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靖,陳代琴,馬洪癸,王靜,周天寒,孫景環,黃金山,楊歡
(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重慶)
在糖尿病疾病的各類并發癥當中,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類常見的并發癥,DN的發生除了增加對患者的治療難度,也導致此類患者的死亡率升高[1,2]。隨著當前的人口老齡化速度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的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影響,導致DN的發病率在持續升高。但當前臨床對于DN糖尿病腎病發病機理尚未完全確定,針對該病的治療尚缺少有效手段。臨床上主要通過采取血壓、血糖控制措施進行干預,對該病的病情進展尚無法進行強有力的控制,因此,臨床需加大對DN的診治與研究[3]。在中醫學中,糖尿病屬“消渴”之范疇,患者可因脾腎虧虛、肺腎虧虛、氣陰之兩虛等,致津液代謝異常,水濕停聚,出現水腫等癥狀;病變長期影響可導致經絡損傷,造成血瘀阻絡之證[4]。中醫治療主張治以益氣養陰、活血通絡等。研究主要探討分析早中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采取中藥益腎方+300mg厄貝沙坦片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
選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中醫證型為氣陰兩虛兼血瘀證的早中期糖尿病腎病(DN)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成對照組(n=50)和研究組(n=50)。對照組包括女患者24例、男患者26例,患者年齡43-72歲,平均(56.9±10.3)歲,患者病程在4個月-11年,平均(7.1±3.3)年;研究組包括女患者22例、男患者28例,患者年齡42-74歲,平均(57.2±9.8)歲,患者病程在4個月-11年,平均(7.1±3.3)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患者與入組前均簽署知情權同意書。
(1)診斷標準:糖尿病依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標準診斷,患者經《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診斷為氣陰兩虛、血瘀證型;糖尿病腎病依據丹麥Mogensen的診斷標準;(2)納入標準:納入患者均為DN分期在Ⅱ-Ⅲ期患者;患者入組前意識清醒;且均為自愿參與本研究;(3)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其他類型急癥患者;排除處于妊娠期、哺乳期婦女;排除對研究涉及藥物存在過敏反應患者。
針對對照組采取厄貝沙坦片治療,予以厄貝沙坦片(國藥準字:H20000513,江蘇恒瑞醫藥公司),以300mg/次,2次/d,持續用藥8w。
針對研究組予以中藥益腎方+300mg厄貝沙坦片治療方案治療,其中,厄貝沙坦片治療方案同對照組,中藥益腎方組:黃芪50g、丹參20g、生地20g、三七 15g、川芎15g、人參10g,以及水蛭9g。水煎服,以1劑/d,早中晚分服,持續用藥8w。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水平、療效及安全性情況。生化指標監測患者24 h尿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內生肌酐清除率;療效采用《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評估,治療結果分為疾病控制、好轉及無效3個等級,其中疾病控制:經治療后患者癥狀與體征均消退,且血糖指標、腎功能指標均趨向正常;好轉:經治療后癥狀與體征均有改善,且血糖指標、腎功能指標均有改善、未達到正常標準;無效:經治療后患者癥狀與體征均未見變化,或見疾病進展。治療有效率=控制率+好轉率。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該次研究涉及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生化指標采用均值±標準差(s)描述,兩兩比較行t值檢驗;兩組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率對比行χ2值檢驗,并以P<0.05表示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24 h尿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內生肌酐清除率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治療后血肌酐、內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白蛋白、尿素氮水平相比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見下表1。
研究組治療后疾病控制33例、好轉16例、無效1例,治療有效率為98.0%,患者治療過程未見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率0.0%;對照組治療后疾病控制25例、好轉18例、無效7例,治療有效率為86.0%,患者治療過程未見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率0.0%。研究組治療有效率相比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水平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水平對比
注:*相比研究組治療后,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24 h尿白蛋白 血肌酐 尿素氮 內生肌酐清除率研究組 50 治療前 1.79±0.45 102.12±6.42 6.61±1.02 91.42±4.70治療后 1.51±0.52 95.03±4.38 6.14±0.57 92.03±4.62對照組 50 治療前 1.80±0.48 103.83±6.63 6.58±1.07 91.38±4.92治療后 1.74±0.33* 99.92±5.42* 6.41±0.68* 98.39±4.05*
糖尿病是一類終身性疾病,該病患者多為氣陰兩虛之證型,患者久病傷正,陰陽互根互用,損傷腎之陰陽,易發展為糖尿病腎病。DN患者氣虛可致血瘀,血瘀則阻絡,脈絡不通,津液輸布失常,血管內水液、精微等物質外泄,導致患者出現蛋白尿及水腫等表現。DN之病機為正氣不足、腎絡瘀阻,臨床治療以疏通腎絡、扶正固本[5,6]。研究針對DN患者以“活血化瘀益氣養陰”治法,通過益腎方治療,該方重用黃芪以補元氣,氣旺可助血之行,可祛瘀且不傷其正,又能利尿消腫治標,方中生地具養陰生津之效;川芎具行氣活血之效;人參具健脾益氣之效;水蛭具通絡活血之效;丹參可活血補氣;而三七則具活血化瘀抗炎之效。諸藥合用發揮活血化瘀、益氣養陰作用。在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中藥黃芪可擴張血管,發揮降低血壓水平、減少血小板黏附率,降低血栓的形成率,提高腎血流量并發揮保護殘余的腎功能作用;生地所含地黃多糖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川芎嗪則可改善機體微循環且擴張腎動脈作用,同時提高腎血流量以及提高腎小球濾過率,該藥具抗氧化以及拮抗內皮素縮血管等作用;水蛭提取物可減少全血比黏度以及血漿比黏度,該物質可擴張毛細血管并改善機體微循環作用;人參包含的人參皂苷成分可抗脂質的過氧化作用,該物質可降低蛋白尿并減少腎損害;丹參可消除腎小球基底膜免疫復合物并改善機體微循環狀態,可降低腎小球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防止纖維蛋白與微血栓的形成,具有保護腎功能以及蛋白尿發生率等作用[7,8]。三七中三七總皂苷成分能抗血栓的形成,該藥可擴張小血管并增加腎血流量等。研究提示,在益腎方治療的基礎上結合應用300mg厄貝沙坦片治療,則能加快DN患者癥狀以及體征的消退速度,該治療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標。
綜上所述,臨床針對DN患者采用中藥益腎方+300mg厄貝沙坦片治療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化指標并加速其癥狀與體征的改善,該治療方法不增加不良反應,用藥安全,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