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翠
摘 ? 要:針對我國殘疾人在就業、受教育程度、職業培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現狀,在借鑒日本經驗的基礎上,建議從加大財政投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推進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建立“互聯網+”的新就業模式4個方面入手推動我國殘疾人就業。
關鍵詞:殘疾人;就業權;就業保障;日本
殘疾人勞動就業權是殘疾人擁有的一項最基本人權,我國政府對殘疾人就業問題一直保持高度關注。目前,我國殘疾人就業服務項目少且簡單,主要是進行殘疾人勞動力資源登記、用人單位需求統計、就業培訓,為殘疾人推薦就業崗位等。由于職業能力測評、職業康復、職業培訓等方面的專業技術落后、專業人才匱乏,使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為殘疾人提供的就業崗位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不能充分滿足殘疾人的就業需求。本課題結合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統計公報所公布的最新數據,對我國城鎮、農村殘疾人近幾年的就業狀況、受教育情況、職業培訓基地建設情況等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在研究日本殘疾人就業立法、就業服務的同時,結合當前的新形勢和殘疾人就業的發展實際,對殘疾人就業問題在理論和實踐雙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并提出幾點建設性意見。
1 ? ?殘疾人就業狀況分析
1.1 ?城鎮殘疾人就業狀況
1.1.1 ?城鎮新增殘疾人就業人數
2014—2017年間,我國城鎮、農村殘疾人新增就業人數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穩步上漲。
1.1.2 ?城鎮殘疾人就業形式
目前,我國城鎮殘疾人就業形式主要有5種,從中殘聯公布的近5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新增殘疾人就業的主要形式是個體就業及其他形式靈活就業,其次是集中就業和按比例安排就業,最后是公益性崗位就業和輔助性就業[1]。
1.1.3 ?城鎮殘疾人登記失業人數
從2011到2014年,我國城鎮殘疾人新登記失業人數呈現上下波動趨勢,依次分別為54 037人、45 146人、50 237人、48 925人。然而,實際失業人數不止如此,依然有大批殘疾人處于待就業狀態。
1.2 ?農村殘疾人就業狀況
1.2.1 ?農村殘疾人就業總體情況
對比近幾年的數據可以發現,農村殘疾人就業形勢嚴峻,從2011年的1 748.8萬到2012年達到峰值的1 770.3萬,2013、2014、2015年分別為1 757.2萬、1 723.6萬、1 678.0萬,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1.2.2 ?農村殘疾人就業形式
在我國農村,殘疾人以務農為主。從2011年到2015年,我國農村殘疾人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數分別為1 367.7萬、1 389.9萬、1 385.4萬、1 360.4萬、1 323.2萬。這些數據表明農村殘疾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土地,實際上農村殘疾人大部分處于隱性失業狀態。
1.3 ?殘疾人受教育狀況
在我國,殘疾人接受學校教育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義務教育、特色教育普通高中班(部)、殘疾人中等專業學校(班)、普通高等院校、高等特殊教育學院。其中,全國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的殘疾人人數,2014年有7 864人,2015年有8 508人,2016年有9 592人,2017年有10 818人,這些數據表明有更多的殘疾人能夠平等地享受高等教育。
1.4 ?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建設狀況
截至2014年,全國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多達6 154個,其中殘疾人聯合會興辦2 211個,依托社會機構興辦3 943個,38.2萬人次城鎮殘疾人接受了職業培訓。從近幾年的發展來看,由殘疾人聯合會興辦的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的總數變動不大,依托社會機構興辦的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卻增長迅速,這說明為殘疾人提供的就業服務越來越貼近殘疾人的現實需求。
2 ? ?促進殘疾人就業的經驗借鑒
日本是亞洲福利模式的模范國家,尊重殘疾人就業權,致力于完善殘疾人就業保障,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2.1 ?立法保障
在日本,涉及殘疾人就業的法律法規有數十部,最主要的法律有兩部,分別是于1960年頒布、先后修訂多達25次的《殘疾人雇用促進法》和1994年頒布的《殘疾人基本法》。
《殘疾人雇用促進法》規定所有企業都要按比例雇傭殘疾人,這是一項法律義務。公共就業保障辦公室會依據企業每年遞交的工作報告,對超比例雇傭殘疾人的企業實施獎勵,這些獎金將主要用于補助企業為雇用殘疾人在工作設備、工作環境、福利設施等方面額外產生的成本,從而減輕企業負擔,這有利于促進企業建立持續雇用殘疾人的長效機制。而《殘疾人基本法》更多地強調國家、社會公共團體有責任和義務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指導、就業培訓、職業介紹、心理支持、促進就業等方面的服務。
2.2 ?就業服務
日本政府設立了殘疾人職業綜合服務中心和公共職業安定所,以促進殘疾人就業。殘疾人職業綜合服務中心,主要負責調查研究職業康復的相關事宜,并就相關的技術性事務,為地方的殘疾人職業中心以及其他相關機構提供建議、指導、幫助。目前已經形成了社區殘疾人職業中心、地方殘疾人職業中心、殘疾人職業綜合中心三級網絡,在殘疾人勞動就業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
公共職業安定所,對勞動力市場進行宏觀調控,主要負責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前的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從業適應性訓練以及就業后的調查跟蹤輔導等。具體內容包含:(1)把有求職意向的殘疾人的求職信息推薦到相關對口企業,拓寬其工作應聘渠道;(2)對殘疾人進行適應能力檢查,然后針對其特點進行特殊的求職指導和職業培訓,以保證其找到合適的工作;(3)對已經雇用和有意愿雇用殘疾人的企業提供必要的指導或者建議,為殘疾人就業創造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
