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CTD 環渤海動力煤現貨參考價”發布的日度價格運行情況看(見附圖1),近期環渤海地區現貨動力煤價格延續溫和下行走勢。

分析認為,近期消極因素對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市場的影響繼續略占上風,從而促使港口現貨動力煤價格繼續承壓,影響環渤海港口現貨煤價走勢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沿海六大電企電煤日耗有所恢復,但仍低位運行。數據顯示(見附圖2),隨著各行業復產復工的逐漸展開,沿海地區六大發電企業的電煤日耗水平逐漸恢復,但仍然顯著低于2019 年同期水平,而且明顯低于同期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發布的企業復產復工進程,用電需求的恢復速度也未達預期;上述狀況在鋼材、水泥、化工、建材等其他行業的動力煤需求復蘇過程中同樣存在。綜合來看,雖然各行業復產復工對動力煤的需求持續向好,但是帶來積極影響的力度有待進一步積累。

第二,下游中轉和接卸港口的動力煤庫存升至同期高位。統計表明(見附圖3),近期東南沿海和江內58個中轉和接卸港口(其中江內港口32個、華南和華東地區港口各13 個)的動力煤庫存出現回升,并且升至近3年來的同期高位、部分港口的動力煤堆存場地爆滿,進而造成到港煤炭船舶滯港現象嚴重,中轉和接卸港口的動力煤銷售壓力有所增大。這是導致部分消費企業推遲或轉手長協動力煤采購、推遲已經采購進口動力煤到港時間的主要原因,還出現了部分滯港或待卸船舶的進口動力煤降價促銷局面。

下游中轉和接卸港口的動力煤庫存高位運行,從實際需求和購銷心理兩個方面,給上下游港口的現貨動力煤價格帶來下行壓力。
第三,主要產地煤礦復產加快、煤價出現下降。綜合來自各方面的消息,隨著鄂爾多斯和榆林地區煤礦復產工作的持續推進,兩大主要產地的煤炭產量逐漸恢復,但是由于同期公路運輸和鐵路直達兩種銷售方式的動力煤需求萎縮,加之發運到港成本與銷售價格倒掛,繼續抑制發運企業對坑口動力煤的采購需求,使得上述兩大產地動力煤的供求關系逐漸趨于寬松,煤炭出礦價格也隨之出現下降,乃至大幅度下挫,對北方港口現貨動力煤價格的支撐作用減弱。
第四,進口動力煤價格加速下挫。數據顯示(見附圖4),今年2 月下旬以來,進口動力煤在廣州等南方港口的到岸價格呈現持續下行態勢,最近一周來5500kcal/kg 進口動力煤價格出現加速下挫態勢,單周降幅達到了34 元/t,對國內各中轉和接卸港口的內貿動力煤供求關系和價格造成的負面沖擊進一步增大。

第五,面向北方港口的動力煤供需雙弱局面延續。統計表明(見附圖5),在各級政府推動煤炭保供、“三西地區”的煤炭產量有所增加且價格回落、大秦線和唐呼線鐵路煤炭運力閑置、港口動力煤庫存偏低等多項有利條件的支持下,近期北方主要港口的動力煤調入量并未明顯增加,說明制約面向北方港口動力煤供給增加的瓶頸因素繼續存在,也減輕了北方港口動力煤價格的下降壓力;但即便如此,近期現貨動力煤價格仍然呈現走軟傾向,再次說明了面向北方港口的動力煤供應弱、需求更弱的現實。

2 月份,沿海地區中小戶階段性補庫備煤已經結束;2 月下旬開始,港口詢價客戶減少,且換盤價格偏低,港口煤價進入下跌通道。進入3月份,盡管大秦線、唐呼線運量并沒有達到高位,流向環渤海港口資源增幅很少,但環渤海港口下錨船也同樣處于低位,部分港口下錨船甚至為零,沿海煤炭市場呈現供需雙弱態勢,煤價繼續下跌。
2月下旬,受內陸地區煤炭需求看好影響,加之民營和中小煤企剛剛復工,產量增加有限;煤礦大量拉煤車排隊,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產地煤價出現持續上漲。而受華東、華南工業企業復工緩慢,電廠日耗偏低、庫存高位等因素影響,煤炭需求偏弱,到港拉煤船舶數量稀少,環渤海港口煤價出現下跌。
