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尋求晚年生活樂趣,學習國畫已成為現代老年人的普遍時尚,它不僅有著高雅的文化內涵,還有繪畫的基礎理論、技法要求。老年人在達到一定的繪畫基礎后,如何鞏固已有成績并進一步提高呢?
一、多學畫理,多臨范畫。老年人學畫經常是眼高手低。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讀書,多學畫理,從自己遇到的問題著手,在書本中尋找答案,按其中的理論指導實踐。同時,還要經常看一些歷代書畫名作,多參觀各種書畫展覽。臨摹范畫一定要選用名人名作,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繪畫能力。
二、要在筆墨運用上多下功夫。國畫又稱水墨畫,水和墨是國畫的靈魂。現代國畫一般都會使用色彩,所以對水、墨、彩、筆的掌握和應用是學好國畫的基本功。
掌握用筆方法,是畫好一幅畫的關鍵。用筆方法有:中鋒、側鋒、逆筆、聚筆、散筆、臥筆、拖筆、提筆和按筆等。按照方法學習,堅持不懈,才能不斷提高“腕力”和“筆力”,才能令行筆快速,運用自如,使畫面有氣勢、有變化。
掌握和調節好水和色(墨),是作好一幅畫的基本環節。每幅畫對色彩都有著不同要求,如鮮艷與清雅、明與暗、深與淺等,畫者必須根據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來謹慎調配。其中,對水分的控制極為重要。用水不當,則蒼而不潤顯干枯,或潤而不蒼顯無力。因此,我們可先通過看書從理論上有所了解,然后在實踐中學會運用,則更易掌握用水的時間、程度和規律。
掌握并熟練運用繪畫技法和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學習點垛與勾勒結合的作畫方法,采用點染、烘染和皴擦,突出畫面氣氛;運用“濃破淡”“淡破濃”的破墨技巧,求得較好的畫面效果,都需要在實踐中摸索。
三、不斷提高造型能力。現代人學畫一般先學素描,老年人也可以通過臨摹、寫生學習造型。多去實地接觸自然,對實物進行現場寫生,一是練習線條的運用,做到落筆恰當,運筆流暢;二是實際觀察,如通過花卉寫生就能區分牡丹、芍藥和月季花的相似與不同,以及晨昏和季節表現之異;三是積累創作素材,為構圖提供原始材料。

《魚》齊白石
四、要少而精。國畫有花鳥、山水、人物等分類,畫法也有工筆、寫意、工寫結合等表現形式。老年人往往興趣多樣,每個種類都想去嘗試一下,結果適得其反。因老年人精力有限,故應集中精力學通一兩種物象,如學畫花卉可先畫梅花,掌握好后再畫杏、桃、梨等。這樣舉一反三,等學到一定程度后再求專精于新品。
五、要勇于創作,敢于創新。繪畫是對實際生活與藝術的再創造,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當我們掌握了繪畫技法、具備創作條件后,就應繼續探索創新,由淺入深逐步前進,力求在繼承的基礎上求新、求變,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