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涵,張雯,儲麗萍,鄧繼紅,劉雙玥,楊廷仙
(昆明市婦幼保健院,云南 昆明)
流產后關愛服務(post abortion care, PAC)是臨床常見的醫療服務流程,主要是向實施人工流產的女性及其伴侶提供規范化的集體宣教和一對一咨詢,宣傳避孕知識,從而有效降低異位妊娠和重復流產的概率[1]。本院自2011年開始落實PAC項目,通過標準化服務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發現一些宣教和行為管理脫節的問題。就此,本課題在實施標準化服務干預的基礎上,按照《人工流產后避孕服務規范(2018)》[2]對其進行微信平臺上流產服務干預,以了解對流產后女性及時落實避孕措施的效果。
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昆明市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手術室進行人工流產的1000例女性作為研究對象,按投幣法隨機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其采用不同干預方式。實驗組500例,年齡18-41歲,平均年齡(26.11±3.08)歲,未婚360例,已婚140例;對照組500例,年齡19-39歲,平均(26.32±3.16)歲,未婚344例,已婚156例。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尿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檢查及B超檢查確診為妊娠者,且近1年內無生育要求者;(2)妊娠6-10周;(3)均知曉實驗目的,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研究。
排除標準:(1)合并心臟、肺、肝臟、腎臟等嚴重器質性疾病病變者;(2)因疾病不能繼續妊娠者;(3)凝血功能障礙者;(4)肝腎功能不全者;(5)有精神類疾病家族史及個人史者;(6)存在溝通障礙者。
實驗組及對照組均按照標準化PAC[3]干預模式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具體如下:待研究對象手術預約成功后,向其免費發放《人流術后關愛手冊》,并由PAC咨詢員實施PAC服務:①一對一咨詢:分析本次避孕失敗的原因,告知人工流產的危害、并發癥及流產后注意事項,協助其選擇流產后高效避孕的方法,并提供流產后避孕用具和藥具。②集體宣教:手術當日在專設的宣教室,接受PAC咨詢員30min的集體宣教,介紹手術方式、術后并發癥、術后注意事項及隨訪時間,重點介紹重復流產的危害,最后從“科學避孕、遠離人流”的角度強調避孕三大原則:高效、立即、堅持。③術后1、3、6月電話隨訪,了解其避孕措施落實情況及半年內重復流產情況。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按照《人工流產后避孕服務規范(2018)》[2,4]對其進行微信平臺上流產服務干預。具體如下:在預約人流手術時,引導患者加入“昆明市婦幼保健院流產后關愛(PAC)”微信群,開設以下關愛服務:①在微信群里發布人流術相關動畫、避孕知識、女性計劃生育及生殖健康等資料,提供給圍人流術女性及伴侶科普學習;②微信群提供互動式咨詢服務,實驗組對象可就人流手術相關問題及避孕相關知識進行一對一在線咨詢,由PAC咨詢專員進行詳細解答;③人流術后醫患雙方通過微信平臺維系密切聯系,早期發現患者人流術后異常情況,預防人流術后并發癥,提升人流術后立即避孕的執行度;④告知患者半年內持續關注微信群內的相關信息,鼓勵患者與性伴侶同步學習,持續了解他們的避孕措施執行情況及半年內重復流產的情況。
(1)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經不同干預后的避孕知識掌握程度,采用自制的《流產后避孕知識問卷》進行調查,滿分100分,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1000份,回收率為100%。(2)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經不同干預后半年內的重復流產率的差異性。
利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研究對象在進行干預前避孕知識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不同干預后,實驗組的避孕知識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干預模式下避孕知識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不同干預模式下避孕知識評分比較,分)
images/BZ_17_178_1614_1186_1674.png實驗組 500 91.58±4.50 16.93 <0.05對照組 500 77.20±2.93
經不同干預后,實驗組的人流術后避孕措施執行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干預模式下避孕措施執行率比較
經不同干預后,實驗組半年內重復流產率為34.00%,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人工流產是避孕失敗的一種補救措施,現階段我國的人工流產形式嚴峻,年輕未婚流產、重復流產及高位流產所占比例較高,嚴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5,6]。育齡人群缺乏相關避孕知識,及避孕方法咨詢指導不到位,是導致避孕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對人工流產后女性采取一種高效優質的干預方式,有望降低他們的重復流產率[7,8]。
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分會自2009年開始提倡流產后關愛服務項目,并在2011年4月正式發布《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指南》,指出規范化避孕節育服務是基礎,建立并改進生殖健康咨詢服務是工作的重點[9]。2018年國家衛健委再次發布了《人工流產后避孕服務規范》(2018版),更詳細地規范了服務的內容及流程,同時也提出了服務質量和效果評價指標,為今后的規范化服務提供了更多科學依據[2]。本院現已開展PAC項目8年,培養專業咨詢員40余名,累計10余萬流產女性從中受益,有較好的社會收益。微信平臺免費便捷,通過互聯網信息傳播無障礙,將關愛服務與互聯網平臺聯合應用于人流術后患者之中,有利于其生殖健康,降低重復流產率[10-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避孕知識掌握度及避孕措施執行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半年內重復流產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加用互聯網干預可提高女性避孕知識的知曉率和術后立即避孕的執行度,有效預防半年內重復流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