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利紅,柯有力
(湖北省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普胸血管外科,湖北 武漢 43002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發生率為4%~10%,是致殘的主要原因。研究發現皮膚血管退化、創面血管生成遲緩是潰瘍不愈合的主要原因[1]。封閉式負壓引流術(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治療創面的新技術,逐漸應用于糖尿病足潰瘍的治療[2]。本研究在VSD的基礎上加丹紅注射液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02例,均為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住院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1例。觀察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48~76歲,平均(64.28±3.51)歲;糖尿病病程1~26年,平均(10.23±1.84)年;糖尿病足病程1~16個月,平均(6.53±1.27)個月;Wagner分級為I級23例,II級28例。對照組男34例,女17例;年齡44~78歲,平均(66.59±4.97)歲;糖尿病病程1~25年,平均(12.23±3.14)年;糖尿病足病程1~18個月,平均(7.12±2.08)個月;Wagner分級為I級20例,II級31例。兩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符合《糖尿病足(肢端壞疽)檢查方法及診斷標準(草案)》[3]。即有明確的糖尿病史并且有肢端病變,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皮膚蒼白變黑,肢端出現刺痛、發冷等缺血表現,出現肢端麻木、痛覺、溫覺減退或消失等神經病變。符合糖尿病足Wagner分級標準[4]。
納入標準:符合西醫診斷標準且Wagner分級Ⅰ~Ⅱ級潰瘍,年齡80歲以下,創面面積30cm2以下。
排除標準:創面合并結核、腫瘤、慢性骨髓炎,嚴重心腦肝腎功能疾病,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入院局部廣泛壞死,需立即行高位截肢手術。
兩組均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水平,使空腹血糖維持在6~7mmol/L,餐后2h血糖維持在9~10mmol/L。控制血壓130/80mmHg以內。采集創面基底部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選擇有效的抗生素。創面徹底清創,清除壞死組織,并用VSD治療。內置硅膠引流管,按需要修剪。首先清除創面滲出物,75%酒精消毒2次,消毒超過創緣6cm,消毒完成后用生理鹽水沖洗,根據創面的大小和性狀修剪敷料。VSD敷料采用一次性負壓引流泡沫型專用敷料(武漢維斯第醫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批號 20060343),接觸創面,敷料薄膜(英國施樂輝公司生產)密封創面,薄膜達創面外3cm,引流管連接負壓裝置,壓力為-250mmHg,薄膜明顯低于創面表面表明密封性良好。應仔細檢查貼膜與皮膚的密閉狀態,如發現敷料隆起說明漏氣,應重新封閉創面。治療過程中引流管應始終保持通暢,將創面內的滲出物吸出。通常在7日后拆除敷料,觀察創面肉芽生長情況。若肉芽生長良好,無或僅存點狀壞死組織可以選刃厚皮片覆蓋。若壞死組織較廣泛感染仍存在,需進一步清除壞死組織后更換敷料后繼續治療1~2周,采用皮瓣覆蓋。
觀察組加用丹紅注射液(山東丹紅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866)30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626)250mL中靜脈滴注,1日1次。
兩組均2周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采用Photoshop CS軟件測量創面面積、肉芽組織面積和上皮組織覆蓋面積,觀察創面愈合率。采用彩色多普勒儀(GElogic5 Expert/GE logic P6 PRO)測定足背動脈血流量、血管內徑和踝肱指數。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痊愈:創面完全愈合,創面基本無結痂、無明顯滲出、痂皮下無膿液。顯效:創面愈合率大于等于70%。有效:創面愈合率30%~69%。無效:創面愈合率小于30%,甚至創面擴大。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創面、肉芽組織和上皮組織覆蓋面積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創面、肉芽組織和上皮組織覆蓋面積比較 (cm2,±s)

表2 兩組創面、肉芽組織和上皮組織覆蓋面積比較 (cm2,±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創面面積 肉芽組織面積 上皮組織覆蓋面積觀察組 治療前 7.28±2.35 0.86±0.63對照組 治療前 7.30±2.39 0.84±0.61觀察組 治療后 3.50±1.31△ 1.74±1.45△ 5.37±1.82△對照組 治療后 4.36±1.94 1.36±1.28 4.65±1.41
兩組足背動脈血流量、血管內徑和踝肱指數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足背動脈血流量、血管內徑和踝肱指數比較 (±s)

表3 兩組足背動脈血流量、血管內徑和踝肱指數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足背動脈血流量(mL/min)足背動脈血管內徑(mm) 踝肱指數觀察組 治療前 23.81±1.92 1.47±0.52 0.45±0.08對照組 治療前 22.97±1.87 1.45±0.50 0.44±0.08觀察組 治療后 30.46±2.15△ 2.08±0.79△ 0.82±0.06△對照組 治療后 18.30±2.02 1.86±0.61 0.56±0.09
糖尿病足表現為皮膚蒼白、疼痛,足背動脈波動減弱、足部水泡、潰瘍、痛溫覺消失,嚴重者發展至壞疽,需要截肢控制病情進展[5]。糖尿病足與糖脂代謝紊亂、微循環障礙有關。持續高血糖狀態引起內分泌紊亂,血管彈性下降,內皮受損,血管狹窄、血液循環受阻。足部長期缺血導致壞死[6]。高血糖狀態刺激纖維組織增生導致血管增厚。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亂,大量低密度脂蛋白沉積在血管內膜形成斑塊,誘導成纖維細胞遷移至內膜下,導致管壁僵硬和狹窄。
VSD采用負壓吸引裝置連接敷料,可產生低于大氣壓的壓力,持續或間斷性吸引,及時清除壞死組織,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環、增加創面內血流量,減輕水腫,清除細菌,控制感染,降低創面因子的表達,增加生長因子的活性,加快肉芽組織的生長,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生成,縮短創面修復時間[7]。與傳統換藥相比,VSD可高效引流,防止傷口積液,減少換藥次數[8]。
糖尿病足屬中醫“脫疽”范疇。氣陰虧虛、陰虛內熱、氣血耗虧、淤血滯留于脈絡中[9]。治療以益氣化瘀為主。丹紅注射液中丹參、紅花活血化瘀。丹參含有丹參素、丹參酮,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可促進前列素I2的生成,清除自由基[10]。紅花含有紅花苷、紅花黃色素,可降低血液黏度,調節血脂水平。丹參、紅花改善血液阻塞,加快血液循環,擴張血管[11]。因此,丹紅注射液輔治糖尿病足潰瘍可加快潰瘍愈合,改善足部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