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魯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的宋慶齡,新中國成立前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后又為中國人民的文化教育福利慈善事業與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并為推動祖國的統一、世界的和平做出了貢獻,是中國人民、全球華人熱愛的偉大女性。因她特別關愛婦女兒童,被譽為“愛心主席”。
宋慶齡祖籍廣東省海南文昌縣(今屬海南省),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3年,宋慶齡大學畢業,即投身于“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爭中,并且關心社會公益,以東方女性特有的溫柔支持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事業。抗日戰爭期間,宋慶齡在香港創建“保衛中國同盟”,領導醫療救助和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工作,通過各種宣傳讓國際社會了解中國抗戰的真實情況,向海內外華僑、國際友人募集資金支援中國革命,并且安排斯諾、史沫特萊、白求恩、柯棣華、馬海德等國際友人進入中國、進入戰區,為世界和平陣營的鞏固做出了貢獻。抗日戰爭勝利,保衛中國同盟有了新的歷史任務,宋慶齡開展了婦女兒童衛生、文教、福利、慈善方面的工作,改名為“中國福利基金會”。解放戰爭期間,宋慶齡和她領導的中國福利基金會冒著巨大危險,募集大量醫藥物資,運往解放區,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宋慶齡創辦《中國建設》英文版雜志(今更名為《今日中國》),讓世界人民了解真實的中國。宋慶齡熱心婦女兒童事業,歷任全國婦聯名譽主席,是中國婦女界的杰出領袖之一。她長期組織中國救濟總會、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畢生致力于少年兒童文化教育事業和福利慈善事業,是廣受少年兒童愛戴的“母親”“奶奶”。
宋慶齡從早年就投身于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保衛世界和平的斗爭,享譽世界。新中國成立后,她又組織和參加了許多國際性的反侵略戰爭、世界和平會議和工作。在1950年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上,她當選為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執行局委員。榮獲1950年“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和平獎,并將全部10萬盧布的獎金捐獻創建“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1952年與郭沫若等人發起召開“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并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北京召開的亞太區域和平會議,被選為聯絡委員會主席。宋慶齡的一生是關愛婦女兒童的一生,她做了很多工作,奉獻了對婦女兒童、對人民群眾的誠摯愛心。
她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和人民心連心。她不辭辛苦深入到工廠、農村、部隊和少數民族地區去視察,關心全國各地人民群眾的生活,謙遜和藹的態度給當地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畢生致力于少年兒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業。她曾說:“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兒童的培養是不可以等待的。”她還經常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兒童是我們的未來,因為未來的世界是屬于兒童的。”她被譽為全國少年兒童“慈愛的祖母”。她創辦的《兒童時代》雜志是新中國最早的兒童讀物之一,一直為少年兒童所喜愛,鼓勵孩子們健康成長,是他們的良師益友。她一生雖然沒有親生的兒女,但她把慈母的愛全部傾注給了全國的少年兒童。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女士在北京逝世。1982年5月成立“宋慶齡基金會”,繼承宋慶齡女士的遺志,在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教育方面,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重點開展了“未來工程——大學生獎助學項目”。2003年項目啟動,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90多所高校,同時開展“西部園丁培訓計劃”,并在廣大中小學建立“流動圖書館”。在全國援建60多所中小學,資助貧困生1萬余人次。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扶貧興教,極大地改善了中國農村地區、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面貌。
醫療保健方面,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重點開展了“中國西部婦幼健康計劃”和“富邦發展遲緩兒童療育基金”。實施“宋慶齡兒科醫學獎”“生命的禮物”“防治肺炎愛心行動”“母嬰平安工程”等項目,保護母嬰健康,關愛特殊人群。
宋慶齡女士一生關愛兒童,其博愛精神代代傳承。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計劃署合作,大力保護兒童權益。宣傳《兒童權利國際公約》,推廣“兒童優先、兒童平等”的理念,號召全社會、所有家庭尊重婦女兒童。積極舉辦各種活動,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賦予的兒童權利。舉辦中國兒童發展國際論壇,設立女童獎學金,培養少數民族女教師,并帶動女童人學;援建回族女子中學,引導就業。設立“宋慶齡兒童文學獎”,興建宋慶齡兒童科技館等,豐富學齡兒童課外生活,讓孩童心靈游弋在自由的天地。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在扶貧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貢獻,為重建家園做出了重大貢獻。
宋慶齡女士,中國人民的愛心主席。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婦女兒童的愛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