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這片土地英雄輩出,因為紅色基因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血管中流淌。信仰之力,猶如豐碑,讓普通人在時代中閃現出英勇的光芒。
浙江省玉環市關工委
1926年12月的一天,在坎門漁村的一間茅屋中,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漁家總盼望順風順水,父母便給這個孩子起名順兒,大名就叫郭口順。
家中雖貧窮,可父母還是勒緊褲腰帶送郭口順去讀了小學??杉依飳嵲诶щy,15歲的郭口順只好進漁行做了學徒工,挨餓、挨打都是家常便飯。三年后,郭口順回到家里與母親一同做些討小海、曬魚干的活計。然而,一場風暴,帶走了郭口順做漁工的父親。為了養家糊口,郭口順去貨店當起了伙計。
一天,郭口順回到家里,他的母親林細鳳正在補衣服。突然,敲門聲響起。門縫里閃進一個人,順手就把門拴上了。
“大嬸,快借我藏一藏,國民黨水警隊要抓我?!?/p>
林細鳳一聽,立刻指指茅屋屋梁,來人立刻爬上去,隱身在梁上的木器雜物中。
郭口順后來得知,他們救下的這個人,是玉環武工隊的一名隊員。
從此郭口順家成了黨的地下交通站,從1947年到玉環解放,100多條情報通過郭家秘密傳送出去。在一個個地下交通員身上,郭口順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1948年3月,郭口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8年5月,郭口順擔任坎門工農黨支部書記,8月,建立坎門民兵組織。郭口順帶領民兵隊搜集情報、配合斗爭,做向導、運糧草、救傷員,為解放軍在戰場上的勝利提供了保障。
1950年6月,民兵隊長郭口順在巡邏中發現敵人想趁解放軍海訓調防偷襲坎門。他們俘虜敵人聯絡兵做“舌頭”,確認了敵人偷襲意圖,突然襲擊,誘使敵人自相攻擊。郭口順與我軍駐守部隊混編迎敵。激烈的巷戰持續到黎明,敵人潰敗,下海逃命。
在1951年的南排山海戰中,郭口順率領民兵,用小釣船打垮海匪的大帆船,成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的經典戰例。1960年,他出席全國民兵代表大會,受到了毛澤東、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70多年過去,郭口順仍然記得自己當年在黨旗下宣誓的場景。兒時的苦難、母親的無畏、戰友的英勇,都在郭口順心中化作“為人民”三個字,成為他的人生遵循。
1987年離休后,看到當地一些青少年不務正業,青少年犯罪率上升,郭口順很著急。他自告奮勇出任坎門鎮關工委主任,不要分文報酬。
一組數字,足見郭老的干勁:30多年寒來暑往,郭口順放棄了2000多個節假日,作各類報告1000多場,受教育青少年30多萬人次……
經郭口順幫教的人,不少事業有成。在他們心目中,郭口順就是一抹溫暖的陽光。
坎門人阿偉(化名)如今當上了船老大,還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在20來歲時他卻是綽號“打手”的小混混。有一年,阿偉因為打架被拘留,是郭口順去派出所,把他保釋了出來。他鼓勵阿偉:“年輕人犯錯不可怕,就怕不改。我知道你其實是個熱心的好小伙子,一定會變好的?!币呀浻行┳员┳詶壍陌ィ还陧樢淮未紊祥T勸導感動了。
感激郭口順的,不僅有當年的“問題”青年,還有眾多困難家庭的孩子?!肮鶢敔斒俏乙惠呑拥亩魅恕!碧崞鸸陧?,坎門姑娘李莉言辭中充滿了感激。十多年前,她身患重病,因為無錢醫治而命懸一線。郭老和關工委的同志們,發動社會各界為她籌集捐款,使她得到及時救治。后來,李莉考上了大學。“我和郭老常有聯系,平時也常做公益,幫助更多的人?!崩罾蛘f。
郭口順說,他覺得自己這輩子,做得最成功的事,就是在拔毒癮這個釘子上的努力,終是得到了一些成果。
20世紀90年代,毒患在玉環滋生蔓延,坎門的吸毒人數,曾一度位居玉環之首。
在郭口順的提議下,2007年,坎門禁毒陽光會所誕生了。625名老干部、老教師、老民兵、老漁民被郭口順的執著感動,成為禁毒幫教志愿者,投身坎門街道關工委的禁毒幫教工作。
