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欣
(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人民醫院病案室,吉林 通化)
在臨床的神經內科中,腦梗塞是其中十分常見的疾病,一般中老年患者的發病率較高,但是最近這些年,此疾病正朝著年輕化的趨勢發展。產生這種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患者的腦部組織出現了供血障礙,或是出現缺氧缺血,導致患者的腦組織出現壞死以及軟化,這種疾病在臨床中具有著很高的致殘率及死亡率[1]。根據相關研究可知,此類患者進行治療時,給予早期康復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可以對患者肢體功能及語言功能障礙進行有效改善,同時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可得到有效提高。
此次研究中的患者全部于2018年在本院接受治療,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將這些腦梗塞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進行研究,兩組中各有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別為45歲和74歲。所有患者在剛入院之時已經得到診斷,并確診為腦梗塞,參與研究的患者不存在肝腎等重大器官疾病,同時也不存在意識障礙。為研究結果準確,對比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其中的各項數據并無顯著差異(P>0.05)。
將傳統護理模式應用于對照組,其主要為患者入院時指導患者相關檢查,對患者的疾病進行明確,同時檢測患者的各項體征,觀察患者疾病的變化。
觀察組的護理方式與對照組存在一定差異,但其基礎護理和對照組相同,此基礎上所應用的早期康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 體位護理。對患者的巡視次數需增加,同時為患者建立相應的翻身卡,患者每間隔2h需翻身1次,以此保證患者不會出現壓瘡的情況,同時在翻身過程中還需確保患者不會墜床。輔助患者翻身時保證力度適中,同時手法要輕緩,避免患者出現俯臥位或是仰臥位的情況。患者的皮膚護理也十分重要,不但每間隔2d對其皮膚清理1次,同時還需保證患者的皮膚干燥。② 心理護理。在臨床中很多患者會出現肢體及語言功能障礙,此情況下患者十分容易出現悲傷、抑郁以及情緒低落等情況[2]。所以在此情況下護理人員需按照患者的心理特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加強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展示治療成功的案例,讓患者治療的信心得以增強,同時還可以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提升[3]。③ 早期康復訓練。當患者的病情已經穩定后,需按照每個患者的耐受程度,將相應的康復鍛煉計劃制定出來,同時使患者明白康復鍛煉的利弊,并在訓練過程中逐漸提升復雜度。針對于具有語言障礙的患者而言,進行訓練時可以從最簡單的音節開始,逐漸過渡到復雜的音節。同時還需鼓勵患者多和家屬交流,以此對患者的語言功能進行培養[4]。
此次研究中所產生的各種數據應用SPSS23.0進行處理分析,并應用(%)表示研究護理滿意度等計數資料,語言及肢體功能評分等計量資料應用±s)進行表示,使用t檢驗實施組間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采用P>0.05進行表示。
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n)
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語言功能及肢體功能評分情況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語言功能及肢體功能評分情況
組別 例數(n) 語言功能評分 肢體功能評分觀察組 40 88.72±2.67 87.34±2.78對照組 40 62.71±2.61 63.52±3.61 t-44.057 33.063 P-P<0.05 P<0.05
在臨床中腦梗塞屬于一種恢復慢、病程長以及致死率高的突發性疾病,患有此疾病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以及語言功能障礙,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甚至還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5]。所以臨床治療中,需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以此對患者疾病的癥狀進行改善。隨著醫療技術不斷快速發展,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在臨床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通過此護理措施患者的肢體功能以及語言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治療[6,7]。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應用此護理措施后,其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肢體功能及語言功能得到好轉,所以此護理措施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