產地和港口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原因如下:春節期間,內陸地區的華北、東北電廠庫存下降較快;供暖期持續,節后補庫積極,拉煤車云集坑口,而此時,礦上生產和供應還未完全恢復,煤礦既要考慮地銷,也要增加外運,造成資源供應出現短暫的供不應求,造成產地價格大漲;而沿海市場方面,春節剛過,受北方港口存煤低、下游中小戶補庫等因素影響,港口優質資源出現供不應求,部分貿易商坐地起價。隨著煤礦陸續復產,煤炭供應的增加,尤其秦皇島港存煤的大幅提高,從2 月24 日開始,港口煤價進入下跌通道。
從2 月下旬開始,煤炭市場供大于求壓力加大。首先,上游復工明顯快于下游,由于上游煤炭生產和發運關系著國計民生,只有煤炭供應增加了,港口和下游電廠庫存得到強勢補充,才能更好的復工。為此,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要求上游煤炭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增加煤炭供應,煤炭企業不負眾望,煤礦復產率達到83.4%。其次,主要運煤港口——秦皇島港庫存出現大幅回升,由最低時的390萬t 升至560 萬t,再到609 萬t;市場階段性緊張已經過去,用戶恐慌心理消失。再次,沿海地區中小戶階段性補庫備煤已經結束,港口詢價客戶減少,且換盤價格偏低,港口煤價進入下跌通道。第四,盡管大秦線、唐呼線運量沒有達到高位,流向環渤海港口資源增幅很少;但環渤海港口下錨船同樣處于低位,市場呈現供需雙弱態勢。
隨著上游煤炭發運增加,電廠庫存回升,煤炭市場逐漸寬松,港口煤價下跌在意料之內。目前,沿海地區需求疲軟,加之發運下水煤價格倒掛嚴重,煤炭站臺發運不積極;而內陸地區煤炭需求良好,短期內,產地煤炭價格仍有支撐。但隨著煤炭供應的增多,以及北方電廠補庫告一段落,產地市場將逐漸趨向平淡,產地、港口“冰火兩重天”狀態結束。進入3月份,產地煤價出現下跌。
春節剛過,受北方港口存煤低、中小戶補庫等因素拉動,港口優質資源出現緊張;從2月3~21日,港口市場煤交易價格上漲了15 元/t。隨著上游供應的增加以及下游階段性拉運的結束,市場煤無人采購,煤價于2月下旬進入下跌通道。
按照目前的港口平倉價,煤價處于倒掛狀態,大部分煤炭經銷企業處于虧損經營。煤價倒掛的情況下,貿易商發運積極性減弱。在港口煤價下跌的情況下,貿易商更是刻意減少了港口方向的發運量,增加了地銷和直供電的供應量。目前,在環渤海港口,市場煤交易處于供需兩弱態勢;此時,一旦需求被拉起來,南方水泥、化工等用戶采購市場煤量增加,預計市場才會出現轉好跡象。
盡管山西、內蒙古等地煤炭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復產率已經達到76%。但存在的問題是,復產煤礦產量并未恢復至正常水平,產地煤炭依然存在供不應求現象。從鐵路發運情況來看,情況也不樂觀。2 月下旬至3 月初,大秦線日均發運量只有86萬t,低于集中修時的日均運量(100~105 萬t);而唐呼線發運情況也不好,從2月下旬至今,日均發運量只有10.6 萬t,距其計劃目標20~30 萬t 相差甚遠。上游資源緊張,鐵路發運不暢。盡管秦皇島港、黃驊港存煤分別達到中位水平,但周邊曹妃甸四港和京唐三港存煤卻全部處于低位。鐵路低發運量和港口持續低庫存,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煤價。但是,隨著下游復產加快,煤炭需求將回升。從六大電廠日耗情況分析,增加的數量似乎很小;但由于國電數字一直未更新,造成六大電廠存煤和日耗的可供參考性下降。
在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下,各省份密集推出龐大的投資計劃,其中,穩投資是重要的政策工具。不僅如此,還推出了新一輪大規模基建;春節后,各地陸續復工以來,多個省份發布了2020 年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浙江省為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支持重大標志性工程實施,將重點推進200 多個重大項目建設,總投資超2 萬億元。此外,隨著疫情的逐步好轉,對水泥行業的影響將逐漸減弱,對煤炭的需求也將逐步啟動。4、5月份,抗擊疫情取得勝利之后,下游工業企業復產加快,煤炭需求將快速回升。
