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霞,吳濤
(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中醫院,湖北 通城)
腰間盤突出是臨床常見病癥,有較高的發病率,患病之后,患者臨床主要表現有腰部疼痛、活動受限、下肢麻木、疼痛等,讓患者遭受較大的身心痛苦,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1]。患病之后應當及時進行治療,以提升臨床療效。治療腰間盤突出的方法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多數患者接受非手術治療即可實現病情顯著好轉或治愈。常用的非手術治療方法有牽引、推拿按摩、針灸、藥物治療等[2,3]。本研究選擇本院收治的100例腰間盤突出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研究的形式,對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腰間盤突出的效果進行了分析探討。
選擇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腰間盤突出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根據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分成兩個組別:(1)研究組共有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人數為30例,女性患者人數為20例,年齡最大的患者為65歲,年齡最小的患者為18歲,平均年齡值為(45.6±3.8)歲;病程最長為7年,最短為7個月,平均病程為(2.3±0.6)年;(2)對照組共有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人數為31例,女性患者人數為19例,年齡最大的患者為64歲,年齡最小的患者為19歲,平均年齡值為(47.3±3.9)歲;病程最長為6年,最短為8個月,平均病程為(2.2±0.5)年。統計對比兩組患者入院時的各項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良好的對照研究價值。對治療方法以及本次研究,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具有較好的治療依從性。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該組患者接受針灸治療,方法如下:選定針灸穴位,包括委中穴、環跳穴、腎俞穴等,對相應部位的皮膚進行常規消毒之后,使用1.5寸長的銀針針刺相應的穴位,每穴留針時間為40min,1次/d,10次/療程。
1.2.2 研究組治療方法
該組患者采取針灸聯合推拿的治療方案,其中針灸療法同于對照組。推拿治療方法如下:操作者用雙手拇指指腹的前部沿著患者的膀胱經過肺俞穴,沿棘突兩側對各個俞穴進行點按,到膀胱俞后結束,對以上操作重復進行2次。之后操作者將雙手交疊,順著手掌上背部進行雙側膀胱的按揉,且按揉部位慢慢向下移動,直到腰骼部,以上操作共重復5次。之后沿著兩側膀胱用手掌根部向外側掌拔豎脊肌至腰散部,重復以上操作5次。之后操作者用前臂從患者的上背部至腰部使用滾法進行操作,重復5次。協助患者保持仰臥,采取扳法對左右兩邊各操作1次;最后協助患者在仰臥位體位下進行屈膝屈髖,然后側臥位屈膝屈髖30s左右。
(1)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獲得的臨床治療效果,其中臨床癥狀以及體征完全消失,經胸椎X線平片、CT、MRI、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與誘發電位等特殊檢查,均顯示正常為痊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或顯著改善,特殊檢查結果顯示恢復正常為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有不同程度好轉為有效;病癥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100%-無效率。(2)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3)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評價,0-10分,分為無痛(0分)、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9分)、劇痛(10分)五個等級。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對照組為72.0%,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統計兩組治療之前的中醫證候積分以及VAS評分,組間評分比較相近,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統計兩組治療后的各項評分,組內治療前后對比,治療后均有顯著降低(P<0.05),且研究組的評分降低幅度均更大(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項評分指標對比)/分]

表2 兩組各項評分指標對比)/分]
組別 例數 中醫證候積分 V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50 7.31±1.16 2.04±0.53 6.53±0.88 1.32±0.35對照組 50 7.28±1.30 3.79±0.94 6.49±0.92 2.41±0.54
腰間盤突出為臨床常見的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有腰部疼痛、活動受限、下肢麻木、疼痛等,患病之后使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降低,日常生活、工作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4]。少數病情嚴重的患者還可發生癱瘓等嚴重后果。為此,對于腰間盤突出應當積極治療。除少數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之外,多數患者通過針灸、推拿、牽引、藥物治療等非手術療法即可獲得顯著療效或是達到痊愈的效果[5-7]。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腰間盤突出患者采取針灸聯合推拿治療的綜合療法,結果顯示,相比于僅接受針灸治療的對照組,接受綜合療法的研究組患者療效明顯提升,中醫證候以及疼痛程度得到顯著改善。這是由于針灸治療具有疏通經絡的功效,而推拿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強肌力,緩解疼痛[8]。兩種療法共同用于腰間盤突出患者的治療,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在共同作用下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更明顯地緩解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