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東滕州界河鎮鄭寨村,有一戶居民從武漢返鄉后居家隔離,如何做好消毒滅菌工作,界河鎮高素質農民陳琪想出了用無人機“空中投食”的辦法,令人拍手稱贊,感嘆“高手在民間”。
農村地區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面對村居面積廣、死角多、人工消毒不易全等難題,疫情防護工作開展較為不便。在此情況下,陳琪嘗試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消毒滅菌,取得了良好效果。
陳琪曾是一名普通的農民,經過棗莊市農廣校和滕州市農廣校的多層次、多方位的培養和技能培訓,提升了科技素質和業務水平,深入了解無人機技術,成為了一名科技愛好者。回村后,為節約合作社實施病蟲防治的人力成本,他組織周邊的技術能人,通過專兼職模式,逐步組建一支45人的飛防技術隊伍。隊伍成立后,承擔著全鎮6萬畝農田病蟲防治的重任,先后完成了糧食高產創建平臺、小麥一噴三防、玉米一防雙減等病蟲害防治作業,覆蓋界河鎮68個村,惠及農戶6000戶。
疫情防控工作一啟動,陳琪便向鎮黨委、鎮政府主動請纓,帶領飛防大隊先后為轄區20余個村免費進行空中消殺作業。無人機飛防作業采用超低空飛行,作業高度1~2米,最高30米左右,對飛防區域進行GPS定位,明確標注飛防區、避讓區、禁飛區,確保無漏噴、錯噴現象。一架飛機載藥量20公斤,每架次防治面積30畝,工作時間10分鐘左右,具有作業成本低,用藥量少,噴施均勻、效率高、效果明顯等特點。
“村子面積廣、死角多,人工消毒無法做到全覆蓋,合作社的無人機正好能派上用場。阻擊疫情是一場全民戰“疫”,我們既然有這個技術,自然要主動承擔這個責任。”說到免費提供無人機消殺的初衷,陳琪的表述十分質樸,“只要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能用得到的,不論什么領域,我們隨叫隨到!”為提高防疫效率,陳琪帶領隊員加班加點,全天候待命,確保打通防疫戰的最后一公里。
當前的疫情形勢仍然嚴峻,滕州市界河鎮以陳琪為首的高素質農民,他們作為鄉村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強烈的家國情懷加入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來,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各顯其能,為防疫一線提供堅實保障。
(供稿單位:山東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滕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