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光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沙土鎮文化站,安徽 亳州 236800)
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我國鄉鎮的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有了較大的提升。與城市的多元化文化不同,鄉鎮文化活動較為單一,且文化氛圍不濃。為了更好地引導農村群眾文化,推動農村文化事業發展進步,必須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求。因此,開展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在群眾文化工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時期我國鄉鎮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需要對文化活動形式加以創新及優化,適當加強文化宣傳力度。我國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及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各行各業當中,并且成為人們生活發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這給鄉鎮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帶來一定威脅也帶來巨大機遇,需要提高對于文化保護強度的重視,提高對于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創新的重視,合理利用“互聯網+文化”,強化鄉鎮基層文化的傳承。為此,鄉鎮文化站應當主動承擔推動鄉鎮基層群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責任,主動將基層文化建設與互聯網等先進技術相結合。如,利用互聯網技術,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建設網絡虛擬文化展覽館,或者虛擬民風民俗博物館等,以先進而全面的互聯網技術推動鄉鎮基層群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鄉鎮基層群眾提供文化學習的機會。另外,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進行鄉鎮文化活動進行推廣與宣傳,利用先進技術擴大宣傳范圍,提高宣傳力度,保證鄉鎮基層文化活動宣傳的全面性,確保更多群眾積極踴躍地參與到鄉鎮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當中。
為了確保鄉鎮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力度與效果,要求政府適當加大對于文化建設與推廣工作的扶持力度,增加鄉鎮基層群眾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鄉鎮基層群眾文化的硬件支撐。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愿意投入更多的成本開展精神文明活動,精神文化需求的層次也更高,要求精神文化、休閑娛樂與知識技能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基于此,政府應當更加重視鄉鎮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增強財政扶持力度,加強鄉鎮基層群眾文化的基礎硬件配置。
政府可以加大經濟投入,建設鄉鎮文化網絡信息平臺、網絡圖書館等,用以通過網絡渠道傳播鄉鎮文化,建設公共圖書閱覽室,為鄉鎮基層群眾提供書籍閱讀的條件。在經濟投入的過程中,政府應當調整經濟扶持方式,對傳統的單一投入進行多元化的轉變,拓寬財政資本來源,適當引進社會資本,為鄉鎮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基礎硬件配置提供更好的經濟支撐。
為了更好地滿足鄉鎮基層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訴求,應當大力推動多元文化的建設。文化作為人類精神活動及活動產品,其表現形式與表現載體是多樣的,因此而產生形式豐富的文化活動,鄉鎮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要強化對于鄉鎮文化資源的整合工作,深入發掘鄉鎮群眾文化內涵,進而在此基礎上強化對于鄉鎮基層群眾文化的整合工作,以提高基層群眾的素質水平與文化素養。可以由鄉鎮文化站為主導,加強鄉鎮基層群眾文化的多元化建設引導力度。鄉鎮文化站主導下,加強與基層文化藝術工作人員合作,并積極引進健康的外來文化,拓寬多元文化來源,以便于更好地開展多元文化建設工作。
同時,為切實開展積極健康的鄉鎮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應當對當地基層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與開發,立足于當地的實際情況及文化發展需求,建立多元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挖掘當地優秀的文化資源,從而保證人民群眾對于基層文化建設工作的支持力度與參與熱情。
鄉鎮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活動,旨在推動群眾文化的普及工作,以更好地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訴求,改善文化建設水平。如果當地鄉鎮基層群眾文化水平較低,則為了保證鄉鎮基層文化建設水平,應當采用更加富有生命力,更加短小精煉的文化產品,以充分引起基層群眾的文化共鳴。同時,鄉鎮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加強精品文化建設工作,通過精品文化建設提高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水平。如,在推廣當地特色基層群眾文化產品時,向其中賦予時代精神,如果當地基層文化中有舞蹈文化,則融合更加富有青春氣息及時代氣息的舞蹈創作理念,推動當地特色舞蹈的時代性建設與發展,推動特色舞蹈的廣泛傳播。為了切實提升精品文化建設水平,在當地鄉鎮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可以舉辦主題活動,將該階段的文化建設資源全部投入到主題文化活動舉辦及建設過程中。可以以年份為單位,每年舉辦一場主題文化節,并長期延續下去,以起到常態化精品文化建設效果,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基層文化訴求。
鄉鎮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要充分結合中國社會主義特色文化建設的實際需求,明確和諧社會發展對于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由地方鄉鎮政府為主導與支持,通過創新活動形式,加大扶持力度,建設多元文化與精品文化等方式,大力提高鄉鎮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