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發展科學技術正是破解當前困局的良方。
過去,人類一共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蒸汽時代,蒸汽機的出現讓機器得以取代手工勞動,解放了生產力。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啟了電氣時代,機器的效率進一步提升,且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啟了信息時代,計算機、互聯網等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深刻的變革。
如今,人類正在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革命將開啟人工智能的時代。前三次工業革命帶來影響的共同特點是:機器勞動取代體力勞動,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升。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則由機器取代體力,向機器取代腦力變革。
如何讓機器取代人類腦力勞動?答案是具有自學習、自進化能力的人工智能技術。
目前,各國都在爭搶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入場券,但各國方式各不相同。目前國際上有兩條主流的路線,一條叫“單體智能”,波士頓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都是單體智能的代表;另一條則叫“群體智能”,智慧城市就是這條路線的典型代表。
我認為,中國可以選擇走“群體智能”的路線,通過群體智能,實現城市智能體。因為我們有海量的場景、數據,還有新基建等政策紅利,依托這些優勢、利用好深度學習,訓練各個不同場景的數據,我們有望快速推動城市級智能體的演進。
在具體的推進方法上,云天勵飛提出了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的系統框架——“1+1+N”,即1張泛在智能感知網絡、1個城市超腦、N個面向各個不同場景的應用。
未來的時代是智能的時代。到2030年,全世界智能終端的數量有望達到1萬億臺,這萬億級的智能終端,能夠組成一張泛在感知的智能網絡,源源不斷地采集城市每一個場景中蘊藏的數據。這些數據能夠匯聚到城市超腦中,進行計算和迭代升級。所謂城市超腦,并不是指城市中存在的一個或幾個數據中心,而是無處不在的大數據中心和邊緣計算中心,這些“大腦”在物理上分布在各地,但在服務上又具備集約式的能力,能夠統一為各場景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務。
云天勵飛提出的城市智能體建設理念是“應用驅動、端云協同、全棧演進、開放生態”。
應用驅動指的是要深耕城市業務場景,以城市業務的需求為出發點。云天勵飛以打造全球首個城市級規模動態人像識別系統為起點,深耕城市業務場景,積累了豐富的城市業務落地經驗,對以應用為驅動的“AI+”城市業務閉環有著深刻的理解。
端云協同指構建智能交互的群體計算回路,并基于群體計算回路,實現城市智能交互,在交互中盤活和優化數據、算法、算力資源,在業務場景應用驅動的過程中,業務價值能夠得到閉環,促進城市自我學習、自我進化。
全棧演進指以城市智能體為抓手,面向云邊端業務場景,實現算法、算力、大數據等AI核心技術的全棧化、體系化演進與創新。
開放生態指的是要構建數據、技術、場景的標準化體系,打造群智、群創、群享的生態平臺。目前,云天勵飛基于自研AI計算平臺、城市AI中臺、自研芯片邊端設備等產品,已開展一系列標準體系建設工作。
在這樣的理念下,云天勵飛歡迎所有企業加入到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的建設,共同推動技術進步,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同時,云天勵飛還啟動了“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生態聯盟”,計劃打造“百業千城萬家計劃”,未來與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將業務范圍覆蓋100+個行業、拓展1000+個縣/城市、吸引10000+家合作伙伴,共同為打造自進化城市智能體貢獻力量。
陳寧???深圳云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博士,深圳市國家級領軍人才,廣東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入選深圳“特區40年40人”,中國第一款商用矢量處理器芯片設計者。陳寧曾任美國飛思卡爾半導體高級架構師、4G-LTE國際標準首席代表,擁有近30項已授權國際專利(其中13項被蘋果公司收購),20多篇國際著作和論文,曾擔任7個IEEE國際會議技術委員會委員。
深圳云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作為國內領先的擁有算法芯片化能力的數字城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以人工智能算法、芯片技術為核心,堅持“端云協同”的技術路線,打造了一系列面向公共安全、城市治理、新商業等領域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賦能數字城市運營管理和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