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水建

我與陳偉結識有二十多年了,因畫認識,因藝術結緣。曾經共同走過了一段快樂的寫生時光。他性格沉穩,待人隨和,生活樸實,做事認真,組織能力強,深得身邊朋友信賴。近年來,陳偉聲名鵲起,山水作品頻頻發表于各類報刊書籍,各級美術展覽上經常能見到其入選或獲獎的名單,已進入了藝術收獲期,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回望他的藝術歷程,每一步都邁著堅實的步伐。陳偉青少年時期就師從我國著名畫家鄭乃光先生,在藝術啟蒙階段,陳偉接受的是“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模式,靠臨摹老師范本和《芥子園畫譜》等傳統典籍入手,潛心臨摹《溪山行旅圖》等經典名畫,研讀宋元以后名家理論,熟悉流派風格,繼承了純正的傳統文化基因。正是有了對傳統繪畫認知和筆墨體驗,為他進行山水畫創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他雖然沒有正式上過“科班”,但正好避免了美術院校中國畫教學以素描為造型基礎帶來的諸多弊病。
陳偉對傳統藝術孜孜以求,涉獵廣泛,并觸類旁通為己所用,經常千里迢迢前往全國各大博物館或展覽現場欣賞傳統藝術和近現代名家優秀作品,近距離感受傳統筆墨之精妙,細心揣摩其中技法,通過筆耕目賞,提升了對傳統筆墨的把控能力和鑒賞水平,藝術修養與眼界日漸提高。難能可貴的是,他雖然浸淫傳統,但不囿于傳統。陳偉深知裹足不前將使藝術生命失去生機,故步自封更會扼殺藝術靈感。這種憂患意識在他的藝術追求過程中從未消失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愈加增強。深入生活乃是藝術的源泉,繼承與發展是推動藝術發展的普遍規律。陳偉認識到只有深入生活才是個人藝術生命延續發展最有效的方法。目標既已確定,剩下的就是付諸行動。為了藝術理想,他毅然走出一方小小書齋,走進了廣闊的大自然,向生活尋找鮮活的藝術源頭,開始了中國畫寫生創作的艱辛歷程。二十幾年來,他畫遍周邊的山山水水,寒來暑往,堅持不懈,取得可喜成績,《鄧拓故居》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寫生作品入選各級別美術大展并獲獎,藝術才華初露。
藝術追求永無止境。為了提升自己的藝術水準,陳偉報名參加了中國國家畫院舉辦的高級研修班,進入林容生工作室學習中國畫。在北京的日子里,得到林容生老師悉心指導,陳偉如魚得水,與導師學員一起一邊深入傳統,一邊深入生活,用傳統造境的視角體悟大自然,以捕捉和表現山水神韻為追求,體驗自然山水的妙境,把眼中的風景構思造境,營造成心中的山水。村落、田園、海島,乃至現代建筑皆入畫中,拓展了中國畫表現題材。逐漸探索出許多畫譜上沒有的表現技法,并獲得同行的一致認可。從巍巍太行到邊島漁村,從北京的胡同到福建的土樓,無不留下他的寫生足跡。付出總有收獲,近年來陳偉的作品屢次入選各類全國性大展甚至獲獎,去年成功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取得了階段性成就,值得祝賀。
陳偉深知“大樹底下難成長”的道理。藝術的生命在于個性,對于既有的成績,他從不滿足,也不敢懈怠,一路勇猛精進,變革求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未來的路還很長,衷心祝愿陳偉在藝術道路上行穩致遠。





陳偉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中國檢察官文聯書畫協會理事
福建省政協書畫院畫師
福州綠榕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