2.3 ?取得效果
從2013年4月起,日本政府將企業雇傭殘疾人比例從“1.8%以上”調至“2%以上”[3]。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日本殘疾人就業人數首次超過30萬,呈現逐年穩步增長的趨勢。
3 ? ?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政策建議
3.1 ?加大財政對殘疾人教育的投資力度
3.1.1 ?普及殘疾人義務教育
聚眾力普及殘疾人九年義務教育,并對殘疾人的教育實施政策傾斜,對家庭貧困的殘疾兒,要在義務教育階段學費全免的基礎上減免雜費,并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以此保證殘疾兒童接受足夠的基礎教育。
3.1.2 ?加大殘疾人職業培訓投入
各級殘聯要合理規劃、加快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建設,加大經費投入,促使其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殘疾人職業培訓的質量和實用性。由于殘疾分多種類型,所以殘疾人適合從事的工作千差萬別。職業培訓要因材施教,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以適應殘疾人的身心特點和就業需求為目標,保證殘疾人能學得會并用得上,減少在就業方面的技術性障礙,提高殘疾人的就業率。
3.1.3 ?建立殘疾人就業培訓系統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將信息化技術引入殘疾人的就業培訓中,做好與殘疾人相關的職業培訓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建立完善的殘疾人就業培訓系統,有助于殘疾人樹立就業信心,提升就業能力,拓展就業領域,拓寬就業渠道,為政府減輕就業壓力,促進社會穩定健康發展。
3.1.4 ?加強殘疾人心理教育
“扶貧先扶志”,同理,對殘疾人不僅要進行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還應結合心理教育,糾正殘疾人歷來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觀念,改變殘疾人的就業認知,轉變觀念,增強殘疾人的就業自信心,提高其在就業過程中心理和社會的認同度。
3.2 ?完善殘疾人就業相關的法律法規
3.2.1 ?建立健全殘疾人就業保障政策
各地相繼出臺了一些關于殘疾人就業保障的政策、方案,但無論數量、質量還是細節,都有待加強和完善。殘疾人由于自身身體限制或受教育限制,法律意識淡薄,其自身訴求在法律條款中的反饋極度缺乏。因此,無論國家還是地方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時候,都應積極主動地向殘疾人以及殘疾人組織咨詢、征求意見和建議,以期制定出更符合殘疾人需求、更能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政策法規。另外,在立法之后,應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加強對殘疾人的普法教育,讓政策法規落到實處。
3.2.2 ?適時制定優惠政策
目前,個體就業及其他形式靈活就業等非正規就業形式已成為殘疾人就業的主渠道。政府相關部門應借鑒日本經驗制定優惠政策,促進殘疾人個人就業和靈活就業等就業渠道的拓展。
3.3 ?推進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的建設
3.3.1 ?加快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的建設
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是就業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殘聯的就業服務機構應在勞動保障部門的指導下,綜合管理殘疾人的就業服務工作,為殘疾人集中就業、按比例安排就業、公益性崗位就業、個體就業及其他形式靈活就業和輔助性就業提供職業指導和培訓服務。
3.3.2 ?加快建立殘疾人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平臺
改變過去依托人工搜集、查找用工信息的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平臺,建設殘疾人就業信息服務網,廣泛搜集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并實時發布,讓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的推薦服務常態化,實現殘疾人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提高就業崗位的匹配度。
3.3.3 ?精準幫扶,舉辦殘疾畢業生專場招聘會
應對殘疾人大學生的就業心理障礙,有針對性地舉辦多場次殘疾畢業生專場招聘會。針對殘疾畢業生建立殘疾人求職信息庫,由省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心等機構提前為殘疾大學生建檔立卡,對他們的個人情況以及求職狀況進行摸底和分析,考慮殘疾大學生群體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對高校殘疾畢業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指導。同時,提前對參加招聘的用人單位和崗位進行篩選和匹配,提高招聘崗位與殘疾畢業生求職意愿的對口率,實現精準幫扶。
3.4 ?建立“互聯網+”的新就業模式
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的就業模式已滲透到各行各業、各個工種和崗位,殘疾人也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機遇,打破傳統就業模式的局限,尋求發展和突破。殘疾人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電商創業,足不出戶卻可將生意擴展到全世界。在前文的就業狀況分析中,發現農村殘疾人的就業形式單一,經濟來源主要靠土地。而現在,通過對農村殘疾人進行互聯網技術培訓和現代農業技術培訓,然后將更優質的農產品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銷售,在拓寬農村殘疾人就業渠道、提高經濟收入的同時,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龔 ?帆.殘疾人勞動就業權保護的比較法和國際法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2]趙萌萌,呂學靜.中美日殘疾人就業保障比較研究[J].社會福利,2012(10):43-47.
[3]柳 ?翠,余 ?洋.日本殘疾人就業保障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商貿工業,2015(10):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