在上游加快復工,而下游日耗低位、電廠庫存回升的大背景下,煤價下跌壓力加大。從2 月下旬開始,港口煤價開始下跌,盡管3 月初短暫趨穩,但隨著神華出臺新的長協價格,煤價繼續下跌之旅,預計煤價將跌至550元/t。
2月下旬的市場煤價格已經遠遠高出年度長協價格。進入3月份,上下游客戶、貿易商大都在觀望3月份的長協煤價格;一旦大型煤企長協煤價格出臺后,市場煤將失去支撐,跌幅會進一步擴大。目前,上游優質市場煤發運量有限,但下游需求也不樂觀,南方電廠庫存爆滿,拉運長協煤有心無力,采購市場煤更是寥寥無幾,市場煤交易處于供需雙弱態勢。
整體上,北方港口煤炭調入、調出較為平衡,庫存相對穩定。由于煤炭價格倒掛,加之悲觀情緒出現,貿易商發運并不積極。在北方港口,市場煤供應仍然緊缺,尤其低硫煤種找貨困難;但此時環渤海港口下錨船數量也處于低位。在需求慘淡、預期轉差的情況下,貿易商按照指數大幅下調報價,實際交易價格也低于指數。有“煤價風向標”之稱的秦皇島港存煤升至609 萬t,用戶心態發生變化;而曹妃甸港、京唐港全部是低庫存,但下錨船數量也處于低位。部分港口調進量不足,但需求也低迷,因此,港口市場煤價格下跌在意料之內。
隨著疫情的逐漸控制,煤礦復產數量增加;但開工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整體煤炭供應仍處于偏緊狀態,大秦線、唐呼線發運量增幅非常小。但此時,電廠庫存不斷積累,截至3月初,全國重點電廠存煤7600 萬t,存煤可用天數25d;沿海六大電廠合計存煤1766萬t,存煤可用天數34d,沿海電廠存煤普遍高于內陸地區。3 月份,上下游均處于復工復產階段,由于民用電負荷下降,沿海電廠日耗增幅非常有限。按照目前的電廠存煤,已經覆蓋了整個3 月份,預計后續拉運量不多,對港口市場煤價格止跌無支撐。前期在高發運成本支撐的情況下,港口煤價沒有出現大幅下跌。但隨著北方部分電廠補庫結束,坑口煤價出現下跌,個別礦出現大幅下調,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港口煤價加速下跌。
上下游雙方繼續處于緩慢的恢復期,上游加快復產,鐵路發運小幅增加;而下游也處于恢復階段,電廠日耗穩中有增,沿海煤炭市場處于供需雙弱,環渤海港口煤炭調進、調出量保持平衡,港口庫存相對穩定。
隨著煤炭供應的逐漸恢復,鐵路運量小幅增長;沿海電廠庫存高位,南方很多儲煤基地和電廠碼頭存煤爆滿,部分煤船在南方港口下錨等待接卸,下游拉運主要以環渤海港口長協煤剛需為主。此外,進口煤異地報關受限,大量船舶等卸滯期時間延長。沿海煤炭運輸繼續保持供需雙弱走勢,預計這種運輸模式將延續至3月底。
神華3 月份最新月度價格出臺,較2 月份基本持平,港口現貨更無優勢。由于電廠日耗持續低迷,下游需求疲軟,市場悲觀情緒蔓延,港口貿易商報價松動;盡管港口現貨較少,但下游壓價還盤更為苛刻,現貨交割偏弱運行,煤價還將下跌。
產地煤價的回調,疊加國家階段性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措施的出臺,上半年免收港建費、并降低貨港費、保安費20%,減半收取鐵路保價、貨車滯留等費用;國鐵集團對部分鐵路貨運雜費實施階段性減半核收政策。但在上游發運增加、市場供大于求的大環境下,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目前煤價僵持局面,利好于下游,促使煤價加速下跌。
3 月份,市場上下游均處于緩慢的恢復期,沿海煤市低迷態勢難改。隨著上下游復工的加快,南方工業用電的逐漸恢復,沿海地區拉運和采購煤炭量快速增加。4 月份,沿海煤炭市場將逐漸活躍起來,即將迎來久違的供需雙高態勢,市場煤價格有望上漲。
(慧 民)
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我國進口煤炭6806萬t,同比增長33.1%;煤炭進口額為599960萬美元,同比增長25.1%;進口煤均價為88.15美元/t,2019年同期的均價為78.15美元/t。
報道稱,我國疫情對沿海實際貨物裝運也產生了影響,2月份以來我國煤炭、原油、鐵礦石等的進口水平遠低于之前的幾個月,也低于2019年同期。
實際上,由于2019年12月份清關受限,港口大量煤炭積壓,大量進口煤擠在2020 年1 月份清關,導致1 月份進口量激增,從而致使1~2月份進口量依舊保持較大增幅。
