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

鄉下佬認為冬天曬太陽曬得全身暖烘烘是人間至樂,想把他的“發現”告訴國王;吃辣椒吃得過癮也是人間少有的美味,主張用辣椒進貢。農家的一個媳婦,在夏天的廚房里汗流浹背,自嘆命苦,她說:“如果我是正宮娘娘,這時候早已鋪一床涼席,躺在樹蔭底下,喊一聲:‘太監,給我拿個柿餅來!”
人受識見的限制,常常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山民認為世上最好的東西是米酒,他們領到當局免費發給的種子,并不撒在田里,轉手送給酒商。有些人喝得酩酊大醉,腳步不穩,墜入山谷,永不回家。可是幾百年前,山民自有辟草萊、斬荊棘的精神。他們原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只是他們耳目閉塞,識見有限,落得每況愈下。
“識”和“見”有連帶關系。能見(接觸、覺察)始能識(認識和知解),能識(學問、修養)始能見(判斷、設計)。當局輔導山民改善生活,即從增知識、廣見聞入手。山民起初確實不知道種子比野草好,不知道盤尼西林比香灰好,不知道水泥紅磚造成的房屋比帳幕好,后來他們知道了。
更大的世界是日新月異的,“知識像鮮魚一樣”,我們得時時檢點它變壞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