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志宜 (安徽省路橋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合肥230031)
與現澆橋梁施工相比,裝配式橋梁施工主要是施工工藝以及節點連接方式的不同,它是將橋梁的主要構件通過工廠化預制,運至現場后進行拼裝。而節點是結構中傳遞荷載的重要部分,其連接處往往最易遭到損傷和破壞,故節點連接處性能好壞對整體結構起著決定性作用。
預制裝配式橋梁施工技術具有節能、環保、高效等優點,在國外應用較為廣泛,而在國內正處于發展階段,其抗震性能在國內外受到廣泛研究[1-3]。由于裝配式橋梁屬于分段預制、整體拼裝的結構形式,故在地震作用下主要是下部結構發生破壞,進而導致上部結構破壞(移位、落梁等),嚴重時導致整體結構坍塌,故裝配式橋梁主要研究下部結構的抗震性能。
文章以G3京臺高速方興大道至馬堰段中派河大橋引橋為背景,介紹了預制裝配式橋梁墩柱節點的連接設計方式,包括墩柱與承臺和墩柱與蓋梁的連接,并建立墩柱Midas模型,研究節點連接處的受力性能。
中派河大橋引橋下部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蓋梁采用C40混凝土,墩柱采用C70混凝土,承臺采用C40和C50混凝土。
預制裝配式橋梁結構中,墩柱與承臺連接通常采用現澆法和承插法兩種方式。現澆法是通過在預制墩柱底部和承臺頂部分別預留連接鋼筋,預制墩柱吊裝到位后通過現場澆筑連接段連接,這種方法連接段質量控制難度較大,施工要求高,應用較少。承插法是將預制墩身插入承臺對應預留的定位槽中,并在墩身與定位槽之間的空隙澆筑混凝土,使之連接成整體,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該方法施工簡單,安裝方便,現場工作量相對少,應用相對廣泛。

圖1 橋梁下部結構尺寸
G3京臺高速方興大道至馬堰段中派河大橋引橋中,承臺與墩柱采用承插法連接,首先將定位墩連接,通過自行設計的模板(如圖2)完成承臺與定位墩的一次性澆筑,承臺主體采用C40混凝土現澆,承臺后澆C50混凝土與墩柱連接。

圖2 承臺模板

圖3 承臺模板定位墩
墩柱與蓋梁的連接主要有:
①鉸接縫連接。接觸面涂抹結構膠,再通過預應力連接構件連接。
②濕接縫連接。在墩柱頂部和蓋梁底部預留定位鋼筋,首先通過耦合器將兩段進行耦合,再灌注混凝土使之連接成一整體。
③干接縫連接,通過預應力連接。
本技術采用承插式連接,墩柱頂部預留鋼筋,環形布置,蓋梁預制時通過鋼波紋管預留孔洞,安裝時墩柱的預留鋼筋插入蓋梁預留孔洞,在底部鋪一層環氧砂漿找平,預留孔洞中灌注微膨脹的自流平高強砂漿。該法較其他連接方法不需要施加預應力,不需要耦合器,施工簡便,并且可以避免短距離使用時的預應力損失。
建立兩種工況,兩種工況采用同一基本模型,如圖4。

圖4 基本模型
邊界條件設立不同,分別如下:
工況一。墩柱與承臺現澆連接,模型建立時墩柱與承臺連接處采用固結,不考慮地基作用影響,承臺底部采用固結。
工況二。承臺與墩柱用定位墩連接,模型建立時墩柱底部采用鉸接連接,不考慮地基作用影響,承臺底部采用固結。
試驗加載。分別對兩種工況下的墩柱在墩頂處加載,采用位移控制加載法,即通過控制加載使之產生相同的位移,研究加載力的大小。
分別對兩種工況進行加載分析,工況一條件下,墩柱在正常使用極限下,墩頂的應力變形都比較小。工況二條件下,墩柱在正常使用極限下,產生同樣的墩頂位移,所需的加載力比工況一大,但相差不大,滿足使用要求。兩種工況下墩柱墩頂位移與水平力關系如圖5所示。
在不考慮地基作用條件下,工況二墩柱底部受到周邊承臺混凝土的約束,產生應力變形非常小,近似于墩柱與承臺進行了固結,與工況一條件下受力性能基本一致。國外LIN J C等人[4]的研究試驗也表明,承插法連接的鋼筋混凝土構件由于存在剪力鍵,其耗能能力與現澆法施工并無明顯區別,受力性能較為穩定。

圖5 兩種工況下墩頂位移與水平力關系
全預制裝配式施工技術近年來應用廣泛,實踐證明,通過將橋梁的樁基、墩柱、蓋梁、主梁、護欄等在工廠進行整體預制或節段預制,可實現80%以上構件的預制施工,并在施工現場進行安裝和吊裝施工,變順序施工為并行施工,節約了大量工期,保證了工程質量。可以解決橋梁施工中的占用場地時間長、安全隱患多,投入資源多、環境破壞大等諸多問題。從社會、環境、經濟分析,具有較大優勢,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文章通過對兩種不同連接方式進行模型建立和分析研究,驗證了用定位墩連接承臺與墩柱連接方式(承插式)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