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杰長 豐曉旭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蔓延對我國旅游業造成了巨大沖擊,但這只是階段性的,不會改變我國旅游業敏感卻不脆弱的基本預期和判斷,疫情過后我國旅游業仍將極具韌性地呈現快速復蘇勢頭。與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相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旅游業的影響更加嚴重,一定要在高于非典型肺炎疫情影響的預估下,客觀吸取非典型肺炎疫情時期經驗教訓,更加充分地考慮應對之策。對政府而言,既要充分加強危機管理,引導企業自救,強化政策支持,又要分預案、分區域、分市場提早謀劃;對旅游相關企業而言,既要積極擔當,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又要積極開展經營自救,對疫情結束后旅游市場的需求變動進行分析和預測,為在產業復蘇中搶抓機遇做好準備。此外,還要重視新冠肺炎疫情在創新應用、供需對接、旅游管理等方面催生的改革機遇,化危為機,推動旅游業進一步改革升級。
關鍵詞:新冠肺炎;非典型肺炎;旅游業;危機管理
中圖分類號:F590.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266(2020)03-0003-08
2020年春節前后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國范圍內蔓延,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面對突發的疫情,全國上下一心共同抗疫,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重大突發事件對旅游業的影響是旅游研究領域的一個老問題。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既包括眾多旅游企業及相關從業人員實實在在的直接損失,也包括旅游業各關聯行業的間接損失。在積極配合并主動參與疫情防控的同時,如何積極應對疫情沖擊下面臨的現實困難,認真研判其影響與形勢,理性尋找疫情影響的應對之策,是旅游業界和研究者無法回避的重要問題。
一、客觀比較兩次疫情的影響仍有意義
分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可回顧借鑒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影響、經驗與教訓。盡管兩次疫情的情況存在明顯區別,但兩者均屬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評估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時,以往經驗教訓對我們客觀分析問題仍然具有現實意義,應當予以充分重視。這有助于我們在高于非典型肺炎疫情影響的預估下,借鑒經驗,總結教訓,更加充分地考慮應對之策。
(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嚴重
目前,兩次疫情本身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差異。一是新冠肺炎感染人數更多。截至2003年底,我國內地累計報告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病例5 327例;而截至2020年3月6日,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已達80 651例。二是新冠肺炎蔓延范圍更廣。2003年,我國內地先后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現非典型肺炎疫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很快就擴散到了全國每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①從感染數量和影響范圍上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比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更加嚴重。
當前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抗擊疫情,從目前疫情相關數據的走勢來看,我國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仍然處于疫情抗擊的攻堅期。以人的空間移動為特征的旅游業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反應是高度敏感的,所遭受的損失和影響也是即刻顯現的,但在恢復進程上,旅游業要滯后于其他產業。疫情解除的時間直接決定著旅游業受影響的程度。換句話說,疫情早一天解除,人們就能早一天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旅游業的復蘇就能早一些開啟。
(二)旅游業變化巨大
與2003年相比,2020年我國的旅游業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產生了巨大的飛躍,旅游需求數量與結構、供給內容與方式、經營業態與模式等發生了很大改變。具體而言,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旅游休閑需求基礎更加深厚。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我國出境、入境、國內三大旅游市場在規模和結構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爆發時,我國對出境旅游市場的政策定位正在由適度發展出境旅游向規范發展出境旅游過渡。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居民出境旅游規模穩步擴大,為世界旅游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評估疫情對中國旅游業的影響,最主要的還是考慮入境旅游和國內旅游兩大市場。我國對入境旅游市場的發展一直非常重視,其政策定位始終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入境游客數量從2002年的0.97億人次增加到了2018年的1.41億人次。