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概念由美國西拉姆學院率先提出,源自于當時該校的文科專業不能適應社會需求,希望通過“文理交叉”的方式構建“新文科”[1]。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促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經過學界倡導以及教育部2019年“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和2020年“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的推進,“新文科”建設從概念邁向了正式實施。與傳統文科相較,新文科建設應體現對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責任感、使命感,突顯中國話語體系對文科的主導作用,促進社會價值觀重塑和國家軟實力提升。新文科建設還應響應新科技和產業革命,新技術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將廣泛運用于文科人才培養,促進文理、文工、文農、文醫交叉。在此背景下,與新技術有著天然聯結的圖書情報學,顯然應該擁抱新文科建設的契機,在固本正源的前提下求變,不斷促進自身學科的繁榮和發展,同時也應該為其他學科建設新文科之路提供引領和支持。
本文旨在分析建設圖書情報學的新文科所面臨的機遇和憂思,以期引起學界同仁對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圖書情報學科未來發展的關注。
1? ?圖書情報學與新文科
雖然新文科在近年來才正式實施,但是圖書情報學科近年的發展一直與新文科的理念相吻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圖書情報學一直關注信息(數據、文獻、情報)、技術、人(用戶)三者之間的關系。為了更好地為人與社會提供信息服務,圖書情報學科不斷地采用各種信息技術來獲取、存儲、組織、檢索和利用信息。圖書情報學與信息技術有著天然的聯結。圖書情報學自誕生以來就具有“文獻傳統”和“計算傳統”,前者是學科的源頭,后者是學科的天然特質[2]。其次,圖書情報學具有跨學科、多學科的學科特征。跨學科性是指圖書情報學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其他學科或領域,如圖書情報學科中的信息組織、信息檢索方法、文獻計量法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可以應用到其他學科,對其他學科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多學科性體現在圖書情報學科需要借鑒和吸收相關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來發展自身,如圖書情報學科常常需要借助計算機科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來推動自身學科的發展。
圖書情報學與信息技術雖存在天然聯結,具備新文科的部分特質,但并不代表圖書情報學已經是新文科、無須擁抱新文科建設。在保持圖書情報學既有特點與優勢的前提下,圖書情報學仍有必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尤其需要進一步考慮在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標志的新技術環境下應該如何凸顯并發展新文科。在話語體系方面,需要考慮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圖書情報學的新文科,而不是僅僅追逐西方話語體系下圖書情報學科的熱點。在研究內容方面,需要在堅守圖書情報學核心研究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新技術革命的成果,以交叉學科的思維完善本學科的知識體系。在學科功能方面,不再是僅僅描述圖書情報學對應的一些客觀的社會現象和所面臨的實踐問題的解決措施,而是應該把人才培養、學科研究提升對社會價值觀的重塑、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高度。在研究方法論上,需要綜合運用傳統的圖書情報學方法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彰顯圖書情報學新文科的科學性和人文精神[3]。
2? ?圖書情報學的新文科建設
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需求,圖書情報學需要抓住新文科建設的契機,圍繞培養目標、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模式等多方面構建圖書情報學科的新文科。在培養目標方面,各個單位應該根據自身學校的特色,培養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不同行業背景下的圖書情報學復合型人才。在師資隊伍方面,需要進一步引進具有多學科背景的師資。此外,尤其要重視聘請具有在各類圖書館、科技情報研究所、企業情報分析中心任職經歷的實務人員加入到師資隊伍中。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該增加開設與大數據有關的課程。通過開設數據科學、大數據基礎架構、編程語言課(如R語言和Python語言)等一系列課程來提升圖書情報學科學生的智能信息處理水平。此外,也需要增設跨學科專業新興交叉課程,以培養和提升圖書情報學科學生的跨領域知識通融能力。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需要加強落實學生到圖書情報實務部門的實踐學習環節。同時,可以嘗試與圖書情報學科的實踐部門共同培養學生,形成新的協同機制。
建設圖書情報學的新文科雖然是新時代背景下的新提法,但是圖書情報學科一直都在重點探索文獻(信息、數據、知識)的存儲、組織、檢索和利用,在這些研究問題中都需要接觸和擁抱每個時代的新技術。圖書情報學的新文科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在數據密集型科學研究范式下,圖書情報學科已經開始嘗試采用數據密集型科學計算的方式開展了對本學科基本問題的研究。已有學者提出,在新時代背景下圖情學科今后可以在數字人文、網絡計量、科技情報創新、智庫建設與戰略咨詢、數據管理和大數據平臺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等研究領域大有作為[4-5]。
