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以來,信息記錄不斷產生,呈指數級增長之勢;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普及,推動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變革。以上圖景導致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以下簡稱圖情檔)學科對象和內容的劇變。在計算機科學迅速“入侵”信息組織、信息檢索、信息分析等圖情檔學科原有陣地的情況下,順應時代變革,借助信息技術賦能,加強學科協作和融合,拓展學科發展空間,走向數字數據的管理和開發,已經成為學界共識[1-2]。近年來,多所高校先后以數據科學、數據管理和數字人文為突破口,開啟了新時代學科建設的探索之路。提倡學科深度融合的新文科建設為本學科的集體性思考和努力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3]。豐厚基礎,打造更寬口徑的信息管理學科;繁榮分支,推動新型特色學科領域的形成和壯大,將成為圖情檔學科融合發展的兩大方向。
1? ?豐厚基礎
近年來多所高校推行大類本科招生,招生形勢日益嚴峻,同類學科競爭格局被打破,倒逼冷、熱、大、小學科直接競爭。實踐性強的社會學科,尤其是“小眾”學科如何辦好厚基礎、寬口徑的本科專業,成為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實際難題。圖情檔學科通過調整課程方案、設置新專業等措施來吸引學生,包括在課程方案中增加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相關課程,設置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數據科學等新專業。然而,這些舉措同時也引發了學科歸屬的焦慮,尤其是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新專業并不在圖情檔一級學科之下,事實上本世紀初本學科點紛紛設立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就已跨出了圖情檔的大門,大類招生改革進一步促發了學科外擴。2020年5月,清華大學宣布新聞傳播學科取消招收本科生,擴大研究生規模[4]。2020年9月,教育部發文明確指出到2025年,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2/3左右[5]。這些舉措在釋放相同的信號,即應用性學科要強化面向職業的研究生教育,在本科層面進一步提出強化基礎的要求。在我們看似被逼采取的、向社會熱門需求靠攏的新課程、新專業設置的背后,也在有意無意間加強了圖情檔學科基礎課程的建設。若要進一步思考一級學科整體發展戰略,基礎夯實是不可回避的任務。
作為當代社會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信息備受關注,相關學科的發展空間日益擴大。有關信息的理論學說分散在數學、經濟、計算機、管理等多個學科,如信息論塑造了用數學模型表征信息的經典,信息經濟學著眼信息現象的經濟學分析。與此相對的是,信息管理尚未在管理學中占據與信息價值匹配的位置。發端于某類信息機構或某類信息活動的圖書館、檔案學和情報學,唯有打破封閉,消弭隔閡,融合拓展,合力打造內在更為緊密、外在更為統一的整體性信息管理學科,覆蓋不斷增加的信息機構類型和不斷更新的信息活動方式方法,方能滿足解決復雜信息問題的人才培養需要,并在快速發展的學科格局中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和更廣的發展空間。
更寬口徑的、統一的信息管理學的建設具有很強的基礎:第一,圖情檔學科的研究對象正在融合,以數字形式存在的數據往往具有復合屬性,如一份公文,若要作為業務憑證加以留存,則為檔案;若要作為決策數據加以挖掘,則為情報;若公布在網站上,則具備出版物的屬性;第二,研究方法正在融合,從文獻計量、信息計量、科學計量到數據密集型研究方法,從文獻研究、文本分析、田野調查到扎根理論,圖情檔學者們的學術訓練和學術規范化程度正在整體提高,且互相學習借鑒;第三,圖情檔事業正在融合,如圖書館、檔案館都在承擔保存Web信息、社交媒體信息的任務;圖檔博美(GLAM)正在聯合開展文化信息資源開發;數據化和數據分析則是信息服務的共同基礎。服務國家經濟、科技和文化戰略,是圖情檔事業的共同目標;傳統的圖情檔機構和新型信息服務機構的協同,是其共同的發展道路。
旨在夯實基礎的圖情檔學科的內在融合,需要在以下方面著力:第一,建立更為全面的信息資源觀,不強求某類信息資源的純粹性,認可其復合性,培養包容多種信息之視野,推動全局信息觀下的理論發現;第二,建立更為系統的信息資源管理方法體系,突出數字環境下數據生成、采集、組織、分析、可視化等主流方法,錘煉數據思維;第三,更加注重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基礎性學科的結合,從中汲取營養,并將信息和信息管理的基礎理論,反向滲透到其他學科之中,如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先后推出《信息素養》《數據素養》等類似課程,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2? ?繁榮分支