截至目前,坎門禁毒陽光會所累計幫教吸毒人員432人,95%以上的吸毒者就地接受幫教,263人成功脫毒,占轄區總吸毒人數的61%,幫助安置就業、創業人數達到80%以上,打破了“一日吸毒,終生吸毒”的魔咒。
郭口順的家,是一幢30多年的老房子,墻體斑駁,50多平方米。“離休那年,政府給分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可老頭子堅持不要,說自己已經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了,不能享受這個待遇。”老伴張順花說。當年,響應國家號召,郭口順把大兒子送去內蒙古支邊,把另外兩個孩子送去支農。郭口順的子女沒有一個沾過他的光?;貞浲拢陧樢廊粺o悔:“共產黨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給的,為個人謀私利的事,再小我也不干?!?/p>
一年又一年,郭口順步履蹣跚,卻仍然堅守崗位。很多人問他:“郭老,你要做到什么時候?”郭口順說:“只要腦子還能思考問題,手腳還能動,黨和人民需要,我就繼續干下去?!?/p>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公司銀川貨運中心關工委常務副主任 張霖

我的奶奶廉維
北京市密云長城腳下、群山包圍的古北口鎮,是我的奶奶廉維(原名杜健如)的家鄉。1889年,她出生在這里。小時候的她熱愛學習卻被阻止。奶奶的二哥參加過辛亥革命,經常給她帶回一些書刊。她常用被子遮住窗戶,湊在油燈下偷偷地閱讀進步書刊,她的偶像是女英雄秋瑾。她抵制裹腳到17歲,架不住家人軟磨硬泡,把腳纏了??蛇^了幾天從二哥寄回的雜志上知道了婦女裹足之害,就悄悄把裹腳布每天剪去一寸,等到家人發現的時候,她索性徹底解放了自己的雙腳,成為古北口鎮放足第一人。
到了待嫁的年齡,三鄉五里的公子少爺她都看不上。后來,奶奶與她二哥北京陸軍大學炮科的同學,27歲的河北東光人張基交往、結婚。24歲的奶奶只帶著幾件衣服被褥,和一把用慣了的瓷茶壺,跟隨我爺爺開始了新生活。
隨著爺爺的調動與升遷,一家人從北京到保定、到濟南、到蚌埠、到南京,然后又回到北京。不管走到哪里,奶奶都會把送孩子們去念書當作第一要務,而且從來不用封建禮教約束孩子。奶奶過日子勤儉,孩子們穿的長袍腰間總是打個大折,是為了長高慢慢放開,可以多穿幾年。鞋面破了,就再蒙上一層布。她常對女兒們說:“你們將來一定要自立,不能依賴任何人。經濟上不獨立,要想男女平等是不可能的。”
1928年,擔任北伐軍第一集團軍中將炮兵總指揮的爺爺率領部隊為步兵開路。在打下軍閥孫傳芳據守的徐州,逼近濟南時,突然又接到命令要立即在限定時間內返回徐州防護。事發突然、路途遙遠,誰也無法按時將笨重的大炮撤回徐州。這道難以完成的命令帶來的內心痛苦與軍人強烈的自尊交織在一起,數日徹夜難眠之后,爺爺換上整潔軍裝,留下遺書,于4月19日晨用手槍自盡。

后排左起:三姑張昕 三姑父陳荒煤 大姑張楠 大姑父王拓 媽媽謝明 爸爸張伯弨弨 二排中間:奶奶廉維 前排最右:二姑張瑞芳
兩個月后,北伐戰爭結束,第一集團軍總指揮部在南京為爺爺舉行追悼大會,蔣介石送來挽幛。爺爺本可葬在中山陵一側的國民革命軍烈士陵園,他軍中的故舊也籌劃募金資助。但奶奶謝絕一切,并毅然刪去訃告中號召同僚“慨然捐助,集腋成裘”的附言。她告訴子女:“不能貪圖錢財而玷污人格,不能背著老爺們的賞賜,一輩子抬不起頭來。”她只替爺爺領了欠餉,便扶棺回鄉。
1929年,奶奶在當時北平偏僻的北城買下一處宅院:鼓樓東法通寺10號,這座曾屬于梅蘭芳的房產,18間房,5個院子,奶奶在后院為爺爺設了一個靈堂,供奉著他的照片。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為了不當亡國奴、趕走侵略者,我的父親張伯弨,1934年投考南京黃埔軍校11期炮科,大姑張楠考入中國大學國學系。二姑張瑞芳和三姑張昕在大姑帶領下都投身到宣傳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我大姑經常把先進言論、時局消息講給奶奶聽??粗鴪蠹埳弦慌徊秾W生名單,而他們的罪名只是呼吁全民團結起來抗日,奶奶憤怒了:“失陷的東北不去收復,青年學生宣傳一下抗日卻被關進監獄,這個國家還有前途嗎?”