2019年,盡管我國嚴格執行煤炭進口調控各項政策措施,但月度動力煤進口量屢創新高,煤炭進口總量超過預期。特別是2019年下半年以來,由于沿海電廠對進口煤依賴性較強,進口煤量同比增加明顯,平控力度低于市場預期。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下旬,全國煤炭價格穩中有漲。各煤種具體價格變化情況如下:
無煙煤(洗中塊,揮發分≤8%)價格為1050元/t,較上期持平。
普通混煤(山西粉煤與塊煤的混合煤,熱值4500kcal/kg)價格為460 元/t,較上期上漲1.2 元/t,漲幅為0.3%。
山西大混(質量較好的混煤,熱值5000kcal/kg)價格為507.5元/t,較上期上漲1.9元/t,漲幅為0.4%。
山西優混(優質的混煤,熱值5500kcal/kg)價格為560元/t,較上期上漲0.6元/t,漲幅為0.1%。
大同混煤(大同產混煤,熱值5800kcal/kg)價格為595元/t,較上期上漲0.6元/t,漲幅為0.1%。
焦煤(主焦煤,含硫量<1%)價格為1446.7元/t,較上期上漲26.7元/t,漲幅為1.9%。
上述數據顯示,2月下旬全國無煙煤維穩,動力煤價格小幅上漲,煉焦煤價格漲幅較大。
內蒙古發改委信息,據各盟市上報的能源價格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2月份,內蒙古自治區動力煤坑口結算價格、電煤購進價格均小幅上漲。
2 月份,內蒙古全區動力煤平均坑口結算價格為221.83元/t,環比上漲1.96%,同比上漲3.96%。
其中,東部地區褐煤平均坑口結算價格為209.07元/t,環比上漲3.48%,同比上漲13.43%;鄂爾多斯市動力煤平均坑口結算價格為251.11元/t,環比上漲1.8%,同比略漲0.44%。
2 月份,內蒙古全區電煤平均購進價格為216.89元/t,環比略漲0.09%,同比上漲2%;折算為標準煤(7000kcal/kg)后平均值為428.48 元/t,環比略漲0.1%,同比上漲6.73%。
其中,東部地區電煤平均購進價格為213.74元/t,環比略漲0.2%,同比上漲6.92%;西部地區電煤平均購進價格為219.41元/t,環比持平,同比下降1.53%。
內蒙古發改委表示,2 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各地煤炭生產企業延遲開工,加上上半月煤炭運輸受限,煤炭市場整體供應偏緊,部分用煤企業庫存下降,甚至出現不足現象,所以2月份內蒙古煤炭價格小幅上漲。短期內由于煤炭總體供應仍偏緊,煤炭價格將維持高位運行。但是近期動力煤下游需求呈現走弱趨勢,供給端各環節正在逐步優化,隨著煤炭生產企業的穩步復工復產,煤炭供應偏緊局面將會緩解,預計3 月底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價格將穩中小幅回落。
日前,山西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聯合發布《山西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中提到,2019 年,山西省出口煤炭(煤及褐煤)7.1萬t,同比增長698.7%;出口焦炭(焦炭及半焦炭)18萬t,同比增長79.8%。
梳理發現,2003年是“山西省煤炭出口”這一統計數據首次出現在公報上,也是山西省煤炭出口的頂峰期。數據顯示:2003 年,山西省出口煤炭4378萬t。2003 年也是山西煤炭出口的轉折點,開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從2003年開始,我國煤炭價格不斷上漲,形成國內外煤價倒掛的局面,加之我國對煤炭出口退稅率的逐年降低,直至取消,山西省的煤炭出口量也一路縮減。
2015 年,山西省出口煤炭23.2 萬t,同比下降48.4%;出口焦炭70.8萬t,同比下降28.4%。
2016 年,山西省出口煤炭1.3 萬t,同比下降94.5%;出口焦炭24.3萬t,同比下降65.6%。
2017 年,山西省出口煤炭3 萬t,同比增長1.3倍;出口焦炭20.5萬t,同比下降15.8%。