在教育部學科目錄體系外,各院校圖情檔學科通過自設專業和開辟新的研究領域等措施,打開學科面。其中自設二級學科包括:信息資源管理、編輯出版、數據科學、國家安全數據管理、信息分析和數字人文等。近年來的代表性新興研究領域如數字記憶、智能推薦、自動問答、文化遺產保護、本體與關聯數據、數據治理、科學數據管理、健康信息學、社群信息學、計算檔案學、社群檔案等。學科歸屬的焦慮和學科邊界的拓展結伴而來[6]。在某種程度上,學科離心力的說法部分源自本文所說的學科基礎尚不豐厚。基礎不牢不厚,發散的學科分支便可能顯現出飄然若出之勢。與此同時,繁榮的分支也可以為學科根基反向輸送養分,有助于從多元的領域中總結規律。當前的問題并不在于分支分散,而是分支要進一步加強。
圖情檔學科規模偏小,全國加起來不過80家左右,學科分支的分布更少,從這個意義來講,分支規模小是制約其發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
第一,切實開展圖情檔一級學科內的深度融合。以圖情檔39青年學者沙龍和青年學者論壇為代表的一級學科學術交流平臺,有力地推動了一級學科內的學術交流。在此基礎上,迫切需要推進一些務實的教學和科研融合項目,尤其是達成共識的一些新領域。如在數字記憶領域,可以針對檔案資源的數字開發,同時使用圖書館領域的關聯數據、本體構建的方法,應用情報學領域的文本挖掘、文獻分析的方法,并結合知識圖譜、機器學習等圖情檔共同關注的人工智能技術;將現有偏圖書館學方向的社群信息學和偏檔案學方向的社群檔案研究整合,共同關注數字鴻溝、數字包容和數字公平問題;再如在科學數據管理領域,加入注重背景關聯的檔案化管理方法。這樣的合作,既可以在科研項目中實施,也可以課程或者課程中專題的形式加以推動。
第二,探索跨一級學科的交叉合作。跨學院、跨機構和跨學科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將是新文科建設的發展方向,前者如華東師范大學將商業數據分析作為數智圖情交叉學科建設的重點方向之一,圖情檔和工商管理等學科的教師共同打造適應解決復雜商業問題需求的培養體系。后者如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后,中國人民大學建立了由本學科與公共管理、社會學與人口學、統計等學科共同參與的“公共健康重大創新平臺”,圖情檔學科的健康信息學團隊參與此跨學科平臺建設。跨一級學科的合作將擴大新興領域學術共同體,將更多學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由此形成更強的推動力。
第三,努力擴大圖情檔學科的輸出。社會對圖情檔學科的認知普遍不高,甚至存在一些誤解。打造新時代圖情檔學科的新形象,已經迫在眉睫。這種形象的建立,除了社會推廣之外,還需要采取創新形式,將圖情檔學科核心知識和技能向外輸出。一些高校開設“微專業”“榮譽輔修學位”等相對靈活的培養項目,立足跨學科人才培養的需求,以一組課程結合一定實踐要求的方式提供某個領域的知識傳授和學術訓練,以提升學生在特定領域的學術專業素養和行業從業能力。如蘇州大學面向全校提供信息資源管理微專業,中國人民大學設置數字人文榮譽輔修學位。
厚基與繁支,前者自上而下,越扎越深,為信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面支撐提供養分;后者自下而上,根深葉茂,揭示解決各種信息現象和信息問題的方法之道。兩個方向相互連接,相互支持,上下貫通,內外融合,形成學科發展的內在張力。
參考文獻:
[1]? 馮惠玲.學科探路時代——從未知中探索未來[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20,10(3):4-10.
[2]? 孫建軍,李陽,裴雷.“數智”賦能時代圖情檔變革之思考[J].圖書情報知識,2020(3):22-27.
[3]? 馬費成,李志元.新文科背景下我國圖書情報學科的發展前景[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46(6):4-15.
[4]? 重磅!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取消本科![EB/OL].[2020-12-08].https://news.sina.cn/gn/2020-05-15/detail-iircuyvi3203170.d.html.
[5]?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于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EB/OL].[2020-12-0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6]? 初景利,張穎.以信息和數據為核心構建圖情檔學科體系與能力[J].文獻與數據學報,2019,1(1):21-31.
作者簡介:劉越男,女,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