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楓

距離榆林市大約150千米的陜北龍州丹霞地貌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質地貌,事實上,丹霞地貌以紅崖為特征,主要由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紅色陸相碎屑巖不斷演化而成。在陜北,從北部到南部不斷演變,形成了具有干旱區到半干旱區,再到半濕潤過渡的多種類型的丹霞地貌特征,景觀獨特,美不勝收。陜北靖邊龍洲丹霞是發育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景觀,它位于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的中部,形成了黃土和沙漠的過渡地帶,也是蒙漢農牧的邊界,綿綿留長,延伸數千米,景觀獨特,堪稱神奇。陜北靖邊龍洲丹霞也被人們稱作為“中國的羚羊峽谷”、“紅沙峁”等稱呼,是幾年前的一位攝影愛好者意外發現的奇觀,并通過其發表的作品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陜北靖邊龍洲丹霞。該波浪式丹霞地貌區的特征特點為白堊統洛河組泥質粉砂巖和褐紅色砂巖。該巖層在收到侵蝕后,形成了具有線條流暢、凹凸有致的具有特色的紋理,該景觀具有獨特的神韻,如云如流水、如發髻如海浪,讓人們具有不斷的聯想,也被人們稱作中國最美的“波浪谷”。除了具有特色的波浪谷以外,還有丹峰、圍谷、崖壁、峽谷、方山等更多具有特色的地貌景觀。
將陜北旅游資源分為幾大類,其中,“紅色革命文化”和“人文歷史情懷”被列為人文景區。將自然生態地貌歸為自然景區。受歷史因素影響,陜北古跡、古寺、人文根據地多分布在榆林市、延安市一帶。自然景觀風景區位于陜北東部黃河畔。以荒漠高原獨特的湖泊、沙漠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風景名勝區分布在陜北西北部,并與生態格局的過渡帶相耦合。陜北自然景觀分散偏僻,需要與其他類型的旅游資源整合,共同開發。
陜北旅游業在近幾年想將丹霞的獨特自然景觀打造成國際知名旅游地。依托其獨特的地質地貌,建構丹霞世界地質公園,隨著景觀美觀不斷的自然侵蝕,讓丹霞的景觀更具有特點,將地貌特點與紅色旅游、黃土旅游、人文旅游相結合,形成新的陜北旅游景點。
旅游資源整合涉及區位、地域、距離和規模。一方面要優化調整景區(群)內部結構,另一方面要確保核心景區與其他景區協調發展。結合“點軸開發理論”,以龍州丹霞地貌和陜北旅游重點興趣點為核心,通過線(帶)基礎設施形成陜北旅游發展布局。在景區(群)內部范圍內建立游客集散中心,形成點要素,點要素串聯成軸,形成陜北旅游總體規劃路線。
對于提升該丹霞旅游區的旅游效益,還可以提出一些意見:
(1)舉辦體育賽事,提高旅游知名度??梢越梃b其他旅游公園的成功案例進行提升丹霞旅游區的影響力,比如:敦煌雅丹地質公園成功舉辦了青海湖環湖自行車賽等一系列越野跑比賽,既能吸引年輕人的眼球,增強人們的鍛煉意識,又能在比賽舉辦的同時將景區文化牢牢印在游客心中。
(2)依托攝影、小品創作,做大旅游品牌。無論是龍州的丹霞地貌,還是黃土高原的粗糙質地,都是藝術家創作采風的天堂。吳冠中的油畫《父親》和龍州丹霞系列攝影作品,是對外宣傳陜北人文自然山水的最好名片。在當地舉辦攝影大賽和畫展,招攬更多的藝術家來到陜北創作,尋找靈感,通過此方法提升陜北的名氣,向社會各階層推廣資源共享理念。
(3)創新服務,增強魅力。多姿多彩的旅游氛圍離不開優質的服務。景區服務要在科學安全的前提下開展,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上。游客應該能夠在享受優質服務的同時,享受陜北民俗的粗獷、淳樸和善良。此外,景區要引進先進的旅游服務設施,讓游客在環境容量范圍內體驗一次快樂之旅。
龍州丹霞一體化旅游需要陜北景區的一體化、捆綁發展。通過將不同旅游地點進行節點串聯,實現旅游發展軸,對發展軸上的每個節點進行更具特色、更具有目的性的構建,最終實現旅游空間發展結構最優化,達到促進旅游綜合發展的目的。通過綜合性的構建,讓陜北旅游區變成具有人文旅游、丹霞地質旅游、紅色旅游等多方面綜合性的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