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佩紅
這是我很久以來想做的一件事:在安靜的環境下讀自己想讀的書,要是讀的過程中有什么感想,就寫下來——別去考慮詞句的表達和安排,以及別人看了會怎么想。
也就是說,自由。自由地讀、想、寫、說。就像一個終于浮出海面的人,他會珍惜無邊的新鮮空氣、云朵、天。他會大口呼吸,而不考慮這呼吸的樣子是否優雅。
沉沒在生活中的人就難得這樣。生活,這本身就代表了漫無盡頭,紛亂無序,現實具體。不,我不想再為生活下定義了。這是徒勞無益而且可笑的。我們都在生活中間,被生活推著走,或推著生活走??目呐雠龌蚋「〕脸?,好像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倘若是從一個遙遠的地方看過來。
書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浮出海面的機會。它讓我們進入別人的人生,從而暫時離開我們自己的生活。而且它在展現他人生活的同時,也把寫作者的視角和態度遞交給你,就像交給你一副特殊質地和形狀的眼鏡。戴不戴上它是你的自由。
我至今記得某本書中的一幅圖畫:一個俄羅斯少女,在大戰前一個陽光和煦的早晨,在蘋果樹下,鋪一條毯子,躺著讀一本小說。她的人生還沒有真正開始。她甚至沒有朝它眺望。人生到來時她自然就進入了,無須焦慮也不必摩拳擦掌。當然讀書于她也是一種準備,但沒有功利的影子。讀到這段描述時,我記得我的眼睛閉了一下。蘋果樹的芬芳和陽光的溫暖是沉靜的。那時候我真正的人生也沒有開始。
現在我已經有了長長的過去。我終于可以安靜下來。從種種無形的、自己給自己設置的障礙枷鎖中掙脫出來。事實上沒人逼你寫,除了你自己。世界大得很,寫作的人很多。朋友們都是通情達理的人,知道你懶惰,你寫得慢,你江郎才盡,從來不給你施加壓力。古往今來,有那么多好書,那么多優秀的作家,你算什么呢?難道你真是為寫作而生的嗎?要知道寫作并不是一種理想啊。
“是你自己想寫。”你說,這與個人的生命有關。沒錯。但是你不能否認,在這樣一個看起來清潔的理由中,仍然有著灰塵和雜質,還有虛弱。
過于關注自己的人,就難免沾上灰塵。只有云朵和天空是干凈的,因為它們高遠,闊大,永在我們之上。
安靜下來吧,忘卻你體內那些灰塵雜質,也別管它們在怎樣肆意蔓生,開出罌粟般的花朵,締結有毒的果實。中醫講究辯證論治,互化,平衡,如同偶然中孕育著必然,必然又被偶然所導引。那些藥汁和大大小小的藥丸在你體內將掀起怎樣一場戰爭你還不知道,但你終于有了這樣的讀書心境,卻也許,正是一種跨越了枝枝節節后的必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