②而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整體旅游休閑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國內旅游休閑消費越來越成為現代生活消費的重要內容,國內游客數量從2002年的8.78億人次發展到了2018年的55.39億人次,旅游總花費也已經從2002年的3 878.36億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51 278.29億元。具體參見表1。而且,這種強大的旅游休閑需求已經形成消費慣性,短期內疫情的持續不會對其增長能力造成太大的影響。疫情解除后,國內旅游市場將首先發力,開啟我國旅游業復蘇與恢復進程,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旅游企業及旅游從業人員面對短期沖擊的信心。
此外,近年來我國私家車保有量逐年增加,2019年底我國私家車保有量首次突破兩億輛,[ 1 ]使得主要依靠私家車進行的自助旅游占據了旅游休閑市場的很大份額。而這類游客將成為疫情解除后帶動出游活動復蘇的主力客源,能夠率先為疫情持續期間苦苦支撐的旅游接待行業帶來轉機。可以說,只要疫情防控取得徹底勝利,旅游休閑相關需求就會迅速得到釋放,甚至有可能出現爆發式補償性消費。因此,從需求的角度看,面對疫情的影響,如今的中國旅游業將更具韌性。
二是旅游休閑供給更加豐富。從我國旅游供給發展的實踐經驗來看,我國旅游業的供給體系是在需求和政策的不斷影響下,依靠旅游業界創新發展與共同努力積累出來的。從需求的角度看,除需求量穩步增長外,市場對旅游休閑產品與服務多樣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這直接決定了當前旅游休閑產品與服務類型多樣化的現實。進一步講,在這些多樣化的產品與服務背后,是廣大定位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的旅游市場主體。從政策的角度看,隨著綜合環境的不斷改善,近十幾年來旅游業在政策層面越來越受重視,旅游業被賦予的引領和關聯定位日益凸顯,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模式越來越完善。從市場創新的角度看,在技術與模式創新應用的大背景下,通過業內和跨界市場主體的不斷努力,旅游業引導的新業態創新也層出不窮。總之,當前隨著中國旅游業的旅游休閑供給越來越豐富多樣,旅游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與旅游業關聯的行業越來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疫情對旅游業影響的復雜性。除關注吃、住、行、游、購、娛傳統旅游六大要素相關企業所受到的直接影響外,還要關注更多的引致沖擊,避免新的旅游要素遭受重創。
三是旅游在線服務更加便捷。受信息通信技術變革影響,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廣泛應用與鋪開,旅游+互聯網的發展水平已經產生了質的飛躍,出現了很多創新型在線旅游服務企業。這在疫情爆發之初表現出了一定的兩面性:一方面,由于在線預定率較高,導致需要處理的“退改停”訂單增多,相關企業承擔的成本和壓力加大;另一方面,盡管“退改停”業務普遍存在,但在線旅游服務在業務處理上的便捷化優勢凸顯。值得注意的是,除提供專業化乃至精細化旅游服務的在線旅游企業外,受技術創新應用、市場潛力吸引、業務相關性等因素影響,還有很多生活服務類在線平臺企業涉足旅游服務業務,并在本次應對疫情的過程中,因其多元化的經營業務范圍而顯得更加主動。
(三)旅游業受疫情沖擊的程度前所未有,但韌性十足
根據前面的分析,疫情和旅游業本身都已經發生了變化,自然也就形成了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對當時旅游業的影響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如今旅游業的影響兩組關系,加之旅游業外部經濟社會環境也發生了變化,更加不能將兩個問題簡單地混為一談。也正是因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嚴重,才更需要借鑒以往經驗,做好比應對非典型肺炎疫情標準更高的預案和準備。2003年,在外界普遍看長旅游業恢復期的情況下,我國旅游業在半年后就實現了恢復性的反彈。這既與我國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直接相關,也離不開多方的共同努力。為應對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沖擊,在政策層面,中央與地方政府在財政補貼、稅費減免、貸款貼息、質保金暫退等方面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旅游業的恢復起到了非常明顯的作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政府已經看到了政策引導在穩定預期、增強信心等方面的作用,并隨之密集出臺了針對受損行業企業的支持性政策與措施。比如,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和旅游等行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影響嚴重的企業予以展期或續貸,兩年內對旅行社暫退80%的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對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行社服務、景區等受影響較大的困難企業調整結轉年限等。地方層面也隨之圍繞金融支持、稅費減免、用工保障等出臺了許多緩解企業壓力的政策,有些地方已經開始設立專項扶持資金。③這些政策措施的及時出臺對旅游企業而言,可謂是雪中送炭,緩解了燃眉之急。
