焱燚

青山鄉新來了一位年輕的秘書小宋。這一天,他跟著牛鄉長到村里慰問貧困戶柳大河。這個柳大河,干活拈輕怕重,跟著村里人出去打工,因為干活不踏實,多次被老板趕回來。如今30多歲了,還是光棍一條,窩在家里無所事事,成為村里重點扶貧對象。
牛鄉長掏出500元錢,遞給柳大河,柳大河說著感謝的話,然后兩人握手。小宋趕緊拍了幾張照片。
回來后,小宋選了一張照片,寫了一篇青山鄉牛鄉長慰問貧困戶的通訊,發到縣報上。過了幾天,牛鄉長把小宋喊進辦公室,黑著臉,揚著縣報吼道:“真是亂彈琴!”原來縣長看了通訊,打電話給牛鄉長,表揚他讓貧困戶養羊脫貧,打算明年把青山鄉樹為全縣扶貧脫困的標兵。
牛鄉長指著照片問道:“這群羊是怎么回事?”照片上,牛鄉長和柳大河握著手,背后不遠處,是一群綿羊。
小宋忙說:“可能拍照的時候,別人家的羊無意中闖了進來。牛鄉長,通訊里并沒有寫羊的事,縣長怎么能只憑一張照片就想當然地解讀呢?”牛鄉長揮揮手,小宋出去了。
過了不久,牛鄉長又把小宋喊了進來,懊惱地說:“剛才給縣長打過電話了,縣長發火了,他說剛才還在縣委會上表揚了青山鄉,這不是丟他的臉嗎?他不管,這個洞青山鄉得想辦法堵住。”嘆了口氣,牛鄉長說道:“小宋啊,這是你惹出來的事情,你得想辦法。”
小宋輕聲說:“要不,我們青山鄉干脆借此機會,發動貧困戶養羊,讓他們脫貧致富。我有個同學,開了個綿羊養殖公司,可以和他合作。”
牛鄉長像被蜂子蜇了屁股,騰地站了起來,說道:“不行!”牛鄉長已經在青山鄉當了20多年的鄉長了,之所以一直沒有挪窩,就是在扶貧脫困這方面沒有做出成績。也不是牛鄉長沒有工作熱情,他也進行過調研,鼓勵貧困戶養過雞、養過蝦、養過羊、養過牛、種過果樹,辦法想了不少,最后都是不了了之。牛鄉長說:“就說這養羊吧,前后扶持過3回,不是偷偷賣了羊,就是把羊殺了吃了。為這,被縣領導批評過多少回,還成為全縣的笑談。”貧困戶嫌養殖太麻煩,來錢慢,都喜歡給現錢。牛鄉長就順應貧困戶的意思,每年分幾次送點現金,雖然沒有成績,但也不會被批評。
牛鄉長說:“我是怕了這些貧困戶。哪一次,不是磨破了嘴皮子?到頭來,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小宋笑著說:“那都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現如今,貧困戶的思想有可能轉變了。”
牛鄉長氣呼呼地說:“轉變了也不行,說實話,我也想當個安穩干部,不想再折騰了。”
小宋小聲問道:“那,縣長那里你怎么交代?”
牛鄉長粗聲粗氣地說:“再說吧。”
才過了一夜,牛鄉長又把小宋找來,原來縣長在催問青山鄉怎么堵洞,牛鄉長擺困難,被縣長狠狠地教育了一番。縣長在電話里吼道:“你就不能爭口氣,真的弄一群羊,也好讓我臉上有光啊。我堂堂的一縣之長,上任不到兩年,你就讓我臉面丟盡。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我是收不回了。”不得已,牛鄉長只得聽從小宋的建議,同意幫貧困戶養羊,讓小宋拿個方案來。
兩天后,小宋就拿出一個方案來。他打算把青山鄉100多戶貧困戶聯合起來,辦一個綿羊養殖場,養殖場的地址就選在大青山上。小羊羔和技術由大山綿羊養殖公司免費提供,羊毛和羊肉由大山綿羊養殖公司包銷。
牛鄉長看完方案,大吃一驚,結結巴巴地問道:“小宋,這,這,投入這么大,200多萬,鄉里哪有這么多資金?”
小宋說:“200多萬,平均攤到每戶人家,也就兩萬左右。”
牛鄉長瞪著眼說:“人家貧困戶,上哪里弄兩萬元?”
