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衛(wèi)東
摘要:構建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協同機制,既是實現審計全面覆蓋,實現服務審計高質量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內部審計質量,充分發(fā)揮內部審計作用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近年來的實踐,提出要運用PDCA循環(huán)質量管理理論,分別開展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之間的項目協同、組織協同、成果協同和資源協同,實施全流程閉環(huán)管理,推動內部審計高質量發(fā)展。
關鍵詞:循環(huán);審計;協同機制
PDCA循環(huán)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筆者認為可運用PDCA循環(huán)質量管理理論,從計劃(Plan)、執(zhí)行(Do)、檢查(Check)和處理(Act)四個環(huán)節(jié)著手,分別開展項目協同、組織協同、成果協同和資源協同,實現從項目立項、組織實施、問題整改到總結利用的全流程閉環(huán)管理,推動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協同機制建設,以此促進內部審計高質量發(fā)展。以下,筆者將結合余杭農商銀行(以下簡稱該行)的實踐,就此進行粗淺的探索。
一、抓好分析規(guī)劃,實現項目協同
計劃環(huán)節(jié),關鍵是抓好統籌規(guī)劃,確保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在項目計劃上的協同。因此,作為內部審計部門要積極配合國家審計,在年初要及時將審計年度計劃上報國家審計機關。而國家審計機關可按照審計署印發(fā)的《關于做好審計項目審計組織方式“兩統籌”有關工作的通知》有關精神,綜合考慮實際及內部審計計劃上報情況,召開由相關內審部門及相關條線負責人參加的聯席會議,共同討論和商量,明確協同項目、項目內容、時間安排以及審計小組人員構成等,實現協同項目統籌管理。
實踐中,該行制定并印發(fā)檢查項目統籌管理辦法,規(guī)定每年年初各業(yè)務條線(部門)須向審計部門報送年度檢查計劃,具體內容包括項目名稱、檢查內容、時間范圍和檢查人員構成等。在此基礎上,由審計部門牽頭,通過項目整合、內容整合、人員整合等方式,統籌安排并行文發(fā)布年度檢查項目,包括協同項目,著力構建內部協同機制,確保審計(檢查)內容、對象全面覆蓋。同時,有效減少現場審計的資源占用和進場頻次,實現“內部協同、一次進場、全面覆蓋、多維產出”的審計協同目標,力求優(yōu)化配置審計資源,實現價值最大化。
二、落實工作措施,推進組織協同
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重點要落實工作措施,推動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在組織方式上的協同。首先,要完善組織體系。建立健全轄區(qū)內審人員信息數據庫,為下一步精準指導培訓和抽調協同項目等提供科學依據。其次,要健全工作機制。具體可構建內審聯系片(點)制或內審督(指)導員制,重點挖掘和解決內審協同組織機制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或困難等。此外,要構建協同網絡。
筆者認為可從三個層面豐富協同組織方式,在區(qū)轄內編織一張“點、線、面”相結合的協同網絡,有效確保審計全面覆蓋。其一,“點”:即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協同組織方式。該組織方式要突出重“點”,即著力抓好重點對象、重點領域和重點風險等。其二,“線”:即主管部門(條線)與內部審計協同組織方式。國家審計機關指導主管部門,由其與下轄內部審計協同,力求抓好條“線”方面的覆蓋。其三,“面”:即內部審計與其內部部門協同,全力抓好對象內容的覆蓋。實踐中,該行審計部門實施三線聯動審計,積極探索組織協同。
一是“點”協同。即與基層網點協同。三線聯審實現了審計后備人才、現場審計崗、非現場審計崗前中后三道防線的協同“作戰(zhàn)”。從人員配備(組織方式)看,審計后備人才來自基層支行(前臺)、現場審計崗來自審計派駐片區(qū)(中臺)。兩者共同參與審計項目,更有利于他們對照被審計對象存在的問題,在其所在或派駐機構(網點)實施自查自糾,從而有效實現“審計一個、警示一片”的協同審計目標。
二是“線”協同。即與業(yè)務條線協同。三線聯審按審計內容分設員工行為、業(yè)務風險和財經紀律三個審計小組,分別由人事、審計和財務部門牽頭,從而有力打造管人(人事監(jiān)察責任)、管事(審計監(jiān)督責任)、管錢(財經管理責任)的“三責聯動”內部協同組織新方式。
三是“面”協同。即與高管層面協同。三線聯審受該行監(jiān)事會委托立項實施,根據該項目協同機制運行情況等,該行印發(fā)《監(jiān)事會監(jiān)督檢查工作實施方案》,著力構建并固化監(jiān)事會與審計部門內部協同的監(jiān)審聯動機制,特別是健全組織體系和明確工作內容、方式及要求等,從而有力推動協同組織機制固化。
三、強化清單督導,確保成果協同
