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余純
(安徽省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池州 247100)
選擇市場上銷售較好的25個水稻組合(品種),如,皖稻153、黃花占等進行小區特征特性試驗示范,每個組合(品種)200平方米,隨機排列,試驗地四周設種植保護行。
2011年至2016年,每年育秧育苗時間為5月10日,移栽時間6月11日,秧齡32天。
株型:25個組合(品種)中只有4個組合(品種)株型松散,占16%、21個組合株型適中或緊束,占84%;
葉色:3個組合(品種)的葉色淡,占12%、22個組合(品種)葉色為綠色,占84%,光合作用好;
葉姿:7個組合(品種)的葉姿一般,占28%、18個組合(品種)的葉姿較挺,占72%;
長勢:9個組合(品種)長勢一般,占36%、16個組合(品種)長勢茂盛,占64%;
整齊度:1個組合整齊度較差,占4%、4個組合(品種)長勢一般,占16%、20個組合(品種)整齊度一致,占80%;

中稻組合(品種)特征特性及抗性登記表
抗倒性:4個組合(品種)出現倒伏,占16%、21個組合(品種)未見倒伏現象,占84%;
抗病性:1個組合(品種)發生較輕的葉溫病,占4%、24個組合(品種)沒有發生稻瘟病,占96%;2個組合出現穗頸瘟,占8%、23個組合未發現穗頸瘟,占92%;4個組合(品種)發現有白葉枯病,占16%、21個組合(品種)未發現,占84%;1個組合(品種)發生紋枯病,占4%、24個組合(品種)未發生紋枯病,占96%;5個組合(品種)未發生稻曲病,占2%、20個組合(品種)發生稻曲病,占80%。
二次灌漿:4個大穗型組合(品種)有明顯的二次灌漿現象,占16%。
由于氣候的原因,我地育秧時溫度不高,后期溫度上升幅度較大,秧苗長勢隨有效積溫的增加而徒長,造成碳氮比失調,不易奪高產;
在肥力較好的田塊,以26.7cm×26.7m,每公頃栽插140.26萬穴,每穴單雙苗混插;肥力較差的田塊23.3cm×23.3cm ,每公頃栽插184.18萬穴,每穴雙苗栽插;
以上25個組合(品種)都不同程度發生了稻曲病,主要原因:一是防控時間要把握時間節點,主要在出穗前5-7天防控,用藥過早過遲仿效均會下降。生產上一般可以掌握在水稻葉枕平(劍葉葉枕與倒二葉葉枕相平)時用藥防控;二是防控藥劑選擇不對,一般選用45%咪鮮胺750克/畝加25%吡唑嘧菌酯300克/公頃或者用30%苯甲.丙環唑乳油3450毫升/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