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圖:蔡成恩
Q孩子是最純潔,也是最脆弱的,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各界的保護。關于女童保護、預防兒童性侵,除了各相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維護兒童權益外,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責任重大。那么,家長該怎樣正確對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呢?
A女童保護、預防兒童性侵關系到千萬家庭的福祉和社會的和諧安定。目前,江蘇省已建立起黨政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兒童保護格局,建立健全預防性侵未成年人、維護女童人身權益工作機制,連續推出公益社工項目精準服務婦女兒童,提升女童保護志愿者專業化水平,織密織牢司法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家庭保護一張網,共同推動女童保護、預防兒童性侵工作。
作為父母,要擔負起保護女童、防范兒童性侵教育的重要責任。
父母要樹立保護兒童避免性侵的意識。可借助相關教育繪本以及相關部門編印的兒童防性侵手冊等工具書,用適合孩子年齡段的語言正確引導孩子保護好自己。如,在幼兒園期間,告訴孩子,如果有人摸了你的背心和褲衩覆蓋的地方,回來要告訴爸爸媽媽。在小學階段,告訴孩子什么是隱私部位,當別人觸碰隱私部位或提出奇怪要求時要勇敢拒絕,要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不受傷害;同時,也不能碰觸別人的隱私部位。
父母盡量不把孩子交給他人照看。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對國內2015年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件進行統計發現,超過70%的性侵兒童案為熟人所為。家長無論多忙,都要細心留意孩子的反應。當孩子突然出現恐懼感、睡眠飲食不規律、帶有性特征行為等異常反應時,家長注意在給孩子洗澡時不露聲色地檢查孩子的下身、內衣褲,并及時跟孩子進行溝通,避免孩子受到更深層次的傷害。
如果孩子遭受性侵后,父母務必第一時間報警、就醫;注意保存好孩子受害時的衣物證據,不要馬上讓孩子洗澡;不要尋求私下和解賠償;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對孩子的隱私進行保護。有的孩子在遭受性侵后,以為是自己做錯了事,呈現心理恐慌反應。父母一定要安撫孩子:這不是你的錯,我們都愛你。必要時可以求助心理醫生,確保孩子能夠擺脫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