小宋告訴牛鄉長,辦法早就想好了,省農業廳下撥的扶貧專用資金,每戶貧困戶可以提供兩萬元的扶貧貸款,利息很低,但是得鄉政府出面擔保。牛鄉長氣嘟嘟地說:“鄉政府擔保,要是失敗了,我不就要負責任?”小宋笑著說:“所以,你得多操心。”
牛鄉長沉思好久,說道:“那個大山綿羊養殖公司靠不靠譜,我得去考察,馬虎不得。”
第二天,小宋開著車,把牛鄉長送到鄰縣的大山綿羊養殖公司。總經理胡清谷是農大的博士生,自主創業,創辦了一個大型綿羊養殖場,產品提供給服裝廠、化妝品廠,目前正在采取合作的模式,擴大產品供給鏈。牛鄉長參觀了綿羊養殖基地,規模很大,完全實行科學化管理。胡清谷給牛鄉長算了一筆賬:綿羊養殖,一年就可以見效益,3年內不但成本完全收回,人均收入每戶可達3萬元。而且,養殖場的后續效益相當可觀。
回去的路上,牛鄉長沉思片刻,說道:“小宋,你看這樣行不行?不搞聯合養殖,分散到每家每戶養殖,這樣一來,風險就小多了。”
小宋說道:“牛鄉長,這不又回到老路子了嗎?貧困戶每天放養著幾十只羊,枯燥單調,只怕和原來一樣,堅持不下去。聯合養殖就不一樣了,圈一座大山散養,只要清理糞便,投放草料就行。而且大家分工合作,還可以輪休調休,工作起來就不會單調了。關鍵是,聯合養殖,也便于給羊圈集中消毒,讓羊更加健康,保證產品的質量。我的意思是,要么不搞,要搞就徹底地打一個翻身仗。”
牛鄉長擔憂地說:“關鍵是,這次搞這么大,我心里沒底。”
小宋安慰說:“這不是還有我嗎?你是老鄉長了,有威望,思想工作得你做,至于和大山綿羊養殖公司的合作細節,我來負責。”
事情就這么定下來了。
牛鄉長找100多家貧困戶座談,簽訂聯合養殖協議,找銀行貸款,征用大青山的山地。工程上馬的時候,牛鄉長不放心,把公務交給副鄉長代理,自己背著背包住在工地上現場督導。小宋也沒有閑著,與大山綿羊養殖公司簽訂了合作細則,組織貧困戶代表到大山綿羊養殖公司的養殖基地學習各種技術。
養殖場建好后,在場長的管理人選上,牛鄉長和小宋出現了不同意見。小宋極力推薦柳大河,牛鄉長極力反對。牛鄉長激動地說:“柳大河完全就是扶不起的劉阿斗,干活不踏實,就是他,當初帶頭吃了扶貧羊。”
小宋擺出理由,100多家貧困戶里,就數柳大河的頭腦最靈活。有一位將軍曾經說過用人之道:聰明卻懶惰的人,最適合當指揮官。養殖場的場長是養殖場的門面,得經常出去與社會各界打交道。柳大河年輕,高中畢業,能說會道,是最佳人選。再說了,養殖場的場長只能從這些貧困戶里挑選,除了柳大河,似乎沒有更好的人選。
牛鄉長說:“我擔心,柳大河這人扶不上墻,帶頭想歪主意。”
小宋笑著說:“場里實行民主管理,柳大河一人說了不算,有兩名副場長監督著。再說了,牛鄉長你也可以常去檢查督導呀。”
牛鄉長想了想,說:“就依你。”
養殖場開辦了起來。鄉政府是貸款的擔保人,牛鄉長不放心柳大河,平時一有時間就往養殖場里跑。這期間,縣長也來考察過,牛鄉長對縣長感嘆說,好多年沒有這種干勁了,沒想到擔保人的角色,把他的勁頭給逼出來了。縣長笑著說:“其實啊,有好些干部過慣了安穩日子,身上缺乏干勁和沖勁,這個問題值得大家反思。”
還好,無驚無險地度過了一年,養殖場有了盈利,走上了正軌。這一天,縣長帶著全縣的鄉鎮干部和局級領導,來青山鄉綿羊養殖場學習脫貧致富的經驗,柳大河在臺上,用投影儀流利地講解。
小宋笑著對牛鄉長講:“怎么樣?柳大河沒讓你失望吧。”牛鄉長點點頭說:“這小子讓人刮目相看,進步挺快的。”
茶話會的時候,縣長過來了,指著小宋對牛鄉長說:“怎么樣?我這個脫貧辦主任不錯吧,該回去上任,解決全縣的脫貧問題了。”牛鄉長一驚,問道:“小宋,你不是青山鄉秘書嗎?怎么成了脫貧辦主任?”
縣長道出了原委。縣長上任后,一直思考著怎么摘掉貧困縣的帽子,于是成立了脫貧辦,找省農業廳要來了小宋。小宋是農大畢業的高材生,這些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究鄉村脫貧致富的課題。縣長也知道,扶貧脫困工作開展了好多年,沒有取得大的進展,基層干部們的熱情在減退,都想過安穩的日子,失去了動力和沖勁。沒辦法,他只能和小宋上演了一場逼迫的大戲。縣長決定拿貧困戶最多的青山鄉做試點,讓小宋先不要到脫貧辦上任,直接以秘書的身份來青山鄉工作。
縣長拍著牛鄉長的肩頭,感嘆說:“老牛啊,你身上的那股牛勁,總算逼出來了。”
牛鄉長這才回過味來,難怪小宋方案準備得這么快,辦起養殖場這么利索,也難怪縣長拿照片上的羊群為話題,慢慢地逼著他辦養殖場,原來這一切都是他們的計謀。小宋在前面牽著鼻子,縣長在后面抽著鞭子,他這頭牛,原來只是他們手中的棋子啊。
牛鄉長忽然想起來了,問道:“小宋,那張照片上的羊群,你是怎么弄上去的?我一直奇怪,慰問柳大河時,印象里沒有羊群的。”
小宋調皮地說:“那是我P上去的,為逼迫你找個由頭。”
3個人爆發出大笑聲。
(圖◇涂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