疫物資供應“軍工廠”作用之外,中國還不得不對國際經濟貿易展開前瞻布局,不得不對維持全球貿易體系繼續正常運行表現出更大的擔當。
除了堅持開放經濟、多邊貿易之外,中國及其貿易伙伴還需要努力開展國際合作,幫助維持國際貿易物流咽喉節點正常運行,免受疫情沖擊擾亂、打斷。據統計,截至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有近60個國家采取了程度不等的“封城”“封國”措施。倘若全球貿易物流中斷,待到這么多國家“封城”“封國”結束之時,積存生產生活物資消耗殆盡,卻補充不上,屆時將會釀成何等人道主義災難?
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馬六甲海峽等水道是全球貿易物流的咽喉要道,前兩條人工運河水道的“咽喉”和“樞紐”地位尤為顯著。埃及、巴拿馬、新加坡等國由此成為國際貿易物流樞紐國家。如果這些國家、特別是人工運河水道管理部門遭到傳染病嚴重侵襲,對國際貿易物流干擾巨大。
從“確診率”來看,新加坡、巴拿馬疫情嚴重程度已經超過中國,且有持續加劇的趨勢,尤其是巴拿馬。巴拿馬總人口421.2萬,截至北京時間3月26日,巴拿馬報告確診病例558例,單從“確診率”上來講,疫情嚴重程度相當于中國的2.2倍。考慮到各方面因素,該國疫情持續惡化的風險相當高。
埃及的情況同樣不容輕視。從官方報告的確診病例數字來看,目前埃及疫情尚不算嚴重,截至3月26日,確診病例共有456例,“確診率”只有0.046人/萬人。但埃及人口極度密集,大眾居住、工作環境的衛生防護基礎條件較差,具備疫情大暴發的風險基礎。而且,鑒于歐美不少確診病例都與埃及有著密切的交集,不能排除疫情已在該國社區較大范圍擴散的可能性,只是因為檢測手段不足等原因而未能及時查出、報告。
有鑒于此,中國應該防患于未然,與這些國家及其相關機構開展防疫國際合作,特別是要保證蘇伊士、巴拿馬兩大運河管理局“免疫”,避免因其疫情失控而嚴重影響全球物流,以及傳染別國水手船員等情況的出現。這是國際社會公利,也是埃及、巴拿馬兩國經濟命脈所系。▲
(作者是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