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軍濤
中國救援河北機動專業支隊 河北 石家莊050000
國內眾多城市的地下建筑工程愈發完善,由最初的人防工程向地下住宅、倉庫等轉變,隨之而來的是地下人流量逐漸增多。由于所處位置及建筑結構的特殊性,地下建筑的火災危險性要高于地上高層建筑,近年來地下建筑火災多次發生,并且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為盡量減少國家社會的財產損失及人員傷亡,地下建筑應具備嚴謹的消防安全管理對策,在發生火災時,能夠及時疏散人群,確保消防工作的順利進行。
1.1 地下建筑火場溫度高,升溫迅速,易提前爆炸 地面上的建筑一般設有門窗與外界相連,如若產生火災,房屋玻璃在火場溫度上升至280度以上時就會產生破碎,此時屋內大部分大部分濃煙會通過窗口排走。與此同時,外界的冷空氣因與熱氣重量不同,會同過窗口以下流進屋內,以此減小屋內的熱煙濃度,降低火災現場的溫度。相比而言,地下建筑工程是不設有窗口的,與外界相通的孔洞相對較小,發生火災后火場內熱煙無法通過孔洞排出,同時,由于地下建筑通常由混凝土澆灌而成,周圍有覆土層圍護,熱傳導性差。導致火場溫度迅速升高,易發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1.2 地下建筑發生火災產生煙量大,毒性強 當地下建筑發生火災時,會產生大量的熱煙,同時由于建筑內部與外界相通的孔洞較少,室內煙氣不易散出。因為地下建筑體積小,可燃物燃燒反應不充分,會有大量煙氣產生;燃燒物中所含的塑料制品與可燃裝修物等高分子材料,通過燃燒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加上地下封閉空間供氧量不足,當人體在缺氧情況下吸入大量有毒氣體,可能會導致其昏迷甚至死亡,使得地下建筑發生火災后消防人員進入現場救助被困者的行動難度大大增加。
隨著地下建筑工程在各大城市的廣泛出現,加強其消防安全管理以成為重中之重。由于地下建筑工程結構等方面的特點,發生火災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地下建筑電氣線路集中且復雜,電路維護工作不到位;由于人員的大意一些明令禁止吸煙的地下區域內吸煙。所以對于地下建筑工程而言,具備嚴謹的消防安全管理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在設計底下建筑布局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2.1 建筑內部非燃化 當建筑物內發生火災時,室內可燃物的多少對火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現代地下建筑多采用非燃材料構建而成,由于地下建筑規模、構造的特殊性,地下建筑的裝修材料對火災趨勢是有很大影響的。采用不可燃燒的或燃點極高的裝修材料可以使火災的燃燒物減少,同時火災現場的熱煙會相對較少,火場內產生的有毒氣體毒性也會相對較弱。所以非燃性材料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發生火災后的人員傷亡數量,同時減小對消防人員營救火災被困者行動的影響。
2.2 地下建筑嚴謹布局,嚴格分區 在火災發生時,如若不能及時控制火勢,使得火災在地下建筑內大面積蔓延后果也是不堪設想的。所以在設計地下建筑的布局時,嚴格考慮防火分區是必要的。對于地下居住區,倉庫,工廠等物品較多,人口數量較少的地方用防火門分隔火勢即可,但是對于處于地下的超市或大型商場而言,由于商品分區多、客流量大,商場內各個分區都有顧客,所以防火門對于商場分隔火勢是不大現實的,可以使用復合卷簾或者水幕系統進行火勢的暫時阻隔。部分中大型地下建筑工程還應設置防煙分區來阻止火災煙氣擴散,并且防煙分區不可跨越防火分區與不同的樓層。
2.3 地下建筑設有不少于兩個安全出口,位置明確 火災中,人員的疏散及安全保護應是放在第一位的,這就要求工程設計師在建筑布局設計時確保有足夠的安全出入口,并且要設置在明確的位置方便人員快速確定位置,同時出入口的寬度高度都要謹慎參考發生火災事其地下建筑人口疏散的人流量,為人員的疏散逃離節省時間。對于地下建筑的管理者,要制定相關管理策略,按時查看地下建筑內部設有的安全出口提示燈是否正常工作,疏散通道是否順暢,內部工作人員是否掌握場內安全出口及相應滅火工具的確切位置及使用方法。當發生火災時,可讓人員第一時間找到安全出口的位置及時逃離火災現場。
2.4 地下建筑設置自動消防設施及備用電源 確保地下建筑內的消防設施完整并且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撲滅場內初起火災,減少人員傷亡。對于中大型的地下建筑,例如商場,設置自動消防設施及警報裝置對于及時發現火災、撲滅初起火災與疏散人員是十分有用的。對于地下建筑備用電源的設置,當火災發生時,場內物品的燃燒會產生大量的濃煙加上火災高溫導致場內斷電,會嚴重縮小逃離人員及消防人員的可見視野,不利于人員的疏散逃離與消防人員對場內被困者救助工作的進行。地下建筑設有備用電源可在發生火災時增加一定的室內可見度,一定程度上減少人員因火災昏暗而造成的恐慌,有利于后續消防人員對被困人員位置的確定及救助工作的順利進行。
由于地下建筑工程節約用地、可利用面積大,地下,降溫,保暖、耗能低等優點,逐漸受到人們重視。因我國人口數量多,人口增長速度快,所以地下建筑利用時間較早,通過近年來地下建筑的不斷發展,大多地下人防工程改為民用,各大城市地下居住區、工廠、倉庫、大型商場等設施逐漸增多。由于地下建筑的封閉性,相較于地上建筑發生火災的次數會相對較多,這就給地下建筑的使用帶來了消防安全方面的壓力。所以地下建筑的布局設計要嚴格按照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規與技術規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