隨著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逐步顯露。基于疫情防控需要,本應在春節假期井噴的旅游業被按下“暫停鍵”,而在此之前,旅游企業大多已經為迎接假期的消費高潮做足了前期準備與投資。一時間旅游企業被動應對,旅游服務訂單“退改停”問題凸顯,景區自春節開始基本處于零收入狀態,餐館、酒店、線下娛樂的經營活動基本停止。旅游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主要表現在員工工資支付、貸款償還、先期投入、訂單退款、建設項目中斷等方面,短期內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壓力陡增。2019年春節期間,全國旅游接待總人次為4.15億,實現旅游收入5 139億元,增長速度均超過7%。④可通過這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聯想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旅游業造成的直接既成影響,而旅游業后續受沖擊程度與抗擊疫情的進度和形勢直接相關。
面對疫情已經造成的影響及其難以預測的走勢,我們既不能過于悲觀,也不能盲目樂觀,既要考慮旅游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復雜性,也要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韌性充滿信心。我國旅游業敏感卻不脆弱這一基本預期和判斷并沒有改變[ 2 ],畢竟旅游業的突然停滯及其引發的影響是階段性的,疫情防控勝利后,盡管我國旅游業不會立即恢復到原有水平,也會極具韌性地呈現出快速復蘇勢頭。
二、政府引導扶持與提早謀劃必不可少
無論從數量和規模上,還是從產業綜合影響上,如今旅游業都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產業序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貢獻產出、融合發展、帶動就業、城鄉建設、資源保護以及開發和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等方面發揮著積極而明顯的作用,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目標的重要有生力量。我國旅游業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嚴重,上述功能和效應短期內勢必會減弱,政府有責任引導各方力量積極應對,盡量將疫情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一)加強危機管理,引導旅游業化被動為主動
從旅游業危機管理的角度看,一般認為,評估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需要關注突發事件發展的邏輯線,即把握疫情爆發初期、疫情對抗中、疫情解除后三個基本階段。[ 3 ]在疫情爆發初期,旅游業需要配合防控需要,嚴防由于旅游活動造成的疫情擴散,業界也必須做好承受壓力和遭受損失的準備,并迅速做出調整和反應,盡量降低成本、減少損失、規避風險,政府在此時更要注重對旅游企業的扶持,引導旅游企業開展自救。隨著疫情防控的積極展開,疫情會逐步得到控制,人們的出行會逐漸放開,如何在這一關鍵時期加強對旅游業的引導和管理至關重要,這既關系著眾多旅游相關企業的生存問題,也關系著眾多旅游從業人員的生計問題。疫情徹底解除后,旅游業將迎來全面復蘇,政府的工作重點就會轉移到振興市場上,其中國內旅游市場將首先發力引領復蘇,而出境旅游市場和入境旅游市場會滯后一段時間。疫情解除后,在旅游業啟動復蘇的前期,旅游運行管理最為關鍵,只有真正做到旅游經濟的安全運行,才能使國內外旅游者和旅游企業重拾信心,而這份信心的堅定程度直接影響旅游業整體恢復速度。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處于關鍵的攻堅時期,政府要密切關注疫情防控態勢,審時度勢,強化危機管理,引導旅游企業積極做好應對工作,蓄勢待發。
(二)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為旅游企業排憂解難
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特別是在當前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特殊背景下,更要及時、主動地制定有效扶持政策。
一是旅游相關主管部門要引導所在地旅游企業在運力補充、住宿保障、場所提供、安全管理等方面為疫情聯防聯控做出應有貢獻。在重大突發事件面前,抗擊疫情是所有工作的核心,政府引導有利于充分利用市場資源解決疫情防控期間面臨的現實困難,往往能夠取得雙贏的效果。
二是要針對旅游相關企業面臨的困難做好相應的服務工作,助力旅游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減損失、降成本。[ 4 ]現金流是旅游企業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它決定了旅游企業能夠支撐的時間。盡管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旅游業復蘇仍然需要反應時間,政府相關部門仍然需要面向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在稅費減免、利率優惠、用工保障等方面出臺靈活而及時的扶持措施。地方政府可根據國家政策文件精神與當地實際出臺對接地方發展訴求的實施細則,為當地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組建政策工具箱,開展精準扶持服務。近年來,適應旅游休閑個性化趨勢,不少“雙創型”小微旅游企業成長起來,在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延伸旅游產業價值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些小微旅游企業無法像大型旅游企業那樣,較為彈性地控制和調整受疫情影響業務的經營成本,并依靠海外板塊或其他受影響較小的業務實現造血補血,相比之下,小微旅游企業更需要政策工具箱的支持,而這也是保護和鞏固地方旅游業“雙創”成果的應有之意。