檢查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強化清單督導,確保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在成果運用上的協同。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借鑒我國航天項目管理的“雙五歸零”方法,以“清單督導”模式為基礎,從審計問題著手,落實問題歸零五條要求,著力發(fā)揮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各自的角色作用(監(jiān)督者與執(zhí)行者),促進協同成果有效轉化。實踐中,該行以《問題整改清單》為基礎,通過配套實施五大機制,即問題分類制、主體分層制、運營診斷制、進度通報制和質量評價制,落實以下五條要求,確保審計發(fā)現問題能夠從源頭上實現“清零”。
一是分類準確。即問題分類制。開發(fā)并運用審計問題統一管理平臺,首先從問題成因(性質)和整改時限兩個要素著手,做好各類審計發(fā)現問題的分類管理工作。具體將問題分為即時整改類、業(yè)務管理類、機制制度類、重點關注類和歷史遺留類共五大類。
二是主體清晰。即主體分層制。制定審計整改質量評價辦法,將審計項目分為本單位立項、上級組織實施、領導指定牽頭共三個層級,分別明確和落實整改主體,并注重發(fā)揮業(yè)務部門的專業(yè)優(yōu)勢。同時,編發(fā)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兩張清單”,進一步明確被審計單位的“一把手”應作為整改第一責任人。
三是措施明確。即運營診斷制。在現場召開由審計組及被審計單位相關人員參加的運營診斷會,就審計發(fā)現的問題,交流溝通,剖析成因,講透風險,并吸收被審計單位好的觀點意見,最終形成整改意見等,確保整改措施可行。
四是跟蹤有效。即進度通報制。對照《問題整改清單》措施及時限要求等,采取審計通報等形式對問題和整改情況實施通報或公示。同時,引入整改督導制、雙向約談制等措施,加強整改過程的精細化跟蹤與全流程管理。
五是評價客觀。即質量評價制。實踐中,按照審計整改質量評價辦法有關規(guī)定,并對照問題整改清單,就審計項目的整改質量,對整改主體實施年度綜合評價。
四、突出總結改進,實施資源協同
處理環(huán)節(jié),重點要突出總結改進,推動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在資源利用上的協同。因此,筆者認為內外審計要依托科技力量,各自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加快搭建各類審計信息(數據)庫,包括法規(guī)制度庫、審計案例(經驗)庫、審計問題庫等,推進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實現協同資源利用價值最大化,夯實協同基石。如內審部門可以構建審計問題庫,這樣在協同審計時,國家審計可以盡快了解被審計對象總體情況,確認以前已經發(fā)現的具體問題和相似領域有無繼續(xù)出現該類問題,查看以前采取的措施是否像當初設想的那樣依然有用,形成風險防范或問題督導清單等。實踐中,該行堅持“科技強審”理念,通過編制“四庫全書”,即制度庫、經驗(案例)庫、模型庫和問題庫,著力拓展審計資源利用的廣度、深度和高度。
一是制度庫。一般包括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監(jiān)管部門的法律法規(guī)和通知公告等、組織內部的各類規(guī)章制度等。同時,重點要運用科技手段,完善全文模糊檢索功能,實現分類管理。該行在內部OA系統,開辟規(guī)章制度電子文檔庫。
二是經驗庫。主要包括審計(檢查)實踐總結的經驗、問題案例分享、數據挖掘(含審計抽樣等)實現的規(guī)則等,以及各類審計文書模板庫,包括常見問題的定性與描述等。實踐中,該行由審計部門牽頭,將審計發(fā)現的問題編制“審計案例點評”,具體內容分成基本情況、案例分析、防范措施和審計點評四個部分,并在內部OA系統“通知函告”欄目和“和潤之家”微信公眾號定期發(fā)布,同時要求下轄各機構綜合采用晨會、例會等多種形式,組織全體員工認真學習,從而促進資源有效利用。
三是模型庫。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深刻改變了內部審計環(huán)境,傳統的審計技術方法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對此,筆者認為做好內部審計離不開數據化審計。而在進行數據分析、挖掘、驗證、提煉等過程中,就會形成和積累眾多輔助審計數據模型(代碼),包括利用SQL等技術訪問和查詢數據記錄或句式等。而將這些模型固化和收納運用,必將成為資源協同的有力支撐。
四是問題庫。重點要充分發(fā)揮科技支撐作用,完善審計分析功能,深入挖掘審計信息(問題),提高協同資源管理與利用能力。實踐中,該行下文明確由審計部門負責對各類檢查(審計)發(fā)現的問題實施統一歸口管理,并配套開發(fā)問題統一管理平臺,逐年將各類檢查包括審計發(fā)現的問題,納入問題電子數據庫,涉及內容包括項目名稱、問題定性、問題類型、處罰情況、整改主體、整改情況等。同時,實行按機構、按類別問題查詢,進行統計提煉,為精準協同審計及協同資源優(yōu)配提供科學支撐;實施按項目、按問題督促整改,固化清單督導長效機制,從而推動資源有效利用與增值。此外,該行還導入“GRAI復盤法”,從目標回顧(Goal)、結果評估(Result)、過程分析(Analyse)和規(guī)律總結(Insight)四個環(huán)節(jié)著手對協同審計項目進行回顧與推演,幫助審計人員總結工作經驗,落實改進措施,穩(wěn)步提升項目質量和成果價值,著力推進協同機制不斷完善。
(責任編輯:何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