2018 年,山西省出口煤炭0.9 萬t,同比下降70.2%;出口焦炭10萬t,同比下降51.2%。
業內人士分析,山西煤炭的運輸一直是影響煤炭出口的重要因素。作為中部地區的內陸省份,煤炭外運的局限性較大,運輸成本較高。當前,山西煤炭出口面臨的是開放程度較高的國際市場,影響山西煤炭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市場導向。
隨著上游復工加快,電廠庫存不斷積累,沿海煤炭市場供大于求壓力加大,現貨價格出現下跌。截至目前,發熱量5500kcal/kg市場動力煤價格跌至567元/t,較2月中旬最高點下跌了9元/t,現貨價格將加速向長協價靠攏。
進入3月份,陜蒙地區復產煤礦數量逐漸增加,且很多復產煤礦的產量已經接近正常水平;而部分用煤企業復工之前的補庫基本結束,電廠接貨煤炭價格下調,整體采購量下降;很多煤礦出貨放緩,部分產地價格出現大幅下跌。
煤礦開工情況明顯好于下游,促使我國沿海煤炭市場供大于求格局逐漸形成。2月下旬以來,隨著環渤海港口和下游電廠庫存的不斷積累,影響了市場信心,打擊了經銷企業和貿易商發運煤炭的積極性;賣方挺價心態逐漸減弱,部分貿易商開始按指數小幅下調出售煤炭,助推了港口煤價快速下跌。
受江浙地區工業企業開工率提高影響,沿海六大電廠日耗較2月下旬相比出現7~8萬t的增加,但對市場走好幫助不大。由于電廠庫存高位,加之南方天氣轉暖,民用電負荷下降,工業用電復蘇緩慢,利好因素小于利空。此外,沿海六大電廠存煤已經升至1768萬t,存煤可用天數高達35d;3月份,下游將處于消化庫存階段,對環渤海港口長協煤的拉運都不順暢,更談不上對市場煤的采購。
產地煤價下跌,加之國家出臺減稅降費措施,促使物流運輸成本下降,給市場提供了閃轉騰挪的空間。但是,在供大于求壓力的情況下,利好因素將轉嫁至用戶身上,等于給煤價增加了下跌的空間,促使煤價加速下跌。
根據最新出臺的大型煤企年度長協和月度長協,分別為546 元/t和562 元/t。在供大于求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市場煤價格失去支撐,現貨價格還會下跌。預計市場煤價格將跌破月度長協價格,在3月20日左右企穩,跌至550元/t左右。
新疆自治區政府網站消息,截至目前,新疆全區煤炭復工復產企業55 家,2020 年1~2 月份,新疆全區原煤產量3751.11萬t,同比增長17.7%。
其中,2020 年1~2 月份,哈密市煤炭產量達到1098.91 萬t,同比增長44%;昌吉州煤炭產量達到1865.1萬t,同比增長22.7%。
3月3~9日,秦皇島、唐山各港合計調進量繼續上漲;調出量在封航和需求較有限情況下有所下降;合計調進量高于調出量,秦唐存煤總量積壓上行。
秦皇島港方面,上游煤礦復產情況持續向好,開工率繼續增加,同時在鐵路部門積極組織貨物運輸下,港口煤炭貨源供應逐步驅穩,本周期,大秦線有例常天窗檢修,但對進車影響不大,日均調進量49萬t,較前一期增加2.9萬t;調出方面,3月初長協煤集中開啟拉運,支撐港口裝船量,日均調出較前一周上漲8.6萬t,但現貨市場形勢依舊偏弱,同時受發運成本下調影響,賣方挺價心態不足,煤價承壓下行;調出量仍不及調進量,秦皇島港庫存繼續小漲。截至3月9日,秦皇島港存煤量618萬t,錨地船31艘。
周邊港口方面,張唐線接入量繼續回升,本周曹妃甸港區日均調進量25.8 萬t,較前一期增加10.5萬t;受港區長時間封航影響,裝船作業條件不佳,日均調出量10.5萬t,較前一期下降11萬t;調進量明顯高于調出量,庫存積壓上行。截至3月9日,曹妃甸港區存煤493.4 萬t,較前一期大幅上漲107.1 萬t;京唐港區存煤367.7萬t,較前一期上漲39.9萬t。
下游方面,隨著下游開工企業繼續增加,煤炭消耗情況有所好轉,截至3月6日,沿海六大電廠耗煤量突破50 萬t,但庫存依舊維持在約1770 萬t 左右水平。隨著疫情進一步受控,企業開工率的增加對電煤消耗帶來一定好轉,但由于目前電廠庫存仍處于偏高水平,且在疫情尚未全面解除下,開工企業結構有所不同,終端整體耗煤動能依舊偏弱,短期將繼續以長協煤拉運維持一定庫存量,在上游供應得到有序保障下,環渤海港口供需情況總體持穩。
(馬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