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昕
如今,白發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有些人年紀輕輕,卻滿頭白發,什么原因導致這類現象呢?中醫認為,“腎藏精,其華在發,肝藏血,發為血之余,精血不足,黑發不生。”由此可見,頭發是“血之余,腎之華”,又因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故頭發的興衰與肝、脾、腎關系最為密切,白發生長位置不同,臟腑的健康狀態也各異。
兩鬢斑白:
肝膽火旺或肝氣郁結。兩鬢即耳旁的部位,屬于足少陽膽經,膽經從外眼角的瞳子髎穴開始,向上沿頭部側面行走,與肝膽互為表里,故兩鬢生白發與肝膽關系最為密切。肝主疏泄,若肝氣郁結,失于疏泄,則氣血運行不暢,毛發營養供應受阻,致白發出現。這類人群除了兩鬢斑白,還可伴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胸脅脹痛、脘腹脹滿、失眠多夢等癥狀。晚上11點-凌晨3點為肝膽經當令,正是調養肝膽的好時機。因此,平時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睡眠,晚上11點前入睡。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生活中要正確面對壓力,調節好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對于防止早生白發極為重要。同時,可配合按揉太沖穴(足部大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縫隙向上的凹陷處),太沖是肝經消氣穴,可疏肝解郁、清瀉肝火。另外,不要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肝開竅于目”,眼睛過度疲勞也會影響到肝。
前額白發:
脾胃虛弱。前額為足陽明胃經循行所過之處,與脾胃互為表里,故前額白發主要與脾胃功能有關。中醫認為,“發為血之余,氣血旺盛,則毛發旺盛;氣血虧虛,則毛發不榮。”脾為人體的“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調理脾胃可防治前額白發。脾胃虛弱還表現在面色萎黃、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因此,平時飲食應注意三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可適當食用山藥、大棗、扁豆、芡實等健脾益氣的食物。同時,配合按揉足三里穴(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四橫指處),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重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5~10分鐘,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延緩白發生長。
頭頂、后腦白發:
腎氣不足。頭頂、后腦部是督脈、膀胱經所過之處,與腎關系最為密切。飲食方面可適當多吃黑色食物,中醫認為黑色入腎,黑豆、黑芝麻、黑米、紫米、黑木耳、桑葚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一些非黑色食物,特別是堅果類,如核桃、松子、開心果亦為補腎佳品。平時還可雙手握拳,拳眼向內,在后腰部位上下搓動,搓摩腰部,實際上是對命門、腎俞按摩,從而起到溫腎壯腰、培源固本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