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華
近來,莊女士到醫院要求“再戴一次胰島素注射泵”。原來,2005年,40多歲的莊女士在體檢中發現血糖值很高。“糖化血紅蛋白超過11%,空腹血糖值達十三點幾,餐后血糖已經高達17、18了”,廣州中山一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延兵教授回憶,當時她的胰島殘留功能可以,所以建議“先強化,后簡化”治療。打一個療程即2-3周的胰島素,控制血糖值,等檢測到胰島功能恢復,治療就簡單了。隨后開出飲食控制、運動鍛煉處方,讓她嚴格堅持。
莊女士此后一年按醫囑復診,沒用過降糖藥物,血糖也控制得很好。直到2019年,她發現血糖值飆升的情況連續近2個月了,了解到“先強化,再簡化”療法失效后,還可二次甚至多次反復戴胰島素泵的,于是莊女士要求二次戴泵。
胰島素并非一用就不能停
莊女士的病例可能讓很多人不解:不是說用胰島素代表到了糖尿病后期,就靠它來治療胰島素缺乏了嗎?怎么還能停用呢?“用了胰島素就要長期用,用了會上癮停不了等等,是很大的誤區。”李延兵指出,造成這樣的誤解,主要是以前胰島素治療放在糖尿病最后治療期使用,這時的病人胰島功能太差,胰島素作為不得已的手段,當然撤不下來。如果使用胰島素的時間提前,不是胰島細胞完全缺乏,胰島功能還未受損到七七八八的階段,那胰島素作為治療而非維持手段,當然可以撤下來了。
糖化值9%以上先做胰島素強化
在糖尿病治療上,臨床醫生會按血糖狀況來分層管理。如果糖化值真的太高,如高于9%,口服藥哪怕是聯合用藥,都不一定很好地降糖,該怎么辦?李延兵說,一項持續至今達18年的臨床隨訪研究發現,新診的病人,如平均糖化值在9%以上,直接先啟用胰島素,一個療程持續2-3周,先把血糖嚴格控制好,幫胰島功能恢復,一半以上的病人在未來1-2年內不用吃藥,單純飲食控制和運動就可以了;另外部分還需用藥的也可以簡化治療。當然,治療需要個體化,患者年齡、病程、胰島功能殘留程度、血糖高低、有沒有合并癥等都要綜合考慮。這項持續18年且至今還在繼續的研究,扭轉了“胰島素最后階段才用”的舊觀念。
讓胰島素當“幫工”
李延兵指出,嚴重高血糖剛剛診斷時,病人胰島還是有相當功能的,只是在血糖飆升時胰島不能發揮正常功能。這時用胰島素,相當于人病了干不了活兒,請個幫工,從而降低血糖,解除高血糖導致的糖毒性,病人就趁機得到恢復——等胰島功能有所恢復,就又能分泌胰島素了。所以,一旦確定嚴重高血糖,越早用,糖毒性越能盡快解除。
一般來說,如糖尿病沒及時診查出來,或發病后一直血糖控制不好,15-20年基本上胰島細胞數量就不夠了。李延兵指出,如血糖值不是特別高,用口服藥也可達到同樣的目的,那就不用胰島素了。尤其要注意的是,胰島素強化治療是短期療程,不主張不合理地長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