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偉
(西安科技大學測繪學院,陜西 西安710054)
傳統的保護方案多停留在文字、地圖或表格中,對實地執法監督人員利用價值和對人類活動的提醒警示作用都很低,因此保護區立標工作應運而生。本文按照《自然保護區設施標示規范》,結合某細鱗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際情況設計并合理布局標示,將保護范圍和保護措施落到實處,并為保護區附近的人類活動起到提醒警示作用。
細鱗鮭,是第四世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典型冷水魚,距今已有200 多萬年的歷史,1988 年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現已列入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屬于特有物種[1]。

圖1 保護區立標流程圖
《自然保護區設施標示規范》規定了所有自然保護區的設施標示,通過認真研究規范,從中選擇確定適合細鱗鮭保護區的設施標示——區碑標示、界碑標示、界樁標示,并創造性地設計適合細鱗鮭保護區特有的設施標示——細鱗鮭生活區。
研究保護區的地圖和影像,利用收集到的相關資料,內業合理規劃每一種設施標示的布設位置和數量,通過實地踏勘驗證或修正規劃布設方案,逐點踏勘最終在實地確定每一個設施標示的布設位置,而后測量每個布設點位的坐標并對其進行編號。制作《設施標示布設點位測量成果表》如下:

表2 設施標示布設點位測量成果表
標示布設位置圖及其布設原因如下:

圖2 某細鱗鮭保護區標示布設圖
區牌布設:自東向西進入保護區,將區碑布設在入口前10米左右,顯示保護區位置,并起到提示作用;界碑布設:界碑分別布設在保護區的起點和重點位置,分別進行標號(JBXX),顯示保護區長度;界樁布設:界樁主要交叉布設在村莊、農田、道路附近,分別進行編號(JZXX)從而明確區分與保護區界線,避免因為人類活動對保護區范圍造成影響,此地時執法監督的重點區域;生活區布設:細鱗鮭生活區標示主要布設在村莊附近,分別進行編號(SHQXX)用來提醒警示人類活動,避免對保護區造成破壞,此地也是執法監督的重點區域。
參照《自然保護區設施標示規范》,對細鱗鮭保護區區碑標示、界碑標示、界樁標示和細鱗鮭生活區的設施標示進行規格、板式和內容等方面的設計,形成設計圖。如下圖:

圖3 區碑標示(正、反面)

圖4 界碑標示

圖5 界樁(正、頂面)

圖6 生活區
選擇制作經驗豐富的制作廠商,盡量選用木材、石材或金屬等天然材料或可回收材料,并具有防水、防曬、防凍和堅固等耐用特性的材料制作標示牌[1]。
按照標示布設位置圖,實地進行放樣,將標示牌埋設在實地位置,要求埋設的標示牌方向正確,埋放堅固。
將護區范圍矢量圖、定標點坐標等數據錄入圖層,建立立標信息數據庫,為細鱗鮭保護區建立電子檔案。
本文通過對細鱗鮭自然保護區立標方案研究,合理設計布局標示,對以后的自然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和精細化管理、自然保護區執法監督以及保護區附近人類活動的范圍提示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