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翠
(白城市醫院,吉林 白城)
臨床藥品的應用有其特殊性,嚴格意義講,藥品一經出售,是不可以再退換的,這是為了保障患者在用藥過程中的安全[1]。但現實情況卻是,醫院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為減少醫患矛盾,構建和諧良好的醫患關系,在一定范圍內,是會給予患者進行退藥的[2]。本文就本院門診藥房退藥情況進行分析,明確其產生原因,并針對此探究應采取的有效改進措施及應用意義。
選取的處方資料631例為本院門診于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開出后,由患者到藥房退藥的處方。
經回顧分析法,對所選取的631例處方患者退藥的原因進行分析,明確其產生原因,并針對此探究應采取的有效改進措施。
(1)觀察分析所選取的631例處方資料退藥情況。
(2)觀察分析選取的631例處方資料退藥原因。
所有分析指標所涉及數據均通過SPSS18.0進行分析處理,以P<0.05,代表指標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從下表1可見,631例退藥處方主要分布于2019年7月、9月及12月。

表1所選取的631例處方資料退藥情況
下表2顯示,藥品因素中的不良反應是退藥的主要原因,其次依次為醫師因素中的用藥不適應處方,患者因素中的患者拒絕使用。

表2選取的631例處方資料退藥原因分析
本次分析探究中,如上表2中所示,退藥原因有:一是藥品因素中的不良反應是退藥的主要原因[3],這主要是由于患者服藥后,出現不良的胃腸道反應或者皮膚過敏反應,從而導致退藥;二是醫師因素中的用藥不適應處方,其中占比最大為抗生素類藥物[4]。當然其中一些不良反應是由于患者個體因素所致,如盡管醫生開出的用藥劑量為常規劑量,但患者卻對該藥品出現過敏癥狀。分析其原因[5]:一方面是由于醫生對于相關的藥品適應證以及禁忌證掌握不到位,工作責任心不強,如開出含糖量比較高的藥物制劑給予糖尿病患者;將處方中效果重復的藥品開予孕期和哺乳期的婦女等;另一方面醫生在使用電腦開電子處方時,因輸入錯誤,將容易混淆的藥品開出,且未經認真核對,導致誤開藥物事件發生。以上問題主要是由于醫生責任心較差,亦或是業務不熟練,還有就是醫生開具處方中的藥物的療程過長等因素所致。三是患者因素中的患者拒絕使用。分析原因主要是[6]:一方面部分患者在閱讀藥物說明書之后,自認為藥物的副作用太大,不良反應太多,亦或是認為醫生所開藥方與自己的病情不相適應,由此,對服用該藥物產生恐懼心理,從而放棄使用藥物。另一方面是部分患者的家中已經有醫生開出的藥物,而醫生在開此類藥品前亦沒有與患者溝通,因此,患者自行退藥。再有就是部分患者認為藥品的價格太高,自身經濟能力無法承受;亦或醫生所開一些藥品還未納入醫保范圍,患者無法報銷,自己又不想承擔這筆費用。最后是一些患者對于藥品的儲存環境限制不是很了解,自身條件不具備儲存要求,而提出退藥。
3.2.1 立足實際,建立與完善相關退藥制度
立足實際,建立科學的退藥制度[7]。一是患者只有是從本院買出的藥物,才可退回。二是患者在退藥時,不僅需要攜帶由原處方醫生簽名的處方,還需在原處方上寫明退藥的原因及退藥的數量。三是在患者退藥時,藥師需對所退藥物進行全面檢查,即藥品的包裝、名稱、劑量等,所退藥品一旦出現密封標簽已經脫落或者開封已被打開情況,亦或藥品包裝上存有變形、污點及破損的現象,則概不得退回。四是對于需要特殊儲存的藥品,如需避光儲存的藥物或者需冷藏儲存藥品,亦概不得退回。同樣,用于精神的藥品以及麻醉的藥品,亦概不得退回。五是退回藥品的相關批號需與電腦中數據庫儲存的藥品批號相同。當患者提出退回藥品無法滿足時,需與患者做好良好的溝通,以防止因此發生糾紛問題。
3.2.2 完善退藥流程,嚴格制度落實
在辦理退藥的過程中,需嚴格制度落實。尤其是要完善退藥的流程,即[8]:一是需得到開具藥品醫生的同意,再由醫生據情填寫退藥的申請單據,針對退藥的原因以及數量作出說明。二是患者到藥房退藥時,需攜帶購買藥品票及退藥申請單據。三是藥品經相關人員全面檢查,認真核對,沒有任何問題,簽字和蓋章后,患者方可到醫院門診收費室,辦理相關的退費。
3.2.3 強化培訓,提升醫務工作者醫療法規意識
由于退藥情況的發生,醫生因素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通過培訓,提高醫生的整體素質很重要。其中,加強醫療法規培訓,對于提高醫務工作人員法律意識,由此,促進其工作責任心增強,有效規避醫療糾紛具有重要的作用[9]。
綜上所述[10],就本院門診藥房退藥情況進行分析,明確其產生原因,并針對此探究應采取的有效改進措施,對于完善制度,提升醫務人員工作責任心,促進處方質量提升,降低門診藥房退藥率,確保患者用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