1935年“一二·九”運動當天,我大姑參加完游行帶回家一張《中國共產黨北平市委會告市民書》。奶奶仔細地看過,深沉地說:“這,就有希望了?!焙髞恚蠊脧堥獏⒓恿酥腥A民族解放先鋒隊,接著又參加了左翼作家聯盟,不久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把傳單、進步書刊、秘密油印的小冊子帶給奶奶看。我奶奶確信:不想做亡國奴只有起來抗日,而國家與民族的希望,就在中國共產黨。
1936年秋,中共北平市委通過大姑征得奶奶同意,將法通寺10號作為地下黨活動的場所。于是,彭真、姚依林、黃敬、蔣南翔、任仲夷、婁平、李常青、榮高棠、楊易辰、楊春甫……這些來自中共河北省委和天津市委、北平市委的各級負責人成了這里的常客。每當地下黨開會時,奶奶會提前安排家里的老傭人到遠處采購或去鄉下探親,然后自己坐在二門道警戒。從這座神秘的大院里發出的信息,領導著北平秘密戰線抗擊敵人的重要力量。
那段日子,我黨領導的平西抗日游擊隊經常來人。那些衣衫單薄、又渴又餓的同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奶奶給他們端上熱騰騰的飯菜,把爺爺留下的衣服送給他們穿,在院子門口把風放哨,讓他們在熱炕上美美地睡一覺,臨走時再把自己變賣金銀首飾換來的錢給他們帶上……就這樣,奶奶堅守在這座偏僻的宅院里,直到1939年秋,組織安排50歲的她帶著14歲的小兒子離開了北平,來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942年,正是日本侵略者在華北最為猖獗的時期。我的小叔叔張進在“反掃蕩”轉移途中得了肺炎,組織上讓奶奶去看護他。夜深人靜,煤爐上的開水壺發出“吱吱”的聲音。奶奶眼瞅著自己剛剛17歲,曾經憧憬著趕走日本侵略者后要做一名鐵路工程師的小兒子慢慢閉上雙眼,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奶奶心如刀絞,從此再也不愿聽到開水壺的叫聲。
1944年周恩來從重慶返回延安,約我奶奶談話:“你的情況我知道,一位中將夫人,像你這樣,確實難能可貴?!彼麑懶沤o我二姑張瑞芳:“你們的母親是很值得欽佩的,她的許多事你們做兒女的未必完全知道?!币院笥謱ξ夜霉脗冋f:“你們的母親是值得尊敬的英雄,她受的苦,比你們兄妹幾人加起來都多?!?/p>
1949年3月,離家十載的奶奶回到北平,在歡慶勝利的鞭炮和秧歌聲中,全家14位成員聚在法通寺10號。奶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家的房子交公。
1949年11月,奶奶態度堅決地申請參加解放和改造妓女工作。她住進工作組,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幾個月都不回家。她同情她們,愿意為她們做點事情,實在是基于她對舊社會的深刻了解,她要幫助她們在新社會里自食其力,重新找回做人的尊嚴。許多獲得解放的妓女數年后還帶著丈夫、孩子去看望我奶奶,感激她的救助之恩。
1960年7月22日下午,大姑張楠陪著奶奶去中醫診所做治療。聽到候診的一位中年農村婦女大聲數落著自己當炊事員的丈夫老不拿錢回家。奶奶便走過去勸那位婦女:可以用咱們的雙手自食其力,不要總想著靠丈夫養活。邊說邊往長條凳上坐,沒想到坐空了。攙扶起來時,她的左腿、左胳膊已經不能彎曲。半小時后,奶奶因腦溢血搶救無效,與世長辭,享年71歲……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在自覺地做著群眾工作。
奶奶葬禮當晚,周總理打電話過來,對我二姑張瑞芳說:“怎么忙,我也應當向她老人家告別呀!”總理的電話之后,全家人商議,由我二姑張瑞芳執筆寫一封信給周總理,懇請總理為我奶奶的墓碑題字。不久,總理辦公室通知我大姑夫王拓(時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到西花廳。在總理的書桌上,擺放著好幾張“廉維同志之墓”的題字,有橫版,也有豎版的??偫砼c他一起挑選,反復比較、斟酌,最后選擇了一幅橫排題字。
60年了,這塊鐫刻著周恩來總理題字的墓碑靜靜地陪伴著奶奶,向世人昭示著這里長眠著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一位紅色母親。
永遠不能忘記,是千千萬萬和奶奶一樣平凡而偉大的共產黨員用自己的臂膀、用自己的生命,創建、支撐著中國共產黨的事業和新中國的宏偉大廈。他們的力量來自于對中國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來自于建設一個強大繁榮富強新中國的豪情,更是來自于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莊嚴承諾。他們是我心中永遠的英雄!
紅色基因的傳遞,從自己開始吧,發出我們的光和熱,認真投身到傳承紅色傳統的教育活動之中,團結、引導青年職工們將激發起來的熱情,化為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使革命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打下的紅色江山代代相傳,永不變色。這,不正是奶奶企盼的嗎?!