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姆古麗·艾再孜,齊曼古麗·艾再孜
(1新疆喀什地區結核病防治所,新疆 喀什;2新疆喀什市人民醫院,新疆 喀什)
耐多藥結核病主要指對利福平、異煙肼等兩種及其以上藥物發生耐藥情況的結核病,痰菌培養呈陽性[1]。耐多藥結核病治療難度較大,治療周期較長,且疾病伴有極高的復發率,預后情況較差,具有一定比重死亡情況;因其治療周期較長,疾病治療負擔較大面對患者心理健康健康及生理健康均造成極大的影響[2]。因耐多藥結核病治療周期較長,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本研究筆者為了探究適配的護理方案,特開展此項研究分析,執行如下。
筆者選取內科收治的耐多藥并發癥患者為分析對象,開展時間為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共計90例,針對入選患者開展隨機抽簽方式進行分析,45例患者分為一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設為常規組,男性與女性比為24:21,年齡區間19-75歲,中位年齡(40.15±1.24)歲,病理分類:26例患者表現為滲出型,10例患者表現為增殖型,9例患者表現為空洞型;結核病病史最短4個月,最長病程3年,病史中位數(1.61±0.21)年;45例患者分為一組,開展綜合護理干預,設為綜合組,男性與女性比為26:19,年齡區間21-78歲,中位年齡(41.24±1.19)歲,病理分類:27例患者表現為滲出型,8例患者表現為增殖型,10例患者表現為空洞型;結核病病史最短6個月,最長病程4年,病史中位數(1.72±0.34)年;對入組的2組結核病患者客觀資料數據進行客觀統計校驗(P>0.05),可于后文進行分析。
納入原則:(1)收集到的90例均符合《流行病學診斷學》[3]中對結核病的診斷依據,患者經初治、復治等抗結核治療均無效,經痰菌培養呈陽性,為耐多藥結核病患者;(2)課題分析獲筆者安全委員會、倫理委員會授權開展。排除原則:(1)特殊病患,例如精神障礙性疾病患者、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2)合并肝腎器質性病變患者、免疫功能障礙患者、惡性腫瘤疾病患者。
常規組患者依據科室內護理規則開展常規護理干預;綜合組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組建藥敏小組,予以患者病情監測,對患者進行隔離,針對痰菌情況、血尿常規檢查等指標,為患者制定針對性藥物治療;加強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藥物使用、注意事項、自護知識等情況的講解;加強心理指導,幫助患者紓解不良情緒;加強生活干預,予以患者飲食、運動指導,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功能;開展延續護理干預,采用隨訪方式,對患者預后情況進行實時了解,不斷完善護理內容[4,5]。
課題采用漢密爾頓心理評估量表、生活質量量表為依據,并對患者痰菌轉因情況進行評估。
課題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3.0版本對反饋數據進行統計校驗,P<0.05作為統計學意義基礎表達。
護理前客觀分析2組患者SDS評分、SAS評分,差異提示均衡(P>0.05),可于后文進行研究;護理后2組患者SDS評分、SAS評分均顯著降低,綜合組患者經由綜合護理干預,其SDS評分、S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指標,2組差具有統計校驗標準(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2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

表1 護理前后2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
組別 SDS評分 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綜合組 57.26±6.53 38.01±3.58 58.01±6.69 40.11±3.01常規組 58.02±6.62 47.86±5.08 57.88±6.59 47.23±4.95 t值 0.384 8.962 0.785 8.562 P值 0.715 0.000 0.374 0.000
綜合組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于生理職能、生理疼痛、軀體功能、情感狀況、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活力及總健康等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同維度評分,2組差具有統計校驗標準(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八個維度評分

表2 2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八個維度評分
維度 綜合組 常規組 t值 P生理職能 92.58±8.59 79.58±7.58 7.485 0.000生理疼痛 93.68±9.25 80.26±7.15 7.005 0.000軀體功能 90.25±8.24 81.26±8.02 7.931 0.000情感狀況 90.44±9.15 78.52±7.08 6.820 0.000社會功能 93.14±9.68 77.92±7.17 6.895 0.000精神健康 90.24±9.66 81.36±8.13 7.251 0.000活力 94.25±9.57 78.98±8.21 7.204 0.000總健康 92.41±9.21 75.59±7.08 7.228 0.000
通過隨訪患者護理后3個月、6個月及1年,綜合組患者痰培養轉陰率均高于常規組,2組差具有統計校驗標準(P<0.05),見表3。

表3 不同護理干預2組患者痰培養轉陰情況[n/%]
結核病多是由于結核桿菌侵襲導致的疾病,疾病具有一定傳染性;隨著臨床醫學不斷發展,藥學持續發展,臨床針對結核病治療藥物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臨床藥物選擇的難度;考慮不同患者病情危重差異,藥物耐受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導致臨床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比重增加,增加治療難度[6]。綜合護理作為臨床主要模式,針對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特殊疾病表現、治療進程及護理需求,開展多維度、多方面護理指導,堅持人文關懷,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改善耐藥情況,提高藥物使用合理性,促使疾病早期康復[7]。
劉文君等[8]學者文獻研究顯示,于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治療期間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以耐藥情況為護理開展方向,加強藥物指導,采用用藥記錄卡的方式,提高患者藥物使用依從性;并聯動開展生活護理及健康教育,滿足患者多方位護理需求,提高患者自查能力及自護能力,可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升護理質量。本研究表明,護理前客觀分析2組患者SDS評分、SAS評分,差異提示均衡(P>0.05),可于后文進行研究;護理后2組患者SDS評分、SAS評分均顯著降低,綜合組患者經由綜合護理干預,其SDS評分、S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指標,2組差具有統計校驗標準(P<0.05);綜合組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于生理職能、生理疼痛、軀體功能、情感狀況、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活力及總健康等維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同維度評分,2組差具有統計校驗標準(P<0.05);通過隨訪患者護理后3個月、6個月及1年,綜合組患者痰培養轉陰率均高于常規組,2組差具有統計校驗標準(P<0.05);與劉文君等[8]學者研究相一致。
綜上,于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護理中開展綜合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為臨床治療增效,開展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