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一覽(國內部分)
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獲準參與國債期貨交易
經國務院同意,近日證監會與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公告,允許符合條件的試點商業銀行和具備投資管理能力的保險機構,按照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參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國債期貨交易。第一批試點機構包括工、農、中、建、交五家銀行。
今年新增地方債限額提前下達逾1.8萬億元
為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使用進度,經國務院決定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財政部近期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848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558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2900億元。加上去年11月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務1萬億元,共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848萬億元。
企業債和公司債實施注冊制
3月1日,修訂后的《證券法》正式實施。同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企業債券發行實施注冊制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企業債券發行由核準制改為注冊制,國家發展改革委為企業債券的法定注冊機關,中央結算公司為受理機構,中央結算公司、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為審核機構。證監會發布《關于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實施注冊制有關事項的通知》,公司債券公開發行實行注冊制。專家認為,注冊制下債券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有望加強。
MLF和LPR利率先后下調
2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展了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并下調MLF利率10BP。2月20日,春節后的首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自去年11月以來首次下調。其中,1年期LPR報4.05%,較前值下調10BP;5年期以上LPR報4.75%,較前值下調5BP。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已下調7天期、14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10BP。
加大中小微企業金融專項債券的發行力度
2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陳雨露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要支持商業銀行有足夠的對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資金來源,除了加大定向降準、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工具力度,還要加大中小微企業金融專項債券發行力度,讓商業銀行有充足的優惠資金來源。
中國國債納入摩根大通債券指數
中國人民銀行2月29日表示,自2月28日起,中國國債正式納入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再進一步。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擴大。截至2020年1月末,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100.4萬億元,其中國際投資者持債規模超過2.2萬億元,同比增長22%。
中央結算公司支持節后政府債券順利發行
2月5日,中央結算公司支持財政部順利開展春節假期后首場國債招標,共發行記賬式附息國債440億元,打響了節后債券公開發行“第一槍”,對提振市場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2月20日,中央結算公司開辟“綠色通道”,支持湖北省人民政府發行99.98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為湖北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疫情防控主題債券陸續發行
2月5日至6日,中央結算公司支持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的疫情防控主題債券順利招標發行,三期債券發行量合計215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領域信貸投放。2月28日,中央結算公司支持湖北省交通投資集團成功簿記建檔發行5年期企業債券30億元,這是全國發行的首單支持疫情防控企業債券。
責任編輯:王瓊
要聞一覽(國際部分)
G20:加強疫情風險監控 以寬松政策為全球經濟護航
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當地時間2月23日下午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閉幕。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風險成為了此次會議討論的焦點,受疫情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會議上將今年的全球經濟增幅預測由此前的3.3%下調至3.2%。會后發布的聯合公報顯示,G20內部將加強協調,并進一步監控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風險,同時積極著手準備針對相關風險采取措施。與會各國官員們呼吁今年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以應對全球經濟脆弱性。
IMF總裁:對中國經濟韌性充滿信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2月3日表示,IMF支持近來中國政府為應對疫情在財政、貨幣和金融等領域采取的措施。她說,中國經濟繼續展現出“極強的韌性”,IMF對此“充滿信心”。格奧爾基耶娃在2月23日的G20財長會議上再次對中國經濟盡快復蘇表示樂觀,認為中國正努力減少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中國經濟將在二季度恢復正常,未來全球經濟受影響的程度可能較小,持續時間可能較短。
美國國債收益率全線走低 降息預期升溫
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涌入相對安全的債券資產,美國國債收益率全線下滑,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歷史新低,3個月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幅度加深。市場普遍預計,隨著擔憂情緒加劇及美債收益率不斷下降,美聯儲降息預期持續升溫。
美聯儲罕見發聲挺經濟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2月28日指出,美聯儲隨時準備采取行動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危機構成的風險。鮑威爾說:“美國經濟的基本面依然強勁。”但他承認新冠病毒對經濟活動構成不斷變化的風險,并表示美聯儲正在密切監控事態的發展及其對經濟前景的影響。鮑威爾說:“我們將利用我們的手段并酌情采取行動,以支撐經濟”。
歐洲央行面臨結構性挑戰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2月11日表示,歐洲央行正著手應對數字化、氣候變化以及歐元系統結構缺陷三大結構性挑戰。拉加德指出,歐洲央行正在評估技術發展給支付服務和金融穩定創造的潛力和帶來的影響,同時將使氣候變化的影響更好反映在經濟分析、建模和預測中。拉加德強調,近年來歐元區的體系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但基本要素仍然缺失或不完整,歐洲央行將繼續主張并推動建設更完備的歐洲經濟貨幣聯盟。
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發布《可持續金融戰略》
2月6日,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SMA)發布了《可持續金融戰略》,闡述了ESMA計劃如何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因素嵌入ESMA工作,并促使可持續發展理念成為市場發展核心的未來計劃。該戰略主要優先事項包括信息透明度、綠色債券風險分析、ESG投資、ESG因素的國家監管融合與實踐等。
倫敦人民幣離岸業務保持高速增長
2月3日,倫敦金融城和中國人民銀行歐洲代表處聯合發布最新一期《倫敦人民幣業務季報》。報告顯示,去年前11個月,倫敦人民幣離岸業務保持高速增長,中英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同比增幅高達66%。報告指出,2019年前11個月,中英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再創新高,達5893億元人民幣;倫敦證券交易所點心債新發行量同比增長15.5%,發行額增加20億元人民幣。
責任編輯:張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