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利
重慶市長壽區八顆街道農業服務中心 重慶401225
葡萄是一種溫帶水果,作為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水果品種之一,其具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果酸、葡萄糖等多種營養物質,同時還具有生津開胃、補肝腎益血氣等多種效用,在市場上受到大多消費者的喜愛。因此很多地區的果農都在大量栽培。重慶地區近幾年的葡萄栽培面積和產量都在不斷增加,推動了葡萄產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重慶地區休閑觀光采摘產業的不斷發展。但是由于重慶地區的氣候條件呈現夏季高溫高濕且日照時間短,病蟲害問題成了制約葡萄生長的主要因素[1]。因此掌握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對于促進葡萄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霜霉病。霜霉病主要是對葡萄的葉片造成傷害,同時也會危害花梗、幼果、新梢等組織。在染病早期,葉片會出現淡黃色半透明狀的小斑點,之后逐漸擴大為黃褐色的多角形或者不規則形斑塊,通常會多個病斑連接成大斑,在天氣潮濕的時候,斑塊背面是白色狀物,最后葉片會干枯脫落[2]。霜霉病具有重復發病特點,與多雨、多霧、潮濕等天氣存在密切聯系,種植區地勢低洼、植株過于密集、棚架過矮也會導致發生霜霉病。
(二)灰霉病。灰霉病會對葡萄的花序以及果實產生危害,同時也會危害葉片和新梢。花序染病主要表現為淡褐色的水漬狀病斑,之后逐漸變為暗褐色,并出現軟腐情況,病斑上面出現灰色霉層。而果實主要是在成熟期發病,一旦發病會導致果穗腐爛,并出現灰色霉層。該病主要是菌絲體在病組織內越冬,春季氣溫回暖,菌核產生分子孢子,借助氣流往花穗傳播,并借助雨水蔓延開來。重慶地區主要在開花前至謝花后或者果實著色至成熟期這兩個時間段發病。
(三)白粉病。白粉病會對葡萄的果實、葉片、葉柄以及新梢造成危害。病菌主要在被害組織內或者芽鱗片內越冬,在春季時借助雨水或者風力進行侵染。白粉病多發生于干旱、悶熱天氣,且葡萄栽植過于密集、透光較差易發病。重慶地區主要在從6月至9月均可發病。
(四)炭疽病。炭疽病會危害果實、果梗以及穗軸。果實發病時,表面會產生圓形褐色小斑點,之后病斑會逐漸擴大甚至凹陷,變為褐色的不規則形病斑。果梗和穗軸染病嚴重時會出現干枯、脫落情況。在重慶地區主要在6、7月發病,會導致果實腐爛,8月期間時發病高峰期。
(五)白腐病。白腐病主要對葡萄的葉片、新梢、果穗造成危害,病菌會在染病組織內部越冬,主要借助昆蟲和風力進行病菌傳播,可進行多次重復侵染。重慶地區在6月開始發病,在7月和8月是發病高峰期,尤其是暴雨過后。
(六)葡萄主要蟲害。透翅蛾、薊馬、短須螨、二星葉蟬等影響葡萄是生長的蟲害。透翅蛾可對葡萄枝蔓髓部進行蛀蝕,導致葡萄的葉片變黃脫落,枝蔓枯死,一年發生一代;薊馬可對葡萄幼果、嫩葉以及枝蔓造成危害,蛹、若蟲或者成蟲在葡萄、雜草及土中越冬,在一年內可發生多代;短須螨會導致葡萄葉片、新梢和幼果受害,在一年內可發生6代,在7月-8月蟲害最為嚴重;二星葉蟬主要是成蟲或者若蟲吸食葉背汁液,多發生于雜草較多、通風較差的果園,在一年內可發生3代,成蟲會在雜草或者枯枝落葉中越冬。
(一)農業防治技術。要想從根本上防治葡萄果園的病蟲害,需要不斷改進農業栽培管理相關措施。對于栽培的葡萄品種應選擇抗病蟲害較好的,并保證苗木無病毒;在種植方式上,應根據品種合理選擇,條件較好的最好選擇大棚避雨栽培;重視土壤成分的檢測,選取合理的肥料,使用有機肥;科學設置種植間距,保證植株之間的通透性、采光性;在秋冬季節進行果園清理,注重整形修剪工作;選擇節水灌溉等[3]。
(二)物理防治技術。從物理防治來看,可以通過高溫處理方法對病菌進行清除;通過避雨栽培,對葡萄的生長環境進行改善;人工捕殺蟲體較大或者分布較少的害蟲;對于存在溫度、聲響、光照等趨向性的害蟲實施相應的誘殺措施;對果實進行套袋,減少病蟲害侵害,隔絕雨水并減少農藥使用頻率;在地面覆蓋隔離膜,起到保證濕度、減少雜草和隔離害蟲等作用。
(三)生物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主要是使用對相應病菌具有殺滅作用的活體微生物或其代謝產物,例如多抗霉素、農抗武夷霉素等;使用抗生素殺蟲劑來防治蟲害,或者利用害蟲的天敵來加以防治。
(四)化學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是一種常用的防治手段,主要是使用病蟲害防治藥劑,藥劑使用需要把握關鍵時期,并且注意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劑,并保證藥劑與病蟲害的匹配度,掌握藥劑使用方法和劑量,可采取交替用藥和混合用藥。
重慶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高溫高濕等氣候條件并不利于葡萄生長,嚴重的病蟲害問題限制了葡萄產業的發展。為了降低病蟲害發生率,果農應掌握避雨栽培技術,同時加強農業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以及化學防治技術等的學習,值得注意的是為保證葡萄的安全生產,應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