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鄉村治理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乎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順利實現。鄉村的有效治理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重要內容。
從歷史維度來看,鄉村治理現代化過程不是對過去的簡單拋棄,也不是簡單的從傳統到現代的二元轉換,而是傳統因素和現代因素有機融合、不斷促進,在制度、組織、技術、文化等各方面不斷創新,實現良好鄉村發展的過程。鄉村治理現代化應立足于中國實踐和中國傳統,植根于中國文化根基,對鄉村治理進行創新和改革,以回應現代化的要求和挑戰,從而實現鄉村有效治理、鄉村社會良好發展。在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傳統和現代不是一個截然分開的過程,也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關系,而是在過去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改進的動態過程。
從實踐的維度看,鄉村治理現代化包括自上至下和自下至上兩方面的互動過程。一方面,鄉村治理現代化是為了實現國家和鄉村發展的目標,從上至下不斷持續改進鄉村治理。另一方面,鄉村治理現代化是鄉村居民為實現良好的鄉村發展,對鄉村治理機制自下至上不斷進行自主創新的過程。這兩個方面統一于鄉村治理現代化實踐。因此,鄉村治理現代化應服務于鄉村振興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立足于中國鄉村實際,不斷創新治理體制,實現多元治理主體在治理實踐中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組織化,最終實現鄉村社會的良好發展。為了實現治理有效這一整體目標,要求夯實基層社會基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和創新鄉村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鄉村社會治理體制。鄉村治理現代化,應把握好歷史和實踐的兩個維度,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加強黨組織對鄉村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保障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和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要明確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治理中的“主心骨”,是新時代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核心和領導力量。只有始終將黨管農村的工作原則貫穿于鄉村治理體系的建設過程,夯實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核心地位,發揮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強培養基層黨組織人才,才能保障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鄉村社會良好發展、鄉村振興穩步實現。
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推動自治重心下移。中國具有悠久的鄉民自治傳統,這是根植中國文化,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體制。在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探索和實踐中,不僅村民自治實踐持續深化,很多地區還大量出現村民事務理事會、鄉賢理事會等。這是借鑒歷史經驗,在挖掘傳統治理資源基礎上不斷創新的積極探索。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創新村民自治體制,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村民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按照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基本原則,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村民自治格局。積極推動村民自治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資源下沉到基層,實現服務精準化、精細化。充分發揮村民議事章程、村規民約的獨特作用,調動村民參與村民自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發揮人民群眾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性,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在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應該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調動廣大農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人民群眾在鄉村治理中獲得主動權,把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治理的參與者、鄉村振興的受益者,如此才能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保證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可持續。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在鄉村治理中,自治、德治、法治相互配合,協同發力。要以自治為基礎,法治為根本,德治為引領,遵循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理念,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鄉村治理現代化需要以“三治結合”為指引,不斷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和提高鄉村治理的水平,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
強化科技支撐,推進鄉村治理智能化。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從本質上改變了社會信息的傳輸方式,基于大數據構建的智能化治理體系應成為鄉村治理的創新趨向。鄉村治理現代化應與現代科技發展相結合,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在鄉村電子政務、數字化鄉村、農村電商、“互聯網+”建設過程中,應與鄉土社會實踐相結合,強化鄉村社會信息資源互聯互通,完善信息收集、處置、反饋工作機制和聯動機制,探索建立“以方便農村居民為中心”的公共服務模式,建設信息化治理平臺。在現代科技與鄉村治理的深度融合中不斷提高鄉村治理智能化水平,不斷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