3? ?新文科建設之途的圖書情報學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的科技手段給圖書情報學科的發展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新文科最大的特點是文理交叉,需要采用技術手段和理科思維對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問題進行分析。當前,圖書情報學科的數字人文方向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圖書情報學新文科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關鍵領域。2011年,武漢大學創建了中國大陸首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隨后,多家單位也開始不斷成立數字人文、人文計算研究中心。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情報學會數字人文專業委員會成立。2019年,敦煌文化遺產數字化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社會科學情報學會數字人文專委會學術年會在世界文化遺產圣地——敦煌莫高窟召開。該會議的成功舉行表明了圖書情報學科傳統的信息組織方法等與新信息技術的結合可以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分析和利用提供支持。
以南京農業大學在數字人文方面的探索為例,其在典籍知識庫構建、典籍語義分析與挖掘、中華文化傳統的知識表達體系自動構建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時,在學生培養層面,組織學生參與了新時代人民日報分詞語料、古代漢語典籍文本、食品安全語料等的標注工作,既提升了學生智能信息處理水平又達到了培養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當下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進而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為此成立的學生課外學術團體“748社團”已經成為了一個融合專業與思政、對接課上與課下、融通理論與實踐的人才培養平臺。
在數字人文領域實現將新信息技術與知識組織、知識表達、知識挖掘的融合,是圖書情報學科的新文科建設成功探索與示范。但是,由于圖書情報學科與信息技術的天然聯結屬性,圖書情報學科不應局限于自身擁抱并建設新文科,還應在新文科建設中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將新文科建設的探索與知識方法體系介紹并應用于其他文科專業領域,從而為其他文科專業邁向新文科之路起到橋梁與助力作用。
4? ?未來發展的憂思
雖然在新時代背景下圖書情報學的新文科建設充滿了機遇和希望,但是如何使圖書情報學的新文科建設之途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當下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議題。對于圖書情報新文科未來的發展,筆者有兩點擔憂。第一,新文科如何在圖情學科落地生根,而不是“空喊口號”。如云計算曾經在圖情學科引發過爭鳴和探索,但是卻很少有學者仍然在進行持續性的探索。今后,在圖書情報學的新文科建設過程中需要避免出現“空喊口號”或“成為別的學科研究領域”的現象,而是需要將本學科的核心知識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實現在圖情學科內的落地生根,同時將這些研究成果拓展到別的學科,為別的學科新文科建設之路提供技術和方法支撐;第二,如何做到學科的堅守和創新。強調學科交叉性以及積極引入各種新一代智能技術的同時,可能會出現學科泛化的問題。有時甚至會由于自己學科的學者沒有做到堅守,而導致本學科的核心研究問題成為了別的學科研究陣地[6-7]。如在上一代信息技術浪潮的影響下,圖書情報學科曾經對于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和建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從當下來看,圖情學科從事數字圖書館業務和技術本身的研究人員和實踐人員數量均越來越少。數字圖書館的研究領域已經成為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的重點研究領域。在新文科背景下,圖書情報學科需要做到守正,即要保持本學科的研究使命、研究對象、學科邊界、根本任務保持不變。同時,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即積極地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方法和技術來優化圖書情報學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機制以及研究模式。
愿機遇轉化為學科明天的現實,愿憂思只是筆者的杞人憂天!
參考文獻:
[1]? 樊麗明.對“新文科”之“新”的幾點理解[J].中國高教研究,2019(10):10.
[2]? 畢強.數字時代情報學發展前景[J].圖書情報工作,2020,64(12): 5-7,31.
[3]? 徐明顯.新文科建設與卓越法治人才培養[EB/OL].[2020-11-19].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php?id=15051.
[4]? 周曉英.數據密集型科學研究范式的興起與情報學的應對[J].情報資料工作,2012(2): 5-11.
[5]? 馬費成,李志元.新文科背景下我國圖書情報學科的發展前景[J/OL].[2020-11-19].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2746.G2.20201023.1504.002.html.
[6]? 王知津.大數據時代情報學和情報工作的“變”與“不變”[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9,42(7):1-10.
[7]? 肖希明,李琪,劉巧園.iSchools “去圖書館化”的傾向值得警惕[J].圖書情報知識,2017(1):19-25.
作者簡介:黃水清,男,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