三是相關部門應充分關注旅游業用工與就業問題,避免出現“失業潮”,在調整社保費率、延遲社保繳費、留崗留薪補助等方面做好靈活安排。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要渠道。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的影響很大,加之春節時段經常會成為企業大量招工的節點,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導致的開工不足和到崗延期問題普遍存在,可能會出現勞動力市場在數量上和空間上供需對接失衡的問題。避免較大規模失業,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企業固然需要創新思路實施自救,但如果政府能夠在企業脆弱的時候及時出臺強有力的政策予以“搭救”,結果將變得完全不同。此外,除關注傳統旅游企業員工的利益外,還要關注那些為文化和旅游創新發展貢獻力量的創業人員。在旅游業高度關聯與產業深度融合的今天,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既可能波及因參與生態休閑農業而改善生活并脫貧的農民,也可能波及尚處于創業初期參與地方特色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開發的小團隊,還可能波及經營特色民宿且尚待收回投資成本的年輕人等。他們作為促進文化與旅游融合及旅游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也需要各級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用心引導與扶持。
(三)分預案、分區域、分市場提早謀劃,蓄勢待發
一是要做好多預案的應對準備。要根據疫情防控進度與形勢,分別做好樂觀和保守兩套估計和預案,把引導工作做到位,增強信心。地方政府需要靈活落實扶持政策,協助企業開展經營自救,組織和幫助區域內相關聯企業實現互利互助,盡可能減少旅游企業損失,降低旅游從業人員壓力。此外,還要引導區域內企業積蓄力量,做好復蘇后的工作計劃和準備,抓住未來可能出現的市場機遇。
二是要關注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和對旅游業依賴程度較高的地區。這兩類地區的旅游業受疫情沖擊相對更大。具體來看,疫情解除后,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需要一段時間的緩沖來恢復基本的生產生活秩序,其旅游業重啟可能會滯后一些,恢復速度可能會慢一些。但越是這種情況,越要認真對待,安全穩定的旅游市場起步最為關鍵。對旅游業依賴程度較高的地區,由于產業結構單一導致其受影響的風險加大,特別是那些依靠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實現脫貧的重點地區,都要予以重點關注。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無疑提高了完成任務的難度。
三是要分市場提早做好謀劃。疫情解除后,除起決定性作用的旅游休閑需求能得到釋放外,政府引導和刺激政策對旅游市場的恢復也能發揮重要作用,但應分別針對國內、入境、出境三大旅游市場所面臨的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對于會最早復蘇的國內旅游市場,確保國內旅游市場健康安全運行最為關鍵,一定要強化安全意識,加強監管,為旅游市場迎來全面恢復與繁榮保駕護航,畢竟只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有提振市場的可能。可充分關注疫情解除后的法定節假日等全民旅游休閑時間節點,適時推出促進措施,并切實做好引導宣傳、安全監管、秩序管理等服務保障工作。各地也可從振興當地市場開始,引導企業有針對性地制訂靈活的營銷計劃,并以此為抓手進一步提高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能力和水平,優化地方產業鏈條,恢復并放大旅游業對當地發展的綜合效應。對于國家一直積極發展和大力振興的入境旅游市場,需要關注旅游形象宣傳工作,以真誠溝通的心態重塑旅游安全形象,積極透明地向國外客源傳遞信心。各地也應當有針對性地盡早謀劃營銷方案,推出凸顯本地優勢與特色的旅游產品組合。對于出境旅游市場,需要在旅游便利度與出行安全保障方面優化服務,繼續確保其有序發展。
三、企業自救要有針對性
旅游企業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很大,將在業務范圍、經營模式、管理水平、變通能力等諸多方面接受危機的檢驗與挑戰。面對疫情造成的影響,旅游企業能做的只有理性接受與積極應對。
(一)要積極有擔當地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目前,我們正處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疫情防控仍然是首要任務。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很多優秀的旅游企業積極配合疫情防控需要,為聯防聯控做出了重要貢獻,完美地展現了中國當代旅游人勇于擔當的精神。比如,提供旅游服務的企業響應國家防疫要求,為游客做好“安心退”服務,妥善安排在外滯留游客,將一大批酒店臨時用作醫學隔離觀察點和醫療援助隊伍住宿點,及時封閉景區并配合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等。
(二)積極開展經營自救工作
旅游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經歷旅游業陣痛的關鍵時期,需要客觀評估已有損失以及后續可能受到的沖擊,從人流、物流、現金流、信息流等方面入手理清自身可以利用的資源,結合自身實際有針對性地謀劃自救方案。一般來講,面對突如其來的損失和成本壓力,旅游企業需要靈活降低經營成本,根據自身業務優勢,做好業務調整與提升工作,既可以充分利用在線辦公改善管理效率,也可以強化人員培訓凝聚士氣提升能力,還可以探索延伸在線服務業務拓展贏利空間等。值得注意的是,旅游企業要密切關注相關政策,在予以積極配合的同時,申請并爭取符合條件的優惠與扶持,盡量降低自身損失。
(三)積極對接疫情解除后旅游市場需求變動
疫情解除后,旅游市場需要一個逐步復蘇的過程。一般認為,國內旅游市場是旅游業復蘇最可靠的力量,復蘇之初,將以親友自助游、自駕游為主,在距離上也會由近及遠地發展,會重視旅游產品健康安全等問題。根據以往經驗,入境旅游市場的復蘇會存在滯后的情況,一般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以上都是針對疫情解除后旅游市場比較合理的預測,但企業的分析應該更有針對性,無論是傳統的旅行社、酒店、景區,還是在線旅游服務平臺企業、旅游綜合體、特色民宿,都需要結合自身經營優勢,積極對接未來可能出現的市場需求,并將其細分,以此為契機有針對性地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品開發方向,整合服務供給能力,為自身在產業復蘇中搶抓機遇早做準備。
