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義國
重慶市榮昌區融媒體中心 重慶402460
融媒體與數字化媒體和傳統媒體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從個體性上比較),融媒體主要指數字化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融合后形成的媒體形式。當前,縣級電視臺在新時期的媒體環境定位確認、發展方向定位及其實施措施等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具體表現為與媒體環境的發展存在不適應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視臺的收視率與運行質量。
(一)樹立融媒體觀念。從現階段縣級電視臺的發展情況上看,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換代,使得傳統媒體的“統治地位”發生了改變,在融媒體形成以及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在技術結構、運營管理以及認知觀念等方面需要進行轉型,以適應當前的大時代媒體發展環境。縣級電視臺作為傳統媒體中的一部分,相較于雜志與報紙等媒體,其公信力與權威性較為明顯,在融媒體時代的建設中擁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二)樹立正確職責觀念。從功能性與社會職責的角度上看,縣級電視臺是面向政府部門、人民群眾以及黨的溝通需求,屬于不同主體之間重要的信息溝通、傳播紐帶。隨著融媒體時代的發展,縣級電視臺需要正確認識自身的工作職責,確保在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社會輿論導向,由此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發展與相關經濟項目的建設提供較好的支持。[1]
媒體技術的不斷優化、發展與創新,現代居民獲取資訊的途徑大大增加。在此種社會發展環境與時代特征的背景下,縣級電視臺需要樹立正確職責觀念,確保信息傳播的真實性、可靠性,為公信力與權威性的提升提供較為有利的條件。融媒體時代主要突出的特點在于信息內容傳播的廣泛性和及時性,縣級電視臺若在該時代背景下,缺乏正確的職責觀念與發展認知,則容易在信息傳播、公信力與權威性的樹立工作中缺乏質量性。
(三)正確認識地方性主題。新聞欄目是縣級電視臺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代表著縣級電視單位的權威性與公信力。該欄目內容與開展形式較為固定,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表現相對較為薄弱。由于屬于地方性,在面向主體方面較為明確,主要為縣級當地居民。因此,縣級電視臺需要在新聞傳播工作中正確認識地方性主題,在此基礎上認識當地新聞主題,由此在新聞節目的編制上,為地區群眾主體呈現較好的新聞欄目。人民群眾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新聞節目的需求,部分縣級電視臺在新聞選題與欄目的內容制定上較為嚴肅,通俗性與親切性等方面效果較差,人民群眾在該類型的新聞主題中能夠獲取的信息內容往往需要進一步了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新聞獲取體驗。另外,過分重視娛樂性與輕松口吻的新聞播報,容易影響電視臺的公信力與權威性。因此,在地方性主題的認知、判斷與營造過程中,縣級電視臺需要進行合理調研與構建,確保新聞資訊親切,以及在反映居民心聲的基礎上,使電視臺樹立較好的公信力與權威形象。
(一)明確新聞主題。融媒體發展的背景下,新聞信息的傳播相較于以往,在形式與途徑等方面發生了較大改變。縣級電視臺作為主流的媒體傳播單位,在語言的應用方面除了需要保持正式語氣以外,還應在此基礎之上營造通俗化的語言形式,使群眾能夠在獲取新聞資訊的過程中感受到一定親切感。在實際的工作實施過程中,縣級電視單位需要轉變以往的固定句式,避免過分娛樂化的新聞傳播形式。新聞資訊在內容與性質等方面具有較大差異,統一采用娛樂化的形式進行傳播,容易群眾心中的電視臺權威性較低。因此,在融媒體環境發展的背景下,一方面需要明確新聞信息的主體性與性質,確定采用何種形式進行整理、加工與傳播,另一方面需要從何群眾對新聞的意向中進行調查,確保電視臺的媒體運行模式與傳播內容等方面,能夠符合人民群眾的內心需求。[2]
(二)提升采編水平。人民群眾對新聞節目的評價項目中,采編水平是被重點關注的一項內容,其水平高低較大程度上影響群眾對新聞節目的正向評價。因此,縣級電視臺在當前的媒體發展環境與社會居民需求轉變的背景下,通過提升采編水平的方式,使新聞節目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需求水平。
在當地媒體行業持續發展的環境中,縣級電視臺需要通過整合的形式,使媒體內容得到質量上的保障。在實際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完善實地采訪等方式,使從人民群眾處所獲得的素材內容進行優化與整合,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新聞內容的深度。
(三)重視自媒體采編。縣級電視臺在媒體性質中具有明顯的地區性質,在自媒體采編的工作中,需要重視其內容,融媒體環境所能獲取的信息資源途徑較多,通過智能終端手機設備的普及,居民能夠獲取新聞資訊的途徑獲得了較大程度上的拓展。自媒體采編團隊在此背景環境下得到顯著增加。電視欄目中的咨詢內容、素材與話題等,大部分內容的來源途徑為自媒體采編,在該類信息資源獲取已經應用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對其引起重視以外,還應加強內容方面的審核、匯編、整理與應用,由此在電視臺資訊欄目的開展與內容應用上,能夠像居民呈現較好的新聞內容。
綜上所述,媒體時代的持續發展使得新聞資訊獲取的難度大大降低,對于縣級電視臺在當前媒體時代的定位而言,一方面需要重視多種媒體資訊的獲取、匯編、整理與有效應用,另一方面選在傳播方式與新聞內容的主題確定上,結合地方群眾的需求進行合理編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適應當前的媒體環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