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文
(廣西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廣西 玉林)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在這個前提下,人們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較為關注,對于醫療服務要求不斷提高,在護理工作方面,近年來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本著以患者為工作中心的原則,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且滿意的護理服務,其中護士站前移就是開展優質護理的基本措施。剛開始時,本科使用簡易床邊治療車,就是在普通治療車的基礎上,自制一個不銹鋼多格的收納盒掛在治療車左側邊,放置常用的如頭皮針、輸液管、留置針、采血針、輸液貼等無菌物品。護士拿紙質版護理記錄到床邊記錄。這種簡易床邊治療車缺點:治療車面積小,不能放置過多的物品,側邊掛收納盒,看起來不美觀,沒有電腦,護士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化驗結果,還是需要來回奔跑在護士站及病房,醫生查房,不能在病房閱片及查看化驗結果,不能和病人進行有效溝通。沒有真正達到護士站前移的目的。
為了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分工模式—責任包干,護理人員對自己所負責的患者要進行全面掌握,細致耐心地對待患者,主動關心患者,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切實落實好“護士站前移”工作,在2016年6月,本單位護理部研制出多功能護理車作為流動護士站,投入到臨床科室使用,護士工作站前移得到飛躍的提升,實現了護士床邊工作的目標,完善了工作模式,使護理流程不斷被優化,大大提升了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1,2]。
在新的治療車的基礎上創制出了多功能護理車,在治療車臺面加裝一臺一體機電腦,由輸液架、治療臺、活動寫字抽板、無菌用物抽屜、治療車底板、電腦電池、放雜物欄、醫療廢物盒子、生活垃圾盒子等組成。
護理人員要將患者需要的藥物準備齊全,將第一瓶液體懸掛在輸液架上;將患者續靜滴藥液,碘伏、酒精,快速手消毒液放在治療臺上;活動寫字抽板用于放健康教育宣教單;無菌用物抽屜放置需用的無菌物品;雜物欄放置膠布、剪刀、管道標簽等;治療車底板放置利器盒、空輸液瓶欄;醫療垃圾欄放置操作后的醫療垃圾;生活垃圾欄放置污物物品外包裝袋等。護士將多功能護理車推至分管的病房或病房走廊,對患者實施床邊服務。快速處理醫囑、書寫護理記錄、填寫風險評估單及血糖記錄單、體溫單,隨時查閱患者病情及化驗結果,到病人床前溝通,能正確回答病人所關心的檢查化驗結果,能根據病情進行健康教育等。醫護一體化查房時,醫生可以隨時查看CT、X光,可以查看化驗結果,醫患溝通到位。
應用多功能護理車工作模式前以3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之后以3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護理人員進行調查,在應用多功能護理車模式之前選擇175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在實施這種模式之后選取205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在選擇醫生方面,實施之前選擇96名,實施之后選擇110名,評估患者、護士與醫生在應用多功能護理車工作模式前后的滿意度。調查結果分為滿意、較滿意、一般和差這幾種。
實施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以P<0.05為結果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
比較在應用多功能護理車工作模式前后病人、護士與醫生滿意度情況,詳細情況見表l。

表1應用多功能護理車在護士站前移工作前后滿意度的比較[n(%)]
護理工作是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護理工作中,護士的主要工作就是嚴格執行醫囑,并且護士都有各自要做的工作,例如:管打針的護士就只管打針,管發藥的護士就只管發藥,護士只是單純按照醫囑去執行,是流水作業式的護理模式。而使用多功能護理車實行護理床邊工作制模式以后,護理人員分床管理患者,為患者實施床邊服務,患者對此種服務模式是十分認可的。本單位自從應用多功能護理車工作模式之后,患者、醫生與護士的滿意度均顯著提升。我們分析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為:①快速處理醫囑、填寫護理記錄、填寫風險評估單、血糖記錄單,護士可隨時在移動護理車上查看醫囑及書寫護理記錄,節約了護士奔走的時間,將護士還給患者,使護士有更多的時間去護理病人[3]。②減少來回奔波,護士每日走步數減少一半以上,可以省去每天來回奔波的體力消耗,顯著提升護理質量與效率,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務[4,5]。③方便醫護一體查房,醫護人員查房時,直接查看病人檢驗報告、病情記錄、用藥情況等。更方便有效地提出治療及護理方案。④利用多功能護理車作為流動護士站,將護理工作落實到患者床邊,護士主動為患者實施護理服務,大大提升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平時主動與患者取得溝通,和諧了護患關系,顯著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與滿意度。⑤護士在床邊工作,及時發現靜脈輸液需要更換液體,減少了病人呼叫的響鈴率[6]。⑥由于管床護士在病人身邊,護士隨時給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掌握率,患者會自覺參與到醫療護理行為中,促進患者的康復。
多功能治療車是一種集治療、護理、辦公、書寫為一體的治療車,將這種治療車作為移動護士站使用,全面實現了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床邊服務,使護理工作開展得更加靈活、高效與便捷[7]。能夠讓患者得到更加全面與優質的護理,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和諧了護患關系。得到患者及家屬、醫生、護士的一致好評,滿意度均得以提高[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