四、要重視疫情催生的改革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旅游業界面對危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改變,這些做法為我們進一步分析疫情的影響拓展了思路。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危中有機,本次疫情的突發也許會成為旅游業進一步改革升級的重要契機。我們既要看到疫情造成的巨大損失,更要在接受現實的前提下理性分析疫情催生的改革機遇,努力化危為機。
(一)新技術、新模式在旅游業的應用有待進一步加強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旅游業界已經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的旅游消費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但在疫情面前卻不得不取消,往年的人流高峰沒有如期出現,旅游企業只得緊急被動調整。在人流物流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以新技術應用為支撐的線上活動得到廣泛應用,線上購物、線上辦公、線上游戲、直播娛樂、付費影視、線上咨詢、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數字經濟消費短期內受到廣泛關注。這種變化在旅游業也得以體現,如許多旅游地和景區企業開始逐漸加碼線上主題策劃、宣傳普及等內容,云觀展、云旅游、云直播受到關注,一些在線旅游企業(Online Travel Agency,OTA)也積極聯合相關企業靈活拓展企業經營邊界,通過線上業務的拓展來降低損失等。這些變化推動了觀念認識與技術應用的實踐,如果能夠把這種短期的線上應用效應放大,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傳統旅游產業數字化融合進程,有利于促進我國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盡管線上營銷的美景畫風仍然不及身臨其境的體驗有溫度,但這種積極嘗試和廣泛關注已經或多或少地引起了業界的重視。如果我們能夠再接再厲,之前流于形式、缺乏動力的線上基礎設施建設也許就能夠進一步完善,由此帶來的便利化服務也許就能夠進一步優化,這對處于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大潮的中國旅游業而言,是一件幸事。
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美團研究院聯合發布了景區旅游消費便利度指數(Travel Convenience Index,TCI),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促進線上服務與線下實體的融合,讓游客的旅游休閑消費變得更加便利。[ 5 ]強化以新技術應用為代表的新型旅游服務業態在長期層面的增長潛力是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發展方向,可為中國旅游經濟帶來強勁的創新活力。
(二)旅游業對接市場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接受檢驗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關于疫情解除后可能會受到歡迎的旅游休閑方式和景區類型引起了業界關注。如前文所述,短期內旅游休閑需求類型和旅游方式會有所偏重,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旅游企業恢復期的業務調整方向,也能給旅游業規劃與管理者劃出疫情解除后的工作重點,后期城鄉旅游休閑接待體系完善與旅游產業鏈恢復與拓展工作需要予以重點關注。可以說,旅游需求在短期內的現實變動將提高旅游業對接市場的敏銳度和產能彈性。
除此之外,在疫情解除后旅游業的恢復過程中,還要重視提升旅游產品質量與旅游服務水平,因為只有高質量高水平的供給,才能真正實現與需求的對接,而這同樣是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
(三)產業升級壓力下的旅游業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為向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表達敬意,很多景區自發或聯合推出了面向全國醫護工作者免票的政策,隨后又有很多旅游地開始跟進公布類似的政策。這種做法值得稱贊,能夠在表達敬意的同時,向社會傳遞我們戰勝疫情的決心。疫情解除后,各地都會適時出臺旅游業促進計劃和許多優惠政策,但這只是振興旅游市場的第一步。如何在吸引旅游者的基礎上,重啟和優化旅游休閑配套服務,激活和促進旅游休閑業態體系整體運轉,確保旅游產業高附加值與綜合發展質量,是旅游恢復期更加需要深入思考的現實問題。值得肯定的是,我國旅游業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和表現還是令人滿意的,在疫情造成的損失和沖擊面前,旅游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能夠配合疫情防控需要積極安排布置,旅游企業大多也迅速反應,主動開展自救和互助工作,而相應的應對政策也在密集出臺,這更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戰勝危機的信心和決心。當然,短板和不足肯定存在,經驗和教訓必須總結,相信被動的局面終將成為過去。
旅游業作為五大幸福產業之首,既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產業,也是助力我國脫貧攻堅事業圓滿完成的重要支撐產業。新冠肺炎疫情來臨時,旅游業因其高度敏感性特征受到直接沖擊,盡管損失在所難免,但這種陣痛只是暫時的,中國旅游業歷經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已經韌性十足,暫時的困難改變不了其蓬勃向上的大趨勢。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我國旅游業只要上下通力合作,守望相助,積極應對,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渡過難關。
注釋:
①數據來源:2003年數據來自《中國發展報告(2004)》(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03年我國非典防治情況[M]//國家統計局.中國發展報告.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153);2020年數據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http://www.nhc.gov.cn)。下同。
②由于旅游業對重大突發事件非常敏感,故選用非典型肺炎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的年度數據來表現兩個時期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狀況。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http://www.stats.gov.cn),因2019年全年統計數據未出,暫用2018年數據。
③此處的政策舉措主要參考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casstrc)發布的旅游業應對疫情信息匯編。
④數據來源:文化和旅游部官網(https://www.mct.gov.cn)。
參考文獻:
[1]張璁.全國私家車保有量首次突破2億輛[N].人民日報,2020-01-08(4).
[2]宋瑞.旅游業要積極應對疫情,也要及早謀劃恢復發展[EB/OL].(2020- 02- 09)[2020- 02- 10].https://h5.newair? cloud.com/detailArticle/10448130_49027_zglyxw.html? from=singlemessage&source=1.
[3]魏小安,付磊.旅游業受“非典”影響情況分析及對幾個相關問題的辨析[J].旅游學刊,2003(4):14-23.
[4]魏翔,夏杰長.減損失降成本助中小企業渡難關[N].經濟日報,2020-02-09(4).
[5]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美團研究院.中國景區旅游消費便利度指數報告[R].2019.
The Impact of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on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XIA Jie-chang and FENG Xiao-xu
(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CASS,Beijing100028,China)
Abstract:Though th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has very serious impact on Chinas tourism industry,the impact is periodical. It will not change our expectation on Chinas tourism industry,which is sensitive,but not fragile. After th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Chinas tourism industry will be still resilient,and rapidly recover. Comparing to the impact of SARS,the impact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will be more serious. So we should not only objectively learn the experience of SARS,
but also fully consider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is time.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crisis management,guiding enterprises to save themselves,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and planning ahead of time in terms of plans,regions and markets. While contributing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tourism enterprises should also actively carry out self-help operations,analyze the changes in tourism market demand after th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advance,and make preparations for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in the recovery of tourism industry. In addition,the enterprises should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form opportunities generated by th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terms of innovative application,the linkage of supply and demand,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change the crisis into opportunity,and promote the reform and upgrade of this industry.
Key words: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SARS